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部印发通知严禁以“私塾”等形式代替义务教育

2019-08-04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读经糟粕私塾

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一条即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且明确指出,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9年1月,“孙楠一家为了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每月房租700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为了让孩子上“女德课”,孙楠一家模仿“孟母三迁”,而且还支付一年10万元的学费让女儿参加“国学培训班”华夏学宫。2017年11月底,媒体曝光了辽宁抚顺一“女德班”雷人语录,令人瞠目结舌……此次《通知》的出台,可以说是在当今“国学热”背景下砸下的一记重锤,也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

多維解读

“国学班”不能替代义务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典籍难以计数,它们是古代先贤圣哲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两千多年不间断的传承中,滋养了一代代人的心灵。近十年来,“国学热”一波接着一波,与现代人重新发现古代文化的时代价值密切相关。老祖宗留下的经典,确实需要传承,但其思想上、价值观上的局限性也早已被历史所证明,特别是那些腐朽没落的糟粕,比如宣扬男尊女卑、为封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伪科学反科学的内容,更应该被摈弃。当下一些“国学班”不仅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也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甚至出现了鼓吹封建道德的咄咄怪事。前段时间爆出的某“女德班”,就公然教导女弟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这些在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被批判、被摈弃的东西,在如今文明法治的现代社会却沉渣泛起,这无异于开历史倒车。

“私塾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区别,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规范、教学内容的全面、教学质量的稳定上。“国学班”不能替代义务教育,国学知识不能取代经国家审定的教科书。奉劝那些无论是对国学情有独钟还是被培训机构裹挟的家长,校正对国学的畸形认识,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牺牲品。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能让这些只为牟利的人,玷污传统文化、祸害我们的下一代。

查处“读经班”不是否定真正的国学教育

对“读经班”的规范乃至对非法办学的清理,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一些自我标榜为国学教育却实为“读经班”的机构,将文化糟粕当“经典”强势营销,其实对不少家长形成了误导,它迎合和利用的其实不过是社会对多元化教育的焦虑。这就要求在清理一些非法办学机构的同时,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对当前社会上有关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谬论,及时加以澄清,以抬升社会对国学的认知水位。

另一方面,排查和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应该形成常态化、稳定化的执行机制,不能让一些非法办学者存有“躲避风头”的侥幸心理。而对那些并非全日制,但在办学方式和内容上同样存在偏差的培训机构,也应该加以有效规范。总之,对于那些触及法律底线、消费社会教育焦虑的非法办学机构,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应该亮出监管上的明确态度。

查处代替义务教育的“读经班”,不是否定真正的国学教育,相反,只有涤清糟粕、打击浑水摸鱼者,才能真正维护健康国学的声誉。对家长而言,让孩子适当接受与现代文明相适配的国学教育,也是多元化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前提是,既不必强迫孩子接受,也不能想当然地憧憬国学教育里的“世外桃源”,剥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只有监管的精细化和家长的认知同步跟上了,那些来路不明、内容堪忧的“假国学”教育,才会彻底丧失市场和忽悠的空间。

猜你喜欢

读经糟粕私塾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材料作文“读经热潮”讲评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斯诗私塾
再看读经:科学读经 品味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