借助主问题,打造博·雅精致课堂
2019-08-06孙素珍
孙素珍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每节课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精彩的瞬间,都是不可复制的;而从课堂设计来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一个主问题进行串联与支撑,否则整个课堂教学必然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况且教师借助主问题,还能助力学生思考、理解,继而提升课堂凝聚力。那么,怎样设计主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打造博·雅精致课堂呢?
一、与作者对话,立足意图设计主问题
对于课堂而言,整个课堂教学是在主问题推动下,层层深入,逐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讲,是否能设计出有价值的、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主动与编者、作者进行对话,以便准确把握其意图,为精准设计主问题创造条件。结合教材文本来看,不少课文题目就是文章的重点,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所在,围绕课文题目设计主问题,有利于有效突出课堂教学重点。
比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其论点是“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文中主要列举中外名人通过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题目拓展设计主问题,即“滴水穿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有效推促了学生思考层层深入。
主问题,其实就是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乃至解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而对小学课文而言,有些课题就是阅读的重点。通过对课题拓展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研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议论文要素。
二、与语言对话,立足表达设计主问题
学以致用。教材只是例子,当前语用教学已经成为热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表达方式进行深度对话。其中最好的途径就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从而聚焦课堂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天鹅的故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在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取食的故事。从表达角度分析,文章侧重于记叙描写,因而主问题设计也要围绕这一点进行。具体来说,可以从课文中心语句切入,即“多么可爱的鸟啊!”其主问题可以设计为:“请你读读课文,找找最能表现天鹅可爱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这样从中心句过渡到相应段落,通过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进行语言实践,而且还能推促课堂走向高效。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往往侧重于描写、记叙,有较强的故事性,常常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散文,则表现为语言精练,优美,往往有含义深刻、带有哲理的句子;说明文,其重点是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及其语言表达的精准;诗歌,往往需要关注想象与联想……具体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文体,结合文本表达特点设计主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与语言对话。
三、与生活对话,立足拓展设计主问题
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主动拓展语文外延,尽可能唤醒学生生活体验,才有可能强化他们的阅读感悟。王荣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要唤起和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感受,学习与课文相呼应的阅读行为。”因此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要尽可能关注学情。
比如《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属于一篇通讯。由于这篇文章政治性较强,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人物变得鲜活?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收集邓小平相关史料,然后围绕邓小平的名言设计主问题,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你从邓小平爷爷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讲述邓小平的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文本的语言是有限的,但其外延却是无限的。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勾连生活、资料拓展等方式,设计主问题,让学生边交流边谈感受,教师适时引读,这样推促课堂教学逐步深入,在丰富学习内容,放飞课堂教学精彩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积淀,让他们感知语文的魅力,继而实现博·雅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而言,既要结合课堂学习目标,立足具体学情;又要力求精练、表达规范。具体教学中,以主问题为线索,次问题为辅,以点带面,在串起整个课堂教学、推促其精彩生成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品析语言中思维得到发展,以疑促思,推进语文实践,助力学生博·雅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阶段培育‘博·雅英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Y-c/2016/04]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