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里斯·约翰逊如何在前任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2019-08-06赵灵敏
赵灵敏
当地时间7月23日中午,英国保守党点算完16万张党员选票,宣布由鲍里斯·约翰逊接替特蕾莎·梅,当选新任保守党领袖。他将在第二天面见女王后成为英国史上首位由单一政党党员、而非由国会议员或全体选民选出的首相,之后正式搬进唐宁街10号。
对于从小胸懷大志、又曾经几次错失良机的约翰逊来说,可算是多年夙愿得以达成。对于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来说,约翰逊差不多是另一个“特朗普”,其乖张行为必将为国际政坛带来新的“色彩”和观赏性。
迄今为止,脱欧已经终结了两任英国首相的政治生涯,英国社会也因为脱欧问题而严重分裂、元气大伤,但约翰逊本人却是脱欧进程的得益者。脱欧之前,他不过是下台的伦敦市长,无职无权,脱欧的3年间,他两次升官,先是外相,现在是首相。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屡次背叛,机关算尽:
脱欧公投开始时,他背叛了主张留欧的时任首相卡梅伦,宣布支持脱欧,拉拢一百多位议员组成保守党“脱欧派”,在执政党内闹起了分裂,并炮制了一旦脱欧“英国每周将省下3.5亿英镑,可用来弥补英国全民健保(NHS)”之类的不实之词;特蕾莎·梅上任后,成为外相的鲍里斯·约翰逊却离心离德,甚至直接撰文炮轰梅的脱欧方案就如“让英国穿上自杀炸弹背心,并将引爆器交到欧盟手上”。可以说,约翰逊缺乏基本的政治伦理和忠诚,这本来是英国政坛的大忌,正常情况下,相位决然落不到他的头上。
不过眼下保守党和英国已经被脱欧问题折磨得奄奄一息:从2016年6月公投决定脱欧以来,英国社会不但没能凝聚共识,反而出现了高度分裂,二次公投、重新加入欧盟、无协议脱欧、和欧盟建立自贸区……各种主张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脱欧进程也一再推迟,能不能在今年10月31日如期脱欧仍然不得而知。保守党也被这种情形所拖累,在不久前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和英国地方选举中遭遇大败,面临着泡沫化的危机。
面对这种空前严峻的局面,保守党不得不行非常之事,摈弃像卡梅伦和梅那样的传统政治人物,把一个“非正常”人物推到前台,死马权当活马医。因此,约翰逊的前路绝不轻松,他的处境,并不比被他背叛的两位前任好多少。约翰逊一直主张,不论与欧盟有没有协议,英国都须在10月31日前脱欧,也有办法透过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解决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境问题,但要如何做到这些,他从没说清楚过。他未来能率领英国成功脱欧,抑或成为因为脱欧不力而折戟的第三位首相?谁也不知道。
英国版特朗普?
一头乱糟糟的黄发,举止笨拙,言行夸张,这是很多人对约翰逊的印象,他因此被看作英国版特朗普。不过从政治背景和学识修养来看,约翰逊其实一点都不特朗普。特朗普既没当过议员,也没做过州长,妥妥的政治素人,而约翰逊则是贵族精英教育体系的“结晶”——当过两年外交大臣、8年伦敦市长和11年国会议员,是观点激进的政治评论报社总编和专栏作者,同时还是文采斐然的畅销书作家和历史学者。因此,与其说约翰逊像特朗普,不如说这两人都是反建制派、非传统型的政客。
约翰逊的血统相当复杂,有犹太、法国、英国、美国以及土耳其血统,成年后他自喻为超级市场上的一罐蜂蜜——“许多国家的产物”。事实上,鲍里斯这个名字在英国人中并不常见,而更多被俄罗斯人使用,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名字就是鲍里斯。约翰逊的父亲是英国保守党政客,在欧洲议会当过议员,母亲是个画家。1964年6月14日,约翰逊因为父亲在美国深造的原因出生于美国,5岁时和家人回到伦敦。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童年时的约翰逊生活相当动荡,15年里搬了30次家,又遭遇父母离异的变故。不过这些经历并没有导致约翰逊成为问题少年,他的学业相当突出,13岁时获得奖学金就读英国一流名校伊顿公学,18岁时又拿到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
从家世背景看,约翰逊家只能算是中产,从伊顿公学到牛津大学,他都是靠着奖学金完成了学业。不过他聪慧过人,博闻强识,10岁开始读《经济学人》杂志,从小就野心勃勃,希望成为“世界之王”,一门心思想往上爬。进入牛津后,他对好友发誓要“35岁进入内阁”。为此,他一方面在学业上力争上游,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学校的政治活动,选上了学生会主席,并在校内外结交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朋友。
毕业后,靠着那些关系的介绍,他进入著名的《泰晤士报》做记者,很快因为在一篇稿件里以牛津一位历史学教授口吻编造史实而被解雇,然而因为才华出众,很快又受雇于《每日电讯》,后被派往布鲁塞尔担任驻欧盟记者。也就是在布鲁塞尔那段时间,让约翰逊有机会观察到欧盟运作的种种弊端,为他以后支持脱欧埋下了伏笔。生动的文笔让他与其他驻布鲁塞尔记者的陈词滥调拉开了距离,很快成为最知名的驻布鲁塞尔记者,据说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对他的报道也深感满意。
不过约翰逊的政治野心绝不止于成为一个政治评论员和记者,在报社工作时,他几乎不与同事交际,而是与银行家和富人精英聚在一起。在他们的协助下,约翰逊在2001年步入政坛,成为保守党的一名国会议员并在影子内阁任文化交流和创意产业大臣。在此期间,他出色的口才得到发挥,频频亮相于电视节目,知名度大大提升。2008年5月,约翰逊力压工党候选人,成为伦敦市市长并于4年后连任。一头蓬乱的金发以及骑着自行车穿行伦敦的形象成了约翰逊的商标,在他任内,伦敦成功举办了2012年奥运会,约翰逊因此拥有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约翰逊虽然出身名校,但和卡梅伦这样的传统英国绅士做派很不一样,他有多次的婚外情记录,去年因为再次偷腥,被妻子直接从家里赶了出去并与之离婚,孩子们对父亲的不检点也是深恶痛绝,长女痛斥他是个“自私的混蛋”。约翰逊还多次骑自行车闯红灯,时常笨手笨脚地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被卡在滑索上、录节目时误吞苍蝇等等。
和特朗普一样,约翰逊有一种惊人的对丑闻的免疫力,可能给其他政客带来灭顶之灾的失言,对他来说就成了个人魅力和特立独行的表现,公众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觉得他很可爱。比如2017年5月,作为外交大臣的他在参观锡克教寺庙时提到了苏格兰威士忌出口贸易,而锡克教是禁酒的;2017年9月,他出访缅甸时,在该国最神圣的佛教圣地仰光大金寺朗诵殖民诗,“寺庙的钟声说,回来吧,英国士兵。”2007年11月,在谈到美国总统竞选时,他说“希拉里·克林顿就像精神病院的虐待狂护士”。
这些统统没有影响到他的支持率,显然,他的非传统政客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他奉行着另一套宽松得多的评价标准。不过约翰逊的大大咧咧只是表面现象,在争夺权力的时候,他的凶狠和翻脸不认人,比传统政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权力之路
2016年6月,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脱欧本来是一年前首相卡梅伦在进行大选准备时的竞选语言,他本人是留欧派,根本不相信英国会真的脱离欧盟,只是想用此举来堵住脱欧派的嘴,没想到最终弄假成真。卡梅伦的气恼是可想而知的,他气自己,更气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同僚,特别是伦敦市长约翰逊。作为保守党的成员,他公然和党魁卡梅伦对着干,利用他的媒体专栏不断宣传脱欧的好处,一会说英国要每周给欧盟“进贡”多少钱,一会又说有多少英国渔民因为欧盟的配额政策而失去了生计。这些带有生动事例的论述,比留欧派的老生常谈要有说服力得多,约翰逊因此人气急升。他还对欧盟进行了攻击,说欧盟试图建立一个超级国家,这种做法和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无二,不可能成功。这让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气不打一处来,他公开放话称,“地狱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等待着约翰逊和他的退欧派同僚。
更不地道的是,约翰逊之前一直以卡梅伦的支持者示人,时机一到却突然变脸,而且在公开宣布支持脱欧前,仅提前9分钟通知了卡梅伦。这些公然的背叛之举,让卡梅伦下定决心要阻止约翰逊上位。因此在6月24日宣布辞职不久,卡梅伦就开会讨论、筛选潜在竞争者。留欧派的特蕾莎·梅因为在英国脱欧公投的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被认为能减少党内疑欧派的质疑声,最终获得卡梅伦的青睐。约翰逊本来雄心勃勃,对首相之位志在必得,但留欧派太恨他了,更糟糕的是后院起火,作为背叛者的他也遭到了别人的背叛,同属脱欧派的同僚戈夫反戈一击,他反而最先出局,特蕾莎·梅笑到了最后。
梅上任后,为了展示团结,给约翰逊升了官,让他担任外交大臣这样的要职。不过这显然满足不了约翰逊的野心,他的目标是取而代之。因此在内阁里面,他继续发挥着搅屎棍的作用,对首相的脱欧努力横挑鼻子竖挑眼。在担任外相的两年里,他主要是在扮演内阁里的异类,给自己刷存在感,对主管的外交事务倒不怎么上心,以至于英国最重要的外交智库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认为,约翰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最不成功的”外交大臣。
连英国《卫报》都看不过眼,认为特雷莎·梅要想重塑党内威信,第一步应把外交大臣约翰逊赶出内阁。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人民党党团主席曼弗雷德·韦伯也表示,如果英国真心想让“脱欧”谈判取得进展,必须解除约翰逊的职务。最终,约翰逊在2018年6月被赶出了内阁。梅又挣扎着撑了一年,但和欧盟谈好的3个脱欧版本先后被议会否决,她最终也黔驴技穷,2019年5月24日宣布下台。
2019年7月3日,英国雷丁,鲍里斯·约翰逊访问当地警察培训中心,体验培训课程
2019年7月4日,英國里彭,鲍里斯·约翰逊到访农场时剪羊毛
约翰逊的机会又来了。按照保守党的现行党魁选举规则,首先要有3名以上的候选人,每人都必须得到两个议员的提名,随后由保守党议员进行投票,以选票最低者遭淘汰为机制,直至剩下两人,再由所有在册的保守党党员进行投票选出党领袖。这套规则是在1965年推出的,目的是改变此前实行了几百年的党魁密室产生制度,增加透明度和民主成分,让保守党变得更有活力、更能战斗。然而与此同时,保守党内又有根深蒂固的“忠诚”文化,挑战现任的人多数没有好下场。比如1989年挑战撒切尔的迈耶,随后被所在选区拒绝推荐为下届议员候选人;1990年提名赫塞尔廷挑战撒切尔的两名议员,也遭到所在选区组织的批评。
约翰逊背叛领袖的往绩可谓劣迹斑斑,但奇怪的是,他反而不断升官,而且在梅之后成了众望所归的首相人选,一路过关斩将,无人能阻挠。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反常的情况,是因为保守党自贸然发动退欧公投以来,不但把英国带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自身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急需用人。而承平时期那群温文尔雅的忠诚之士,已经被事实证明驾驭不了脱欧这样的繁难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剑走偏锋,让约翰逊这样的非典型人物试一试。这就是为什么现任外交大臣亨特肯定干不过约翰逊的原因了——亨特太正统太乖了。
在这一点上,约翰逊和特朗普又是殊途同归,他们都是国家面临重大难题时不得已的选择。特朗普要回应铁锈地带白人的不满,约翰逊要带领国家完成脱欧,而后者无疑比前者难很多,因为它需要全社会的共识,而这恰恰是英国当下最缺乏的。
前路茫茫
约翰逊虽然已稳占相位,但这毕竟是大家不得已的选择,反对的声音因此一直没有消停。保守党资深议员基斯·辛普森就表示:“鲍里斯的问题在于他总是会让你失望。”参加保守党领袖竞选的另一名候选人罗里·斯图尔特上周表示:“你会希望让这个人写核潜艇指令吗?”
而继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和司法大臣高克表明会在约翰逊上台前辞职后,一向不满约翰逊脱欧策略的外交部欧洲及美洲事务国务大臣邓肯也宣布辞职,据报之后将有最少11位官员辞职。英国民众更是疑虑重重,当地时间7月20日,伦敦有成千上万名民众涌上街头,表达他们坚决反对执政的保守党转向无协议“脱欧”的立场。游行示威的组织者还现场放飞一架巨大的拟人飞艇,该飞艇将约翰逊做成一个穿着跑步装备和印有“脱欧巴士”T恤的蹒跚学步的孩子。
来自工党的前首相布莱尔则在《泰晤士报》撰文指出,无协议脱欧的结果,轻者“非常艰难”,重者“是个大灾难”。“没有人确切知道无协议脱欧的后果,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国家会以这种方式,一夕之间退出对自己有利的优惠贸易协议。”布莱尔在文章中说,就算英国真的跟欧盟谈出新协议,约翰逊也“不可能”接受,所以,英国最好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才能彻底解决脱欧僵局。
约翰逊还未上任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根本原因一是英国社会在脱欧问题上根本没有共识,这是梅时代就面临的老问题;二是约翰逊一直声称的不惜硬脱欧的立场,和主流民意是有距离的。也就是说,英国人既想脱欧,又想尽量让结果对自己有利,梅之前谈的几个方案之所以被否决,就是英国人觉得吃亏了。问题是你既然要走了,怎么还能指望欧盟顾及你的利益?约翰逊提倡的硬脱欧,则是对英国最不利的一种安排,等于啥都没谈好就走人,等混乱出现了再说,这种不确定性就足以让人抓狂。
由于英国议会反对无协议的硬脱欧,此前有人担心约翰逊会出阴招:考虑邀请英女王11月到国会发表演说,而按英国国会惯例,英女王发表演讲前的两周,下议院须休会,这就意味着国会在10月31日脱欧期限前停止运作,无法通过任何法案阻止“硬脱欧”。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7月18日,近40名执政的保守党议员在议会下议院投票支持了一项动议,阻止下任英国首相通过暂停议会以强行达成无协议脱欧的举动。
这等于把约翰逊的路给堵死了:旧协议已经被否决,欧盟又不愿意重新谈判,议会不允许硬脱欧,二次公投后患无穷,到底该怎么办?就像BBC所说:鲍里斯·约翰逊能在特蕾莎·梅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吗?如果他能,他将如何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