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铁路危岩落石加固防护设计综述

2019-08-05曾小波陈利容

山西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落石危岩防护网

曾小波 陈利容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2.中建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1 概述

近十年来,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现已建成"四纵四横"的庞大高铁网络,而"八纵八横"的雄伟蓝图也正在描绘当中。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已开通高铁2.9万km,占世界高铁总量的2/3,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

由于高铁运行速度快,缺乏智能化预警系统,稍有不慎,如遇危岩落石上道,将会严重危及行车和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危岩落石加固防护是高铁建设中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严防危岩落石风险,确保高铁运营安全。

2 危岩落石的存在形态(类型)

危岩是指陡峭的岩石边坡上,岩体内部受到多组结构面的切割,存在一些摇摇欲坠的岩块。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危岩将坠落下来,其规模大者称为崩塌,仅个别岩块崩落称为落石[1]。落石病害多见于覆盖层薄、植被甚少、岩体大部分裸露、褶曲断裂和风化较为严重的陡坡地段。

根据现场危岩落石进行分析,危岩落石存在形态主要有:

1)零星山体裸露岩石:在自然坡面上,存在个别零星岩石矗立在边坡上,如图1所示;

2)破碎坡面:硬质岩边坡的节理、裂隙发育,形成破碎的坡体碎块,如图2所示;

3)陡峭岩体:多依附于体积较大的母岩上,由于受结构面切割,整体性差,易发生崩塌、落石现象,如图3所示;

4)倒悬岩体:在外力作用下陡峭岩体基础部分被掏空,形成倒悬的岩体,如图4所示。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以上几种情况都容易发生落石现象,危及铁路行车安全。

3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设计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设计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态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

1)勘测选线阶段;

2)调查设计研究阶段;

3)现场施工及动态设计。各阶段均应高度重视,争取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为高铁建设争取宝贵时间,同时可避免前期不重视,后期补救增加额外的工程措施费,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3.1 勘测选线阶段

勘测选线阶段,应高度重视危岩落石对选线的影响,可通过调查、了解附近既有线危岩落石的情况,区域地貌、地质特点或通过无人机航拍,收集沿线危岩落石的影像、相片等相关资料,了解线路经过区域危岩落石分布、规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大型危岩,危岩落石密集区或岩堆等危险区域,必要时进行线路方案综合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3.2 调查设计研究阶段

线路方案确定后,针对难以绕避的小型、零星危岩落石,开展设计前应对危岩落石进行现场详细调查,确定其分布范围、规模、体积大小,对危岩落石存在形态进行分类,并做好相应的标注、记录,分析危岩落石可能对铁路产生的危害,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及方案比选。必要时应对体积大、危害大的危岩落石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3.2.1 通过危岩落石区的线路工程方案

通过现场调查,在详细了解危岩落石具体分布、规模和存在形态等基础上,通过综合比选确定危岩落石区的线路工程方案。对危岩落石进行加固防护后,落石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段落,原则上可采用路基形式通过;对危岩落石进行加固防护后,仍有可能存在落石风险,但可通过设置明洞、棚洞等措施消除风险,此类情况,可采用隧道(明洞或棚洞)形式通过;对风险性较高的危岩落石,难以通过加固防护解决时,原则上对危岩落石进行清除处理,结合加固防护的方案,或者进行清除方案与线路绕避方案的综合比较,根据结果确定最佳方案。

3.2.2 危岩落石的辅助设计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可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模拟危岩落石可能经过的区域、运动方式和轨迹,以便确定合理拦截位置和高度,防护能级和防护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危岩落石进行加固防护设计。

3.2.3 危岩落石的防护设计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其中主动防护措施主要有清除、支顶、锚杆(索)锚固、主动防护网、嵌补封填等,被动防护措施主要有被动防护网、帘式网等柔性防护、拦石墙、落石槽、明洞、棚洞等。危岩落石防护设计可根据危岩落石具体情况,采用主动防护、被动防护或主被动防护相结合的防护形式。

结合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根据危岩落石的具体存在形态,危岩落石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加固防护。

1)零星山体裸露岩石的加固防护,应根据裸露岩石的稳定性及破碎程度而定,对稳定性好、较完整的岩石,可采取原位支顶、嵌补,结合主动防护网、拦石墙等进行加固防护;对节理裂隙发育、稳定性差的坡面孤石,原则上采用破碎清除结合坡面防护,但岩石清除应在正线主体工程实施前完成。

2)破碎坡面的加固防护,应根据坡面破碎程度采用不同的措施,针对较为破碎的坡面,可采用锚杆+钢筋网+模注混凝土进行加固防护;针对相对完整的坡面,可采用主动防护网进行防护,坡脚或平台处可视地形情况设置钢性防护格栅。

3)陡峭岩体,应根据岩体破碎程度、距线路的距离等综合分析:a.岩体与线路之间有一定安全距离时,可在线路与岩体间合适位置设置一道被动防护网或拦石墙,岩体下方设置落石槽,岩体采用窗帘式网进行覆盖防护。b.岩体与线路较近时,可先对岩体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若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优先考虑清除破碎岩体至母岩,然后采用窗帘式网进行防护,线路采用明洞或棚洞方案,再结合被动防护网或拦石墙防护;若岩体整体性较好,可采用锚杆(索)对岩体进行预加固,再采用窗帘式网,结合被动网或拦石墙进行防护。

4)倒悬岩体,当陡峭岩体的基础受外力作用被掏空便形成倒悬岩体,设计时根据被加固的岩体体积大小综合考虑,若倒悬岩体体积较小,可对危岩体进行清除处理。若体积较大,且清除较为困难时,应先对岩体进行支顶加固,然后参照陡峭岩体防护措施进行加固防护。

3.3 现场施工及动态设计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施工前,设计单位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应详细阅读设计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进行现场核对,在核对或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与现场实际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调整加固防护措施,采用动态设计的原则,施工过程中设计应加强与施工的配合。

合理组织施工,做好施工计划安排,设计有对危岩落石进行清除处理时,务必在正线主体工程实施前完成清除施工,避免后期再进行清除危及主体工程。

4 结语

危岩落石加固防护设计总体上应遵循先勘察、后设计,个别设计和动态设计的原则。高度重视各阶段危岩落石的勘察设计,根据危岩落石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加固防护措施。加强现场核对,以便进行动态设计。危岩落石加固防护设计还应兼顾环境保护,尽可能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或增设绿色植物防护等。

猜你喜欢

落石危岩防护网
发挥自身优势 共筑安全防护网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江阴市精细绘制作战图 织密防洪安全防护网
落石法向恢复系数的多因素联合影响研究
某水利工程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基于视觉识别的隧道落石预警系统
引导式落石拖挂网落石冲击模型试验研究
人蚁边界防护网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落石碰撞法向恢复系数的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