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塔斯社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研究

2019-08-04陈彦铮

对外传播 2019年6期
关键词:塔斯社一带一带一路

陈彦铮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欧班列、冰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设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但在2013年9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时,莫斯科方面略显疑虑。克里姆林宫原计划通过“欧亚经济联盟”的构想以俄罗斯为首整合苏联时期的战略空间,因此担心与中国的宏伟倡议发生竞争。但乌克兰危机后,面对内外压力,经过最初的犹疑,俄罗斯于2015年3月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会晤,共同承诺要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随后普京在2017年5月的北京“一带一路”峰会上对中国的倡议表示欢迎。虽然俄罗斯仍警惕中国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取得主导权,但总体而言,中俄关系处在史上最好时期,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态度积极,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塔斯社是目前俄罗斯境内最大的通讯机构,其源头可追溯到1866年12月19日,私营报业主康斯坦丁·特鲁布尼科夫在圣彼得堡创立的沙俄境内第一家电报局“俄罗斯电报局”。“俄罗斯电报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苏联成立后更名为“苏联通讯社”,简称“塔斯社”。苏联解体后,塔斯社曾一度与俄罗斯境内的另外一家通讯社“新闻社”合并为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使用原塔斯社的通讯线路继续播发新闻。2014年9月,“俄通社一塔斯社”恢复了最初的名字“塔斯社”。

一、报道大致情况

笔者从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每月在塔斯社官网用输入关键词的方法搜索“一带一路”有关报道,所用关键词包括“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共搜索到提及“一带一路”的文章228篇,通过对报道内容的观察和分析,可了解到以下情况:

(一)报道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如下图所示,2017年第4季度塔斯社有60条新闻涉及“一带一路”,报道量在2018年第1季度有所下滑,仅为40条。塔斯社提到“一带一路”的新闻在2018年第2季度快速回升,达到63条,并在2018年第3季度再次增加,达到65条。

(二)报道内容涵盖多个领域

从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塔斯社总共有228篇新闻与“一带一路”有关,本文将这些报道按照内容分为经济、政治、科技、交通、军事、其他,合计六大类。按照相关报道数排列,结果如下:经济125篇,政治61篇,科技8篇,交通4篇,军事及其他30篇。这里的“经济”包含所有中国政府、中国公民和少数华人的经济活动,下至企业运营,上至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外援助、国际投资,等等,如塔斯社2017年10月1日的文章《欧洲经济共同体与中国成功地就贸易和经济协定进行谈判》涉及经济领域;此处的“政治”是广义的,包括中国的内政、外交和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国际新闻,比如,《习近平重申了全面加强中俄关系的政策》的报道属于政治领域;科技类主题新闻关注中国的科技进步,如2018年2月23日的报道《中国将建成“鸿雁”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交通类主题新闻将注意力放在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国货物运输情况,2017年11月2日的报道文章《专家:“北南”运输走廊将助力中国“丝绸之路”》就属此类。

(三)报道对象多样

在涉及“一带一路”的新闻中,塔斯社的报道对象包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国国内的重大政治会议(如党的十九大)、国际上的两国或多国元首会晤,以及中国国内其他领域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塔斯社还会对一些中国企业展开报道,如2018年9月4日的新闻《中国三一重工正聘请全球各地的专业人士助其实施全球扩张战略》,2018年7月16日的新闻《中国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提出了新的波音787客机涂装设计方案》,2018年6月1日的新闻《三一重工国际在第一季度销售额翻了一番》,等等。

(四)报道文章类型丰富

在搜集到的228条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中,绝大部分都是以记叙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也有不少媒体人、学者的时评,如2018年9月6日发表的文章《“一带一路”——别无选择。为什么马来西亚无法拒绝中国的提议?》。另外,还有少量对政治人物的专访,如2018年7月18日刊发的对外交部长王毅的采访《中国外长:中国和俄罗斯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

二、报道特点分析

(一)报道立场客观

虽然很难用“正面”“负面”和“中性”来准确界定媒体的新闻立场,但如果一定要根据这三个层次对228条相关报道做划分,会发现塔斯社在绝大部分报道中展现出中性的立场,只是单纯地陈述事实。塔斯社在极少新闻中会表明正面立场,目前未看到立场负面的新闻。

(二)对华态度友好

即便报道事实是媒体的天职,但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报道的内容,所以媒体是“把关人”,也是议程设置者。在对华态度上,不同于BBC、CNN等欧美主流媒体,塔斯社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中几乎没有有关中国的负面新闻,相反有相当数量的报道著眼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内容选取上有很强的倾向性。在评论性的专题文章里难觅“唱衰”中国的论调,即使涉及国际竞争和紧张的地区局势,也能用较客观的视角看待和分析问题。

(三)报道量的增长与中国国内重大事件紧密联系

中国国内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主场外交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的媒体关注度。塔斯社在2018年第2季度有关“一带一路”的报道量相较上一季度能快速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青岛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的召开,塔斯社就峰会的准备、进程、成果写了13篇报道,均提到了“一带一路”。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塔斯社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也较平日密集。

(四)关注点明确

1. 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较为关注

塔斯社对中国公民或华人创办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情况,尤其是境外商业活动会予以较多关注,并将其与“一带一路”联系起来。相关报道总共有24条,包括《恒通海运荣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华泰汽车正在扩大其全球影响力》《中信国际电讯宣布任命新的欧洲市场总经理》,等等。报道涉及企业有东风汽车集团、恒通海运有限公司、天狮集团、华泰汽车集团、华晨汽车集团、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际电讯集团、格力电器、徐工集团、协鑫集团、汾酒集团、均瑶集团、广汽集团、广誉远国医馆、三一重工、一汽集团共18家中国公民或华人创办和经营的企业。

2. 对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进步较为关注

中国太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北斗系统的紧密铺设,引起了塔斯社的关注。在塔斯社看来,北斗系统的完善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一环,北斗系统能够为中国各项事业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相关报道共7条,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可以说中国航天领域一有消息,塔斯社的报道就会紧紧跟进。比如《中国宣布在卫星原子钟的研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功发射了两枚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计划在2018年实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14次发射》,等等。所涉内容包含中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气象卫星,中国顺利进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等科技成就。

3. 对同自己国家利益有关联的地区较为关注

不同于苏联,俄罗斯已无力追求全球霸权,但其仍然是实力雄厚的大国。在西面,因为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俄罗斯势力的防线极大地后移了,同时也因为乌克兰外交政策的转向,现在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的“铁杆盟友”只有白俄罗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个盟友叙利亚也没少让俄罗斯费心。除这二者外,俄罗斯较关注的是欧盟和土耳其。前者与俄罗斯有一定经贸往来,后者则扼守地缘政治要道。当然,对于军火大买家印度和头号对手美国,俄罗斯是不可能不予以关注的。在塔斯社涉及“一带一路”的报道里,出现以上国家(地区)的次数如下:欧盟8篇,美国6篇,白俄罗斯4篇,叙利亚3篇,印度2篇,土耳其1篇。在报道和解读有关这些国家的新闻时,塔斯社有时会提及“一带一路”,无论与中国是否直接相关。

举例来说,2017年10月16日的报道《拉夫罗夫:欧盟开始明白,失去俄罗斯就会失去影响》援引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话“俄罗斯计划将众多盟友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首先是大欧亚项目框架内的邻居。大欧亚项目倡导增进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的‘一带一路提议之间的联系”;2018年2月6日的文章《天堂里的不悦:马尔代夫的政治危机为何爆发》在分析马尔代夫国内局势时,认为中国和印度是影响马尔代夫政坛走向的两股重要地区力量,梳理了近两年尤其是北京将这个岛国纳入“一带一路”构想之后两国关系快速发展的过程;2018年4月23日的报道《叙利亚驻华大使:美国是叙利亚危机的幕后操纵者》登载了叙利亚政府对“一带一路”的官方态度——“当然,叙利亚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我们也视自己的国家为其中的参与者”;2018年6月20日的文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元首同意扩大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点明俄白两国合作项目的愿景,“该项目特别注重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活动提供外交支持,提高其国际声誉,加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和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

三、总结

综合上文可以发现,经过短暂的犹疑,考虑到整体局势并权衡利弊后,俄罗斯很快地拥抱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从塔斯社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情况中可以看出。从报道数量上来看,塔斯社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有228篇报道提到了“一带一路”已是相当高的频率;从报道内容来看,228篇报道中经济类题材占绝对主体(55%),政治类题材排在第二位(27%),可见俄方的关注点契合了中国的意图。同时报道对象多样,文章类型丰富。塔斯社对“一带一路”的有关报道有鲜明的特点,包括立场客观,对华友好,报道量的增长与中国国内重大事件紧密联系,报道的关注点明确。关注点明确,具体说来是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较为关注,对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进步较为关注,同时对与自己地缘政治利益有关联的地区较为关注。

目前在俄罗斯国内,尽管偶尔也有居民抗议“中国入侵”的事件,如2017年12月貝加尔湖畔居民上书普京抗议中国人大规模开发贝加尔湖并在该区大量购置房产,但民众对中国的总体态度还是非常积极友好的,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持欢迎态度。俄罗斯最大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于2018年10月16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俄罗斯公民对中国持肯定态度,12%的俄罗斯公民对中国持否定态度。其余受访者表示难以回答该问题。对比2018年1月的调查结果,当时有70%的受访者对中国持肯定态度,13%的人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俄公民对中国持肯定态度者有所上升。这和以塔斯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密不可分。

但是也要指出,中俄之间并非没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虽然俄罗斯拥抱了“一带一路”,但它并没有放弃“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不会放弃整合前苏联战略空间的努力,塔斯社不止一次地将“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相比较,将二者放在同一个新闻里就是明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一带一路”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了合流,双方都在寻求最大公约数。

在地缘政治上,中俄间的隐性利益冲突集中在中亚地区。对中国来说,历史上的中亚曾在若干时期处在中国的有效控制之下,当下的“一带一路”想要成功,中亚也是必经之路。但俄罗斯一向视中亚为自己的后院,沙俄和苏俄时期的领土从属关系使中亚五国同莫斯科方面存有许多政治、文化的羁绊。同时,中亚各国也不会因为与中国结好而抛弃俄罗斯,他们反倒更需要俄罗斯,需要借助俄罗斯来对冲中国在当地日益增长的影响。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俄罗斯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在顺利推进“一带一路”的同时继续发展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争取俄罗斯无论是高层还是民间的友好姿态,将是对我国外交的一项考验。

猜你喜欢

塔斯社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