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基层政府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

2019-08-06贺朝晖

时代金融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介机构问责审计工作

贺朝晖

目前基层政府内部审计仍然面临许多困惑与难题,总体上与政治、经济新形势下对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想方设法谋创新,丰富内部审计的种类,才能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开展内控审计,提升内控水平

基层政府内部审计部门有目的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或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专项检查,通过审计或检查,及时指出基层政府辖区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被审计对象各个决策层级权责分明,促使人尽其责、物尽其用、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帮助各单位走上程序化、规范的管理之路。

二、致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活动

基层内部审计应尽力结合审计中发现的制度缺失方面,积极向地方政府献言计策,敦促基层政府尽快出台空缺的地方制度与规定,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企行为、各单位都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也促使反腐倡廉制度化。而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那些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及時提议修订,废除那些不符合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规定,重新制定、完善适合管理需要的、统一的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

三、紧跟时代步伐,丰富审计类型

(一)在内部审计中更多地关注资金的绩效性

基层政府审计中应更多关注预算的执行及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为了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各项目、资金、管理的绩效,审计部门可以牵头会同各单位相关人员,讨论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及相应的评分、类别标准,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行诸于文,每年进行专项的绩效审计或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地方政府相关领导与部门反映,提高各单位及负责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二)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审计中引入自然资源审计概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在对自然资源的审计工作正在国内各层级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洁净和保护水资源应运而生的“河长制”已成为一个日常可见的词汇,可以将“河长制”的相关责任要求、土地及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带入对基层单位的各审计项目中,结合起来进行检查与评价,逐步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内部审计部门自然资源审计的经验,为自然资源审计的独立开展打下基础。

(三)拓展审计职能,丰富审计内涵

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从加强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与控制来定位和认识自己,应从以前的“灭火员”、“应急救火员”转为“服务员”,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服务。把服务意识融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当好领导的谋士;另一方面为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服务。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规范管理、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出审计建议,以审计建议书的形式提供给被审计单位,帮助被审计单位健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营造出和谐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实施问责机制,严肃审计权威

基层审计工作经常面临查出了一系列问题,最终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导致问题屡查屡犯,禁而不止,除了存在基层负责人对基层审计工作认识不深、心存侥幸、相关管理部门对审计报告任用不够等情况外,最主要的是基层问责机制落后于问责需要,违纪违规的成本太小,以致审计整改不能落到实处,审计权威性无法树立,如果基层政府能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切实解决好“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问题,并出台相关的问责考核依据,使各级相关责任人明白被问责的代价,在决策与管理中才能做细思慎为,对于违法违规的事情才能不敢为、不想为,审计整改方能落到实处,审计权威方能得以严肃。

五、实行外包方式,实现审计全覆盖

在审计全覆盖的趋势下,引入或部分引入基层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已是一种趋势,为了外包审计不流于为审而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可以由内审协会通过考察、调研、了解等途径,选取一批有资质、可靠的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作为基层单位有外包审计业务需求时可信赖的“可靠、专家、权威”单位,降低外包业务的风险,增强外包业务质量的可靠性。

二是组织集中培训。由内审协会组织对入选“中介机构备选库”中介机构进行培训。中介机构虽然是专家,但大多进行的是企业单位的审计业务,且多数是对企业单位的报表进行审计,而基层单位审计对象主要是行政企事业单位、村(居)等,财务核算软件、会计科目、入账要求、核算内容均与中介机构日常服务的对象有较大的差别,需要通过培训了解,具体、详实地掌握业务内容及相关要求,才能保证外包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并评估外包业务的风险管理。应制定专项管控制度,规范外包业务的范围、方式,制定外包策略、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利弊,同时做好外包业务的科学性、效益性分析,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信用风险,防止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中间私下达成某种协议。

四是建立外包业务反馈制。外包业务完结后,应对所聘请的中介机构进行评议,并将结果反馈给内审协会,可在“中介机构备选库”对入选的机构实行评分制,给后来的选择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五是可选取部分外包制。基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如在经济发展期,工程建设项目较集中、涉及的资金额大,而审计队伍中工程建设类人才十分稀少,在审计中可以考虑将内部审计人员十分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中介机构中专家、行家来做,提高审计的质量,也使审计真正落到实处。

六是可采取内外渗透的方式。可由中介机构的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协同作战,互相学习与监督,共同完成项目,借助中介机构人员见识广、独立性强的特点,借用他人的眼光与经验来共同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促使被审计单位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

六、加强审计学习,增强审计能力

(一)抓好思想素质教育

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相关文件,了解新时期,党、国家及当地政府关注的方向与要求,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纪律。

(二)抓好业务素质提升

1.强自主学习。可实行“一周一学习”制度,每周抽出时间作为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讨论时段,主要学习国家、地方制定的各项审计、财政财务法律法规,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大大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2.强培训学习。积极参加内审计协会组织的审计业务知识培训班,并经常与兄弟镇(街)利用互联网进行探讨与交流,获取大量的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借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提升业务能力。

七、建立奖励机制,稳定审计队伍

基层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编制缺失、工资待遇偏低、晋升途径狭窄、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审计队伍稳定性较差,为留住审计人才,需要引入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审计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制定详实可行的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业务精的优秀审计人员进行嘉奖,从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鼓励,并结合抓整改促审计权威,使整改落到实处,激发审计人员的潜能,稳定审计队伍。

(作者单位:东莞市横沥镇人民政府审计办公室)

猜你喜欢

中介机构问责审计工作
让事故问责生威
常州市以“成长值”管理制度探索中介机构监管模式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中介机构参与下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三方利益博弈分析
2017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情况汇总表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及统计中介机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