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2019-08-06董婷马瑛

时代金融 2019年18期

董婷 马瑛

摘要:基于奇台县三个典型牧区乡镇198户牧户调查数据,构建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体系,采用AHP进行评价。目前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有自我发展意识但不强烈,依赖性较大,发展能力较弱,缺乏发展机会。

关键词:少数民族牧民   自我发展能力   AHP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表现在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差距与贫困。其中,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最为突出。新疆是我国典型民族聚居区。近年来,伴随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新疆贫困区域大幅缩减和贫困人口的大幅下降,新疆扶贫开发着眼点由过去全部区域的整体性扶贫逐步转变为新疆连片特困区、边境特困区、贫困山区“一片两区”的重点扶贫。

奇台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方式陈旧,是新疆典型的边境贫困地区。奇台县相关部门制定扶贫政策,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首要任务和关键着眼点应放在大力培育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上。根据调查,奇台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期从事传统牧业的少数民族牧民上,这一比例超过奇台县贫困人口总数的70%。基于此,本文对奇台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进行研究。

一、少數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从自我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维度构建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相关指标权重进行设置。具体如表1所示。

二、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需数据均为课题组入户实地调研所得,涉及全县三个典型牧区乡镇,包括半截沟镇、五马场乡和乔仁乡。样本选取采用访谈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问卷198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牧户家庭基本信息情况、生产生活、家庭周围公共设施及社会服务情况、自我发展能力等信息。

(二)模型设计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和清晰度,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奇台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从奇台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结果看奇台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为2.976,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其次,发展意识、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三个细分指标评价值依次为3.294、3.059和2.821。其中,发展意识的评价指数较高,而发展能力评价指数始终在一般水平徘徊,发展机会指标评价指数较低。具体分析关键指标,投资理财意识状况(a5)、文化知识状况(a7)、交际能力状况(a11)、市场信息获取便利性(a13)、获得医疗服务便利性(a16)、教育资源满足知识学习需求状况(a17)和接触城镇先进文化知识便利性(a18)七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较低,需要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奇台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发现,由于少数民族牧民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机会欠缺和发展能力不足,致使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偏低,与人们的预期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提高少数民族牧民自我发展能力,首先应积极向牧区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树立牧民求知观念,培养牧民投资理财意识,引导牧民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牧民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应完善道路通行,加大公用交通工具的建设,加快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牧区养老、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基础平台;第三,应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医疗合作建设,使牧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完善教育设施建设,扩大师资力量,科学布局牧区义务教育学校,做到学生能够就近上学;最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少数民族牧民提供支持与保障,开展校企合作,组织相关专家进村对牧民进行培训指导,提升牧民综合素质,科普畜牧业科学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少数民族牧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伍虎,张淑琴.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提升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32(04):47-50.

[2]孙鲁云,谭斌.新疆少数民族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06):88-95.

[3]曲海燕.关于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探析——概述、现状及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8(10):82-84.

[4]胡铭焓.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精准”提升研究——以洋县桑溪镇碌竹坪村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8,32(03):41-46.

(董婷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马瑛系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