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意精准博高分

2019-08-06耿世诚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售票员民工工友

耿世诚

作文题目

《华西都市报》消息,年关将近,在内江某柠檬加工厂里,仍有许多工人在忙碌。工人说:“我们的老板非常‘仁厚,他信守承诺,卖了自家住房,给我们100多名民工及时兑现工资。我们也不能不仗义,不能在老板需要我们赶工期时请假回家。”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立题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或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点拨

一、认真剖析材料

材料精短,含意颇丰,命题人可谓精挑细选。材料是一则短消息,阅读时可抓住“年关”“忙碌”“仁厚”“信守承诺”“兑现”“仗义”等关键词语,来分析材料渗透的内涵。这段材料的总体意思是说,快要过年了,而许多工人却没有请假回家,原因是感激老板能兑现工资,是老板的仁义、厚道、诚信和无私挽留了他们。这位老板的形象是一个闪光的形象,他所具有的诸多优秀品质,是当今社会需要大力弘扬的。而民工们的知恩图报,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朴素的美德。由此可揣摩出命题者深远的命题用意,那就是要展现和发扬人性中最美的品质,让美的人性复归社会。

二、深入挖掘主题

这是一段含意相当丰富的材料,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炼主题。老板真是仁厚,哪怕是卖了自家住房,也要给100多名民工兑现工资,看得出,这位老板是善良的、有责任心的,而不是那种昧了良心、不负责任的黑心老板,于是写作时可从“善良”“良心”“良知”“责任”等角度立意。因为老板的信守承诺,赢得民工的拥护,从“诚信”“承诺”“诺言”等角度立意也不错;老板在年关时的无私帮助,获得了民工的仗义相助,给老板赶工期而不回家过年,自然可从“帮助”“互助”“互惠”“理解”等角度立意;民工感激老板的及时兑现,因而以实际行动回报老板,从“感激”“感恩”“回报”“知恩图报”等角度立意,也与材料内涵吻合。只要紧扣原材料,选准一个切入角度,是能够挖掘出深刻主题的。

三、精心援引素材

有考生误以为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就是他写作时的唯一素材,甚至原文照搬凑字数。显然,这样的素材已缺乏新颖性了。原材料只是给考生一个审题立意的方向,考生可在透析材料、寻找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与材料内涵、所确定的主题密切相关的素材来表现,就会有所创新,也不偏离主题。特别是本年度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原材料有关的典型事件,既有新鲜的时代感,又有一定的说服力。这就逃脱了素材陈旧的藩篱,让阅卷教师耳目一新。充分调动自己平日的素材积淀,援引表现力强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考场作文的分值。

四、巧妙拟定题目

材料作文还有一个苦恼,就是写作时需要自己拟题。单从原材料和写作要求上,看不出拟定了什么题目。考生可根据所确定的主题,或所选择的材料,来拟定出相应的题目。如根据“诚信”主题,可拟出《诚信的魅力》《诚信让我感动》等题目;根据“帮助”主题,可拟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到底帮助了谁》等题目;根据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等材料,可拟出《你良心能安吗》《神圣的责任》等题目。

五、合理安排结构

一般的三段式结构太普通,分作四五个小段就比较合理。采用拟小标题、分片段等形式,使文章结构显得灵活。文题下外加凝练的题记,也可丰富文章的结构。

忧文展示

理解与宽容

一考生

理解与宽容是一对相生相息的姊妹,当你播种了理解,收获的将是宽容。(可以说老板理解了民工的年关之急,但不能说民工宽容了老板,而是以实际行动回报老板。)

我们生活在复杂多样的社会中,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与生活紧密相连,大家总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可这中间就是有太多的摩擦,总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吵大闹,这既让人感到烦,又让人觉得很没素质。(一“逗”到底,导致表意层次不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说法欠妥。)

我家離学校很远,每周日我都坐公交车去学校,每次都得花几十分钟,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却发生了一件人人都抱不平的事。(是什么时候的几十分钟呢?没有交代清楚。)

记得一次与我一同上车的有位老奶奶,(此处表意含混不清。)卖票的见她有一挑菜担子,(使用四川方言,叫人半懂不懂。)就给她挂在车身后,老人一上车就有位年轻小伙自动起身让座,车子就这样平稳地前进着,到了一处,老人要下车了,售票员很快地跑到车尾把菜担子,(车子还没有停下,售票员是怎么跑到车尾去的?且停顿失当。)拿到了前面,(具体位置没有说清。)可当她看见老人还在车上没有下车,她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怒意爬满了她的脸:“你怎么还没下车?不是跟你说叫你动作快点吗?快点快点!”我在窗边看见在老人还有一个台阶时,(不是台阶,而是梯步。)被售票员狠狠地拽了下去,老人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到。售票员转身上了车。

这时车上有位年纪与她相仿的女的开口了:“你也有老的时候,何必催她呢?”“我赶时间,并且我都把东西给她拿来了,她都还没下,我能不急吗?”她用很不满的语气回答。“你就赶这点时间,先作什么去了?”(此处应替老人着想,方合情理。)……车上吵得不可开交……(不是“吵”,而是“争执”。)

因为她不懂理解,别人不会给你宽容,相反给你苛刻,当然世上也不缺乏让人感动的故事。(没有点明问题实质,且后一个过渡句的位置也不当。)

中国十大感动人物评选中,一幕幕令人感动,令人热泪盈眶的画面,总会浮现在我脑海里。(对材料记忆不够精准,语言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

其中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提起他的别号大家都会熟悉,(不是别号,而是光荣称号。)“信义兄弟”,哥哥因出车祸离开人世,无法给工友发工资,工友家中很多就等着这钱回家过年,弟弟理解他们的苦,承诺会替哥哥做完没完成的事。(语言拖沓,不够干脆利索。)

弟弟四处借钱,终于筹足了钱给工友发了工资,工友们都说他们兄弟是好人,咱们明年还跟他,咱们明年先不要工钱,赚了再说。(事实真相了解不够全面,这是对素材的掌握不到家。)

这是一个因理解而信守承诺,也是因为理解得到了宽容,爱戴与表扬。(表意不完整,议论也不是很到位。)

我们都是平凡的,不一定非要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做好,做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你将赢得生活给你最美好的赞美。(这个结尾没有回归到主题上,是典型的失误。)

失误解析

这篇考场作文只能是比较切合题意。考生对题干中提供的材料的理解是这样的,老板对农民工很理解,所以农民工也就宽容了老板,进而强调理解是前提,宽容是良好效应。同时,在选用写作材料和安排文章结构方面,这位考生能够对比性地运用。先举一个售票员不能很好地理解老人的反面事例,再举两个老板深深地理解工友的正面事例,加以适当剖析,从而突出文章主旨。

但不足之处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不精准。老板是理解农民工的,但农民工不仅仅是宽容老板,而是主动地回报老板。因此,以宽容为立足点,这是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层挖掘出回报的主题。

2.行文不缜密。从标点的使用,到字词的斟酌,以及句子的过渡等,都可以看出语言表达上的欠缺,经不起推敲。

3.总结不正确。本是谈论理解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但文章结尾的总结好像与此不着边际,这明显是一个败笔。

升格佳作

理解·回报

一考生

理解与回报是一对相生相息的孪生姊妹。当你播种了理解,收获的将是回报。(通过形象的比擬,阐明理解与回报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生活在复杂多样的社会中,大家总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可这中间就是有太多的摩擦,彼此之间,总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吵大闹。这既让人感到心烦,又让人觉得很没素质。(揭示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矛盾,为下文写理解与回报张本。)

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周日我都坐公交车去学校,每次都得花几十分钟。可就在这样的短短几十分钟内,却发生过一件令人人都抱不平的事。(由客观议论转入具体叙述。)

记得那一次,有位老奶奶与我一同上车。卖票的看见她有一副菜担子,就把它挂在车身后。老人一上车,就有一位年轻小伙主动起身让座。车子平稳地前进着。到了一处,老人要下车了。车刚停稳,售票员很快地下车跑到车尾,把菜担子提到了车门前。可当她看见老人还在车上慢腾腾地没有下车,她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怒意爬满了她的脸:“你怎么还没下车?不是叫你动作快点吗?快点快点!”我在车窗边看见老人还有一个小梯步将下时,就被售票员狠狠地拽了下去。老人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到。售票员转身上了车。

这时,车上有位年纪与她相仿的女的开口了:“你也有老的时候,何必催她呢?”“我赶时间,并且我把东西都给她拿下来了,她还没下,我能不急吗?”她用很不满的语气回答。“你就赶这点时间,可老人要是摔着了,你该怎么办呢?”……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不休。(售票员不理解老奶奶,属于反面事实。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都很到位,符合人物身份。)

因为那位售票员不懂得理解他人,甚至差点儿给乘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试想,她要是耐心地扶老人下车,说不定,老人以及其他乘客,下次还会乘她的车呢!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嘛。(议论切中要害。提出正确解决办法,自然扣题。引用俗话,使表意更为准确、生动。)

记得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那激荡人心的一幕幕,真是令人热泪盈眶。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提起他们的光荣称号大家都很熟悉——“信义兄弟”。哥哥因出车祸离开人世,无法给武汉的工友们发工资,可是很多工友就等着这笔钱回家过年。弟弟理解工友们的难处,承诺到武汉替哥哥完成他的心愿。弟弟带上哥哥的预备金,还四处借钱,终于筹足了钱给工友们发上了工资。工友们都说他们兄弟俩是好人,还说:“咱们明年先不要工钱,赚了再说。”(“信义兄弟”深深理解工友们之难,工友们也真诚地回报,这是属于正面事实。事件叙述相对简略。)

兄弟俩因理解工友们的实际困难而信守承诺,工友们因为他俩的理解和诚信,而爱戴他们、回报他们,共同演绎出一个感天动地的人间故事。(评价极为中肯,又不偏离主旨。)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理解了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别人也会感激于你对他的好,自然“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文章的思想境界。以俗话作结,很能说明问题。)

佳作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文从句顺,小到每一个标点、字词,大到每一个句子、段落,更甚者涉及到文章的篇章结构,都做了反复修改、调整。对文章的主题已能深入到回报这个层次,对材料的运用基本做到准确、完整。紧紧围绕主旨,把概要叙述事件与深入剖析灵魂相互结合,逐层点染文章主题。结尾水到渠成地画龙点睛,总结全文,又启人深思。全文能带给读者较深刻的人生启迪。两处俗话的引用,将文章的涵义引向更深的层次。

升格启示

1.紧扣作文题目中的材料,挖掘出回报的主题,并紧紧围绕理解是基础,回报是理解之后的积极行动来行文。这样可以做到不偏离主题。

2.字词、句子甚至包括标点的使用,要认真推敲,反复思考,使行文一贯。

3.如果紧扣主题来画龙点睛,或作引申,这样的结尾方能彰显文章主题。

猜你喜欢

售票员民工工友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春·工友
模范售票员
模范售票员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
民工买保险
模范售票员
民工
买票
向“桥”里的工友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