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2019-08-04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太空飞行,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成功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的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与之前牵动亿万人神经的“嫦娥三号”月球正面软着陆任务相比,此次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既“默默无闻”,同时也“孤勇”许多。2013年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是在先前“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所获取的超高分辨率图像的引导下,迈出了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而今日的“嫦娥四号”则是在没有精确地形成像做参考的情况下踏出了全人类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意义更显深远。
多维解读
从“嫦娥四号”登月看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
从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中国的探月工程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逐渐实现了从学习到赶超,从后来居上到世界领先,一次次创造着让世界惊叹的科研奇迹。而在这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
科研领域,从无近路可抄,更无坦途可言。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方能勇攀高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航天人有理由自豪。每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都折射出中国科学界爱国奉献、不畏艰难的宝贵精神品质。中国航天的亮眼成绩告诉我们,关键领域靠别人是不行的,唯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是正道。只要自己奋斗不息,即便是从零开始,即便周遭满是“围追堵截”,即便经历挫折,最终也定能创造奇迹、走向成功。换句话说,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才不会受制于人。
厚积方能薄发,耕耘必有收获。几十年前,我们一架飞机、一辆汽车,甚至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几十年,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令世界惊叹的科技大国,并向科技强国不断迈进。从无到有、由弱及强,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引领着我们昂首向前、永不止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只是一小步。未来,中国科技定能抵达更为广阔的星辰大海。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意义非凡
我们没赶上“大航海时代”,难道还要再错过“大太空时代”吗?
虽然我们生长于地球,但我们不应该一直被束缚其中。地球的生存空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人类势必会去开拓广袤的太空,而开拓太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
从根本上来说,“嫦娥四号”就是在为我国的太空技术打基础。让“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为这是人类的首次尝试。如果月球背面都能登陆,以后我们在其他星球上登陆也就容易多了。
在登陆月球背面后,“嫦娥四号”以及月球车将会在那里开展科学实验。由于月球背面永远背对地球,那里能够有效屏蔽来自地球的电磁波,从而为研究宇宙起源提供绝佳的观测环境,所以“嫦娥四号”会进行射电天文研究。另外,月球背面保留着大量的古老地质结构,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和地球的起源。而如果人类未来成功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月球上储藏的大量氦-3还可被用作燃料。
虽然从短期来看,“嫦娥四号”登上月球背面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却能深刻地影响未来。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不要错过“大太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