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的温度与智慧,我们都有
——2019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志愿者宣讲活动启动

2019-08-06

中国民政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建支教志愿者

2019年5月,民政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赠、实施公益项目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救助帮扶,引导企业督促员工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为进一步推进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常态化,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首支“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宣讲团,并于6月25日,在中建二局三公司丰台科技园36#地项目正式启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志愿者宣讲活动。

事实上,2018年4月至12月,中建集团已经连续开展百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活动,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惠及3万多名外出务工父母及其家庭,较好地帮助广大务工人员提升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关爱沟通能力,进一步强化了共同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共识,得到了劳务工友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尤其在宣传贯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方面,中建集团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体现企业温度:呼吁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喂养”

根据民政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有6000多万孩子在农村,其中有697万多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伴随着我国特定时期经济形势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备受关注,随着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关爱力度的加大,这一群体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状况不断得以改善。但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交流机会少,因而未能或不能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导致留守儿童在自我认识、社会认知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

《2018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调研数据说明:常回家“看看”,不如多打电话;留守儿童逆反期提前至小学五年级;被孩子怨恨的不是“外出”,而是父母内心的忽视;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更善于将真我一面掩藏;母亲与留守孩子多联系,能促进其对父亲子关系的缓和;对留守儿童心灵帮扶有效路径:提升核心自我评价与改善亲子关系……可见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经济困难,而是成长过程中因缺乏与父母及时有效的沟通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希望工友们兼顾好工作和家庭,关注孩子的成长,用心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成为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中建集团工会副主席、党建工作部主任周利杰在宣讲活动启动大会如是说道。在活动现场,一位孟姓女工友告诉记者:“我和老公都在工地上打工,干活挣钱就是为了给孩子读书,供他上大学,没想到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这些都是用钱买不来的……虽然目前我不太可能立即回家陪他,但是我们会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大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缺乏与孩子主动沟通的意识和正确有效的沟通方法,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偶尔打个电话关心他们是否吃饱穿暖就足够了,但实际上,在从婴幼儿期到青春期的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心理、人格和智力等发展。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在孩子遇到烦恼和困难的时候不能给予准确的回应和支持,那么留守儿童便很容易产生学习压力、敏感、情绪不稳定,甚至发生偏差行为等问题。中建集团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企业,看到了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劳工父母缺乏注重“情感喂养”的意识,另一方面,劳工父母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如何与孩子沟通。对此,中建集团开展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给工友宣传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相关政策,呼吁加强亲子沟通,邀请专家教授向劳工父母传授关爱儿童、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方法。

彰显企业智慧:选派志愿者深入山区,扮好陪伴角色

留守儿童不仅面临成长问题,还有教育问题和社会化问题,需要企业注入力量予以帮扶。“筑梦计划”是由中建二局三公司发起的支教项目,该项目以双河村木龙小学为定点帮扶校点,每年选派优秀的青年员工到那里支教,捐赠物资,帮扶贫苦学生,给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至今该活动已持续5年时间。李莹作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宣讲团的代表,在此次活动中讲述了她在2014年,前往云南彝良支教,拉开“筑梦计划”序幕的一系列故事。目前,中建二局三公司已派出10余位员工前往云南彝良。通过亲身体验支教,李莹发现如果一个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失父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会自动在生活中选择能够替代父母的角色,这个角色可能就是老师,因为老师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留守儿童而言,尤其是缺乏监护或监护不当的孩子,老师的陪伴有时候比传道授业更为重要。

近年来,政府、企业,包括社会组织等主体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人物财力。但时间反馈给社会大众的现实是,建设学校环境、捐助书本桌椅等物资并不难,难的是农村教师面临“招不来”“留不下”的尴尬困境。选派志愿者员工组成团队定点前往贫困地区支教的出发点值得鼓励,毋庸置疑。中建二局三公司实施的“筑梦计划”,运用企业力量弥补了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的现实短板,以实际行动释放了企业善意,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博大的公益情怀。

实现支教活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最大化以及支教效益的最优化是目前诸多企业或社会团体正在思考的问题。例如,支教团队成员的更迭会不会使留守儿童在知识习得和习惯养成上产生认知混乱,是否会带来二次“被遗弃”的心理创伤。毕竟留守儿童是不得不与父母分离的敏感群体,在处理亲密关系、离别情绪等方面不完全成熟,如果支教团队成员无法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一次又一次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断裂将加固留守儿童的不安全的心理,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性格养成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目前,“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国内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于保证支教的教学质量和团队稳定的问题,或许可以从“双师”课堂的形式获取启发,即特级教师在线上教学知识点,支教志愿者在课堂实地组织学生学习,以线上线下“双师”教学的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而具有持续性的教育。

从依恋理论来看,主要照顾者对幼童发出的信号作何回应决定亲子的依恋类型,早期建立了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日后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过早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因无法得到向母亲或父亲发出信息信号的反馈,容易形成焦虑型依恋,这类儿童往往难以正面地管理和控制自我情绪。例如,当身处生活或学习困境时,儿童往往会向父母发出请求帮助的信号,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并不在他们身边,他们无法获得即时的帮助和回应,于是逐渐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进而加焦虑、抑郁,躁动不安,以致无心学习。可以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和作用。因此,让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上岗就业,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选择。

“爸爸,我在家挺好的,您别挂念我。这次期末考试我准备得很充分……”在活动现场,来自四川的保安李保义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女儿,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如此懂事的话语从留守儿童的口中说出,令听者格外感到心疼。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孤弃儿童、困境儿童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总书记的希冀,也是广大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美好憧憬,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我们的企业已扛起旗帜,踏上征程。

猜你喜欢

中建支教志愿者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新年感怀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三角板“牵手”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