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绒花技艺的艺术文化特征及应用研究

2019-08-05杜佳灿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绒花头饰技艺

杜佳灿

(四川师范大学 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000)

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断认识和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服装与服饰的材质、样式也更加丰富,但南京绒花这一类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并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甚至会历久弥新成为新一代的消费热点。通过对南京绒花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纹样、种类、制作工艺及设计应用的研究,分析传统南京绒花的特征和现阶段南京绒花的发展趋势,旨在突破传统技艺的局限,在新时代下,既传承又创新,多方位发展,从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1 南京绒花的历史文化研究

1.1 南京绒花的历史

绒制工艺品历史非常久远,它起源于晋代或南北朝。绒花作为绒制工艺品中的一大类,在唐朝时就成为了皇家贡品,明清期间,绒花制作更加具有规范性和规模性,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是绒花最繁盛的时期。清代女子喜爱头花,既可美饰发髻,又可以显示身份,据说,慈禧太后不仅喜欢在“大拉翅”的前面戴珠宝头花,也常根据时节配戴不同式样的绒花,立春时节戴春幡,清明时节戴柳芽,端午时节戴艾草,中秋时节戴菊花,重阳日戴茱萸,冬至节戴葫芦,当然,民间也有与时节碰撞的绒花式样,春季多为桃花、夏季多为荷花、秋季多为梅花、冬季多为雪花,这4种代表不同时节的绒花式样又被称为“一年景”(见图1)。绒花永不枯萎,象征着后宫女人对于红颜不老的追求,而在宫廷内风行一时,此外,它又是“荣华”的谐音,带有美好意愿。所以,南京绒花店坊不仅专供宫廷样式,还有大量的时兴款式面向平民销售。当年,南京马巷、铜作坊、上浮桥等地绒花店铺可谓门庭若市。民国时期,绒花生产合作社的成立为南京绒花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绒花历经万古千秋,即便是现在,它也是大家喜爱的装饰品之一,在戏剧、影视剧、时尚等领域频频看到它的身影,如今我们想要欣赏到这种精美的传统技艺,可以参观南京市秦淮区的南京民俗博物馆(甘家大院)。

图1 绒花“一年景”

1.2 南京绒花的传承与现状

赵树宪肩负着南京绒花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重任,被称为“最后的绒花匠”。虽然通过赵树宪等手工艺人的不懈努力和传统文化的回潮,南京绒花比之前有了更多关注,也得到了国家保护,但因为制作工艺复杂,收益慢,生存压力大,传统绒花技艺仍后继乏人。在如今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正在消失,传统手工技艺的处境尤为窘迫,南京绒花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京绒花技艺在当下的局限性,并做好它的保护和推广工作(见图2)。

图2 赵树宪先生制作的绒花盆景

2 南京绒花的种类与制作工艺

头顶是身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对于头部的装饰自然也是别出新裁,无论是“凤冠”、“莲花冠”、“草虫簪”还是“通草花”,这些首饰都讲究活灵活现。以四川东汉墓中大量出土物为证,早在汉代,人们就有了头簪时令鲜花的习俗,簪花不仅在妇女之中经久不衰,连古代男子也有插戴鲜花的风俗,《水浒传》中就有“鬓边爱插翠芙蓉”“鬓边常簪四季花”等对各路英雄穿着打扮的描述,可谓之“花痴”。但现实生活中鲜花装饰往往受制于时令且易凋谢,因此意象也是较伤感的。绒花技艺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缺陷,经过艺人巧妙的设计和制作,这些绒花饰品便成了永恒的艺术。

2.1 南京绒花的种类

南京作为著名的绒花制作中心,当地妇女孩子普遍都会在“一事三节”(一事为婚嫁喜事,三节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或其他重大日子往头上插绒花作为装饰。虽大部分绒花是用来作为头饰,但实际上南京绒花种类多样,形态百变,大致包括胸花类、头饰类、发冠类,装饰类等(见图3)。过去南京绒花的颜色多以红、粉、黄、绿等明朗的色调为主,讲究“润、亮、清”,不过随着传统技艺的改良和多样的消费需求,色彩也变得日益丰富。

图3 南京绒花种类

2.2 南京绒花的制作工艺

制作绒花的材料以蚕丝为主,这就注定了绒花的富贵属性,这也是体现绒花质感的重要一点。南京地区自古以来丝织业就较为兴盛,南京绒花关键材料的选用和南京另一种鼎鼎大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云锦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织造云锦采用的是优质蚕丝,在织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下脚料,由于古人一直秉持着惜物节用的哲学思想,所以蚕丝的下脚料就被做成手工艺品,绒花就是利用云锦边角料制作的。

绒花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除了蚕丝需要煮沸制作成熟绒,另外还需要进行染色(将熟绒染成多种色彩并晾晒)、软化黄铜丝(软化成不同大小、粗细的黄铜丝,宫廷中的绒花骨架一般以银丝,而民间的则使用铜丝)、勾条(又称“下料”)、剪绒、搓制、烫绒打尖、传花等工序,细分的话,可分成40多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传花”,它是在手工艺人的钳子和镊子的配合下,对已经打尖造型的五彩绒条进行搭配组合,再以各种材料辅助使之成为一朵相对完整的绒花(见表1)。

制作绒花的过程非常繁复,整个制作工艺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不在于手的拿捏,而在于脑,在一切都未开始的时候艺人已经将成品的架构和创意了然于心,整个制作过程只是将意象化为了具象。

表1 南京绒花主要制作工序

3 南京绒花的艺术造型与纹样研究

南京绒花以逼真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流传至今,“簪花人有意,花面相交映”,绒花不只是一种装饰物,绒花的造型、内容和灵感大多来自于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利用谐音双关,使绒花也成为人们精神诉求的载体。

南京绒花题材丰富,因事、因时、因人而异。用于婚嫁寿辰等喜事的有:“蝙蝠”象征万年全福、“麒麟”象征送子、“白头”(鸟名)象征白头偕老、“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绶带鸟”和“寿桃”象征长寿、“佛手”(取的是福寿的音)象征的是福多、寿多、子孙多,因此又被称为福寿三多;春节多用“莲”和“鱼”表示连年有余、金玉满堂,“万年青”、“吉祥如意花”等各种花卉植物表示吉祥如意;端午节,小孩则会佩戴“五毒”或“老虎”等辟邪饰物,置于案头的多为“龙舟”等大型摆件;中秋节还有“三代(荷花、莲蓬、藕)同庆”、“兔子拜月”等款式;菊花九月开,九同久,菊花也是长寿、长久的意思;考试的时候要用“笔”为纹样的绒花代表必定高升。除了重要的日子和场合以外,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也要佩戴特定的绒花,如戴“全福”花的是几世同堂的老人,没出嫁的大姑娘通常戴石榴花,已婚妇女戴聚宝盆,小女孩则戴梅花、海棠,孀妇戴白色或淡黄的绒花。此外,在日常生活里,南京绒花的样式更是花样繁多,如柿子、元宝、牡丹、桂花、鸡蛋花、芙蓉花、丹顶鹤、麦穗等。绒花的各类品种中,级别最高的为“凤”,又称“绒花凤打头”。到了明代,南方绒花与北方民俗相互影响,出现更加丰富、活泼的鸟兽形象。当然,无论是哪一种题材,讲究的都是吉利和礼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见图4)。

图4 多种绒花式样

4 南京绒花的设计应用

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和传统文化的回潮,南京绒花这项传统技艺受到越来越多青睐的,如今绒花已经扩展到头饰、胸饰、服饰、装饰等各个行业,在戏剧、影视、时尚领域中均有涉及。

4.1 南京绒花在影视剧中的应用

有衣必有冠,有冠必有饰。赵树宪先生制作的南京绒花大部分是在戏剧和影视剧中作为头饰应用,在不同的剧中由于使用者身份不同,头饰的风格、造型、色调也会不一样。例如在近年来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中,绒花作为宫廷女子的头饰给剧中人物平添一份华美之感,既丰富了人物造型,又表现了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和地位。

《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富察皇后不喜奢华,节俭低调,平日里“皇后恭俭,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延禧攻略》剧中的富察皇后形象也刚好还原了这一说法,演员在剧中头饰基本上都以绒花为主,其中所佩戴的“摇钱树造型绒花”“凤凰造型绒花”是全剧中做工最复杂的款式,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由于宫女不能够喧宾夺主,所以一般以低调为主,剧中宫女们佩戴的绒花多是菊花等简单的造型,在魏璎珞还是宫女的时候常常佩戴的就是一朵小小的单色绒花。在整个剧中对绒花头饰细节的把控既符合身份,又体现了人物在剧中的主次关系,也象征着各自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内涵。《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中昭仁公主素锦的繁花头饰也是由赵树宪先生制作完成的,造型十分考究,尤其是鬓边的一朵绒花,将演员衬托的妩媚、动人,十分贴近原著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4.2 南京绒花在时尚领域的应用

创新让南京绒花充满活力,不只定位在传统风格。赵树宪在新的时代下,追求表现形式和题材上的锐意创新,而工艺上仍是保持原汁原味,这样的融合给南京绒花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在65届戛纳电影节红毯上,中国女星姚星彤穿着名为“绒花若雪”的礼服亮相(见图5),这套服装由许建树设计、由赵树宪花费数周制作完成,服装整体是以刺绣紫藤搭配柔软如羽毛般的绒花花瓣,颇有一种雪花飘渺的意境之美。

2017年6月LV旗下国际品牌香水“帕尔玛之水”绒花礼盒(见图6)召开发布会,全球限量20套的香水礼盒在南京惊喜亮相,轻提盒盖,直径50 c m的粉色“牡丹”刹那绽放,而花心部分就是赵树宪亲手打造的绒花,同时它还是一枚充满巧思的胸针。南京绒花与“帕尔玛之水”的融合预示南京绒花延伸到一个新领域,它不仅可以为国内大众提供日常装饰,甚至开始走向国际,走上另一个舞台。

大牌的橱窗设计一向讲求精益求精。赵树宪和爱马仕的合作,不光让他感觉惊喜,同时也感受到极大压力。在这个用羽毛牵起丝巾的创意中(见图7),这根绒花制成的羽毛足足有1.6 m长,该做法是对传统绒花工艺的一次重大突破。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设计,最后呈现出来精妙绝伦的效果。

图5 “绒花若雪”礼服

图6 “帕尔玛之水”香水绒花礼盒

图7 爱马仕橱窗设计

4.3 南京绒花在多个领域的突破

在过去,绒花装饰品常常被人看作是年长的人才会用的物件,是放在橱窗里的“老古董”。今天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技艺的热爱和手工艺人的坚持、改良、创新,绒花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赵树宪不仅恢复了传统绒花样式,同时也在研究新颖的绒花样式,以配合年轻人对潮流的追寻,他认为“不一定要把花做成这个颜色,但设计花的时候一定要和流行色协调”,他做绒花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规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南京绒花才更加百变流行。

南京绒花不仅可用作服装、服饰(见图8)、室内、商业展柜等方面的装饰,它还打破了局限,在时尚杂志(图9)、婚庆(图10)、摄影行业寻求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同时,南京绒花与一些连锁零售商家(如无印良品等)也有了进一步的合作,甚至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开始围绕南京绒花着手创作一些原创周边产品(图11),收藏、使用绒花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数量亦相应增加。

绒花除了作为单独的工艺品被运用到各行各业,赵树宪还将绒花的技艺与首饰点翠相融合。我们熟知的点翠乃是利用活翠鸟的羽毛做成的饰品,虽精致好看,却不免残忍。而赵树宪利用绒花良好的塑形性并加以巧妙创造,在利用丝绸表现羽毛质感的同时,又保留了羽毛的光泽,创作出了与点翠同名的绒花作品“点翠”。由于它是利用绒花的工艺做成,所以突破了翠鸟羽毛只是绿色、蓝色、蓝青色的局限性,可以做成任意的颜色。“点翠”绒花工艺品是南京绒花的又一次创新,不仅让传统绒花技艺在多方面得到扩展,也为其他手工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8 绒花在面料及鞋面上的应用

图9 《瑞丽》杂志关于绒花的时尚拍摄

图10 婚礼绒花头饰

图11 原创绒花饰品

5 结语

就南京绒花而言,它是含蓄的,也是永恒的,无论是在形态设计还是工艺技法上都凝聚了文化和汗水的结晶。目前,南京绒花这项传统工艺仍处于困境之中,必须尽快寻求突破口。南京绒花的未来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将它通过多种设计语言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使它既具有时代象征性,又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当然,要做好南京绒花与时尚设计的无缝融合,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只注重外在形式完全不够,我们更要从南京绒花的艺术哲学、精神情感等方面探索更有深度的价值,让其真正变为可为大众服务的资源。

猜你喜欢

绒花头饰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炫彩头饰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绒花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扬州绒花”
头饰类恐龙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