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9-08-06严雪晴

中国储运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标准化

文/严雪晴

一、问题提出及背景

面对21世纪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高等教育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反思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国家颁发的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该文件针对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聚焦到育人方式改革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上来。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工业、服务业、社会领域、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域、文化领域、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对标准化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建立与完善标准化体系,急需大量应用型标准化人才。因此,加大应用型标准化人才培养,成为一种必然抉择。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标准化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广东理工学院根据自身应用型办学定位和民办本科院校的实情,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教育发展力且与行业实践、区域发展、学科基础相适应的动态化、系统化、分层次、多模块、实用型标准化课程体系,构建适应教育发展力培养需要的“一体、两支、三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新体系和自主研学体系。提出了基于教育发展力的以互联协同、整合提升的能力为根本,以协同联动、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在职培训、授徒传艺和在校培养相结合为路径,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为平台,以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研究内容

(一)创新理念,科学引导人才培养体系、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等特征,以及产业升级对标准化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形成了“依托教学改革,突出工程实践,加强创新教育,建设高质量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基地”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互联协同、整合提升的能力为根本,以协同联动、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在职培训、授徒传艺和在校培养相结合为路径,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为平台,以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创新体系,系统支持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根据行业实践和学科基础,基于教育发展力,对标准化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构建动态化、系统化、分层次、多模块、实用型的标准化课程体系。

根据“立足专业特点、面向工程实际、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思想和“理论与实践、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验、课内与课外、渐进学习与研究探索、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实践原则,打破壁垒,对标准化实验课程、实训环节进行重组,构建了开放式、自主研学型、适应教育发展力培养需要的“一体(实践教学总体系)、两支(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专业基础层训练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专业提高层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工程实训及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产品标准编制能力;专业综合创新层通过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新体系。

基于“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贯通课程内外”的指导思想,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安排的及早性、内容的渐进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创建了适应“教育发展力”素质养成的自主研学体系。

通过系统的计划与实施,改革教师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认知实践、实验教学、项目实践教学等多层次实践环节,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渐进式主动实践模式。以研究型课程实践项目、主题项目实践、科技创新实践、项目竞赛、毕业环节等为载体,以团队形式进行实践,从工程问题挖掘开始到方案设计与实施,按照企业工程运作模式,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

三、理论创新

(一)提出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理念

创造性提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理念,教育发展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协同力、聚合力和发展潜力,其中核心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构成核心发展力。这六种能力互联协同、整合提升,是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根本。

(二)构建基于教育发展力的标准化课程体系

基于教育发展力,考虑其受行业实践、区域发展、学科基础的影响,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取舍,构建与行业实践、区域发展、学科基础相适应的动态化、系统化、分层次、多模块、实用型标准化课程体系。

(三)构建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互联协同、整合提升的能力为根本,以协同联动、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在职培训、授徒传艺和在校培养相结合为培养路径,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为平台,以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为目标,构建以教育发展力为基础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

四、实践探索

(一)建立协同联动、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

标准化人才培养的主体涉及到政府机构、高校、企业、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多个层面。自2014年以来,广东理工学院与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研究院、肇庆市标准化计量协会、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广东万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培养主体,建立与健全多方协同联动、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从机制层面保障标准化物流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各方遵循互惠共赢的原则,寻求各自利益汇合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培养方案,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渠道,协同发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标准化物流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广东理工学院于2018年5月设立标准化与质量发展研究院,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协同合作。

(二)构建在职培训、授徒传艺和在校培养相结合的培育路径

图1 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东理工学院在标准化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坚持在职培训、授徒传艺和在校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是各方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结合。有计划安排在校生去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顶岗实习、做学徒等实践活动,企事业单位员工来学校进行标准理论、学术前沿动态等方面的理论培训,教师亲临企事业单位进行理论授课与挂职实践活动,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受聘于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外聘教师等角色。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广东理工学院标准化工程专业立足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基于标准化工程专业行动体系,考虑其受行业实践、区域发展、学科基础的影响,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取舍,构建与行业实践、区域发展、学科基础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比如应用统计学课程,从学科的角度讲属于学科基础课,应用型本科应当突出其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适当减少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农业、工业、流通业、服务业方面的案例以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为掌握标准化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如产业相关知识,农业方向开设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概论、食品安全法、国际农业标准等课程,服务业方向开设旅游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导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论、国际服务贸易等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成果应用及效果

在“基于教育发展力的应用型本科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引导下,标准化工程专业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师生申报一系列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2015年以来,项目组承担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篇,主持承担广东理工学院特色专业“标准化工程”建设。

指导学生开展目“杂志订阅与书籍回收平台——志遵宝”、“萌宠e家”校级项目2项,“萌宠e家”被推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的课程建设新理念、新成果在教材中得以固化,多门课程已形成包括纸质、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介在内的系列化教材体系。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标准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标准化简述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