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莲花次第开,无限风光入画来
2019-08-06安建功
安建功
最近在《阳光》杂志上读到赵黎老师的《散文四题》,再联想到他的新作《母亲在故乡》《月下听箫》《荷塘遐思》《故乡的那一湾河水》《握手欲泪零》《筝韵》《还是那片月光》等多篇精美散文,就连从不写文学评论的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与冲动。
看上去如诗如画,读起来如饮甘霖,感觉如沐春风。别人写文章用的是笔墨,而他写文章用的却是心血。这便是读赵黎老师的散文留给我的总体感觉。细细品味他的每篇散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意境优美、如诗如画,而且格外的清雅高贵。那种语言的张力、感染力和穿透力,几乎能渗透到你的血液、你的骨髓以及你的每处感官。让人看后有种赏心悦目、酣畅淋漓、余味无穷之感。这种特有的气质、独特的文风、诗化的语言便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
打开他的一篇篇散文,就如同打开他一幅幅心灵的画卷,使人常常陶醉于他精心设计的语言迷宫,让人流连忘返。他无时无刻都在用诗的语言向你展示他心中的那幅美好画面,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内心的纯朴与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那字字句句如串串音符,跳跃灵动;如旷谷幽兰,典雅别致;如颗颗珍珠,撒落玉盘;如清风明月,淡雅宁静;如手工刺绣,细腻轻柔;如天外仙乐,绕梁不绝;更如朵朵莲花,在心中次第绽开。闭上眼,那种沁人心脾的馨香,仿佛蚀人心骨、摄人心魄。让人感觉他根本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用心灵谱曲,用工笔作画。
他的文章语言细腻华美,形象精准。写人,形神俱至,贴切丰满;抒情,真挚感人,挥洒自如;叙事,委婉清新,朴素自然;状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这些语言特点,我们可从他的近期散文新作《母亲在故乡》中窥见一斑。
“当惹人的夏季用水袖将许多浮华、喧嚣、缀饰悄悄扬弃……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那流苏般的白云,亲人般的微风,花蕊间的飞蝶,从容悠然的小曲,注解着岁月之上的温婉和幸福……花木中鸟声一片,洒在满野的叶子和果子上。一种花香,将香气吐放在风中,随风在天空中慢慢的流淌。点缀在满野的人啊……那凝神长望的眸子里,是否也藏了‘微风吹兰杜的惬意……蓦然发觉,原来我是那么的喜欢荒野中的众生和抚爱众生的荒野。”
品味这段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仿佛让读者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曲舒缓的轻音乐之中,如春风拂面、凉水沐足那般惬意和透彻。若是心中没有超然脱俗的宁静与从容,又岂能谱写出如此细腻温情的乐章?若是没有淡定平和的人生态度,又岂能把生活描写得如此鲜活生动?若是没有胸藏丘壑的吞吐,又岂能描绘出那般波澜壮阔的画面?若是没有澎湃激昂的热血与激情,又岂能让读者欷歔不已,感慨万千?
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用了这般诗情画意的语言,在一般人看来,实在难逃“跑调”和“赘述”之嫌。可在他的笔下,却成了全篇文章有的放矢的华美铺垫,同时也为后面写母亲热爱生活、亲近大自然、始终不离不弃那片热土作了最好的注解。这种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写法不能不说是画龙点睛和妙笔生花!再看看作者用词之精准。在上述区区百字的一段短文中,就出现了“悄悄”扬弃,“飘然”出走,“洒”在满野的叶子和果子上,“吐”放在风中,“藏”了“微风吹兰杜”的惬意等十多处精准传神的动词。
这样妙笔生花的用词在全文中更是随处可见。在写母亲接儿子时,他用了“孤零零地站在老房子前眺望”;在写母亲给儿子做饭时,他用了“慢慢地撑起身来”;在写为儿子送行时,他用了“对着车向我慢慢招手……车走很远了,母亲依然伫立在家门口,向车走的方向在眺望,在招手,她头上的银发在风中飘然……”这些用词是何等的传神,何等的逼真?真可谓把母子情深刻画得惟妙惟肖。
细品赵黎老师的散文,你还会发现一大特点,就是写美轮美奂的景物的散文居多。无论是《母亲在故乡》《月下听箫》《荷塘遐思》,抑或是《筝韵》《故乡的那一湾河水》《还是那片月光》……都是通过给读者展现一幅美景,然后借景喻志、借景抒情。在情景交融的情节变换中,作者完成了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思索。
这个特点在他的《月下听箫》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月光轻轻拍打着赏月人的身子,轻拂着赏月人的心,使人浮想联翩,百感萌生……突然,一阵动听的箫声将我的视线拉至天间……箫声若漫天星光,洒满眼角眉梢。散落在风中的箫音抑扬顿挫,三叠九折,如天籁,把人拉出红尘……乐本无形,我却在乐声中看到了山,看到了水,看到了花前的心绪,看到了月下的绸缪……从箫声中抬起头来,身心已被古典音律浸润得一片清明。闭上双眼,坐在苍茫的大地上,静静倾听宇宙间所有的旋律,静静地倾听自己的心音。那些前塵往事如遥远的梦的片断,总在不经意间伴着清音,透过尘霾,直达心底,引领我循来路找回曾经心醉神迷的情结。那种感受,无法触摸,无法言说,却真实无比。箫声的音韵突然变得强大,它呼唤着梨白桃红,它挥洒着万千祝福。我感受着箫声音韵的美丽,感受着自然和音韵的和谐,感受着大地无微不至的温暖和爱,期待着月光下的静夜无限绵延……”
这哪里是在听箫呀!这分明是在聆听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平静随和的倾诉。在这朴实真挚、情理兼备、灵动飘逸的倾诉中,我听出了他宁静沉潜的心态,听出了一种绚丽至极后归于平淡的“大美”。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看到了孙犁的《白洋淀》,听到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以及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这样,他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升华出对人生、对人性、对生活的感慨。读赵黎老师的作品,不仅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让人从中领悟到关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道理。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对生活的感恩与热爱,以及对大地的深情眷恋、对祖国的炽热情怀。当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文笔中想要达到的天人合一的唯美境界,自然而然地与作者一起沉浸于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与愉悦之中……
这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折射出作者厚重的积累与沉淀,让人联想到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稼说送张琥》中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那语言、那功力真是入木三分,让人真正领略到了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句的深邃与内涵。
喜欢赵黎老师的散文,是因为那里有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有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有宏大深邃的意境和音律。这种意境,这种音律,让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