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再走长征路
2019-08-05张玉强赵维莉
张玉强 赵维莉
85年前,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一路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长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伟大的长征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攻坚克难、不懈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重温伟大长征,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致敬历史、牢记使命的庄严宣示,更是不忘初心、开创未来的再次出发。
长征精神底色是“奋斗”
1934年 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 30岁,共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 18座大山,跨过 24条大河,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切身实地感受长征精神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其中的艰险与困难,我们曾经只是通过文字来体验,这一次,当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再次走上长征路时,走到那一个个浸透了奋斗汗水、洒遍了牺牲血雨的地方,才更能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与伟大,更能感受到先烈的如磐意志。
在江西于都县祁禄山镇金沙村,保留着一段红军小道。时而依山,时而傍崖,85年前,中央红军的一支部队就在这里秘密进发,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在主题采访活动中,再次踏上长征路的记者们来到这里,重温当年的艰辛征途,感受不变的初心使命。
这天的雨下得有些急。连日雨水,只容一人通过的小路泥泞不堪;山势陡峭,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山沟。被雨水打湿的路特别滑,眼看着一位媒体同行摔了两跤。即使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全身仍然湿透,鞋子也全部被泥水浸湿。走在这样的红军小道,历史仿佛从教科书中鲜活地呈现眼前。脚下走的是当年的路,心中感慨当年的难。一路上虽然风雨交加,但我们有雨具,有每隔一段距离的补给,有乡亲们的安全防护,甚至在终点还有准备好的姜汤。当年的红军战士们呢?脚上穿的是草鞋,前方有堵截,后方有追击。“红军不怕远征难”,一个“难”字,浓缩了艰辛的征途,又表达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对脚下的路自然多了一份理解,对长征有了更切身也更深刻的感受。
老红军吴清昌的孙女、赣南日报记者吴悦曾在2016年参加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出发前,老人嘱咐孙女:“去看看那些地方现在怎么样了。”1935年初,18岁的吴清昌随部队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白刃肉搏,占领了贵州娄山关。望着娄山关,吴悦忍不住泪流满面,作为“80后”的她终于明白了是什么支撑着爷爷忍着断指之痛、迎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是什么支撑着这支不怕远征难的钢铁一般的队伍——是信念,是理想,是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追随,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长征,磨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念,也让生命升华。”吴悦理解了爷爷的这句话。她说:“心中有理想,有信念,就再没有什么能阻挡长征胜利的脚步。”
这是一种意志的写照
新闻记者再走长征路,用双脚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描绘新中国70年的壮美画卷,激励全国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是一种精神传承——伟大的长征,激荡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85年前,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战愈勇,最后取得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85年后,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进入新时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肩负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伟大长征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逆境中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在困难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锤炼本领,新时代的奋斗者必将在勇担当、善作为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漫漫长征,多少人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多少人在枪林弹雨中战斗,多少人在壮怀激烈中牺牲,多少人在上下求索中坚定。正是他们舍生忘死、淬炼成钢的壮举,标定历史的界碑,铸起精神的丰碑。这是一种深沉的历史铭记,长征中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那些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奇迹,那些凝固了时间的印记,照亮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勇往直前的道路。
走好自己的人生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诚如斯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是啊,人生何尝不是一次“长征”?在这个没有回头路的征途中,我们也会遇到各式的坎坷与考验,挑战无处不在,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长征精神中寻找新时代的意义,汲取人生进步的源源动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今天,十六七岁的你们作为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更要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意义,牢记自己的使命,做一个有担当、不辱使命、不负厚望的新时代青年,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谱写青春交响曲。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再走长征路,是为了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只要铭记长征路上的精神航标,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也正是今天我们再走长征路的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