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编辑婴儿”,科技进步首先要尊重生命

2019-08-04郭金铭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婴儿伦理

郭金铭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在中国诞生。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但这个世界第一在中国诞生并非什么值得庆贺之事,反而成为众矢之的。究其根本,这个实验违背了法定的医学伦理,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极大挑战。

众所周知,医学实验的流程是先由动物再到人,能进行临床实验的都必须是在动物实验階段已相对成熟的技术。人类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实验不需要受人类伦理的约束,而人类实验,一旦不成功,不可能被扔掉或者销毁,实验结果将伴随被试者一生。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皆为同类,更在于人生而平等,应当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但对于这对双胞胎姐妹而言,在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之时,她们就早早地被实验科学家扮演的“上帝”决定了人生,成了实验品,人生不能由自己左右。虽然她们的降生与否由父母决定,但一旦降生,将来所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她们理应享有基本的人权。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尚不能够被称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据资料显示,基因编辑存在极大的脱靶风险,一旦脱靶,基因的错误编辑将会伴随被实验者一生,甚至传给下一代。那么这两个女孩未来的人生,是否会因为这个脱靶的意外影响到婚姻、生育、健康,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对于这两个小姑娘而言,远离艾滋病本应当有更多的选择。也就是说两姐妹本可以通过更安全的方式降临这个世界,但她们恰恰被选中成了实验品,要承担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未知风险,这不是在替她们规避风险,反而是增加风险。

技术与伦理的边界究竟在何处?基因编辑技术其实早就在研究,实验也并非不可,但为何众多科学家都持观望态度?就是因为这项技术不仅存在种种缺陷和疑点,还始终迈不过伦理这道坎。

科学技术的进步确实可以帮助人类提高生活水平,但这不是要求有人要做出牺牲的理由。百度李彦宏关于“中国人不注重隐私,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的观点言犹在耳,这种用隐私权换取便捷、用孩子生命权换取科技进步的做法难道就真的可取吗?我们希望科技进步,是希望人的价值更能得到尊重,人类的生活能够更幸福,但代价绝不应当是牺牲少数成全多数,更不应该通过藐视少数人的生命价值来换得其他人的平安。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来,从互相奴役,到互相剥削,再到人人生而平等观念的确立,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惜流血流泪争取而来的对于生命价值的共识,不应当如此轻易地被抹杀。

——摘自“齐鲁网”

点 评

本文作者在开篇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进行了概述,随后直截了当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是对生命尊严的极大挑战。可谓振聋发聩、掷地有声。随后深入事件本质,一针见血地指出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伦理道德压力,是这项技术始终面临的压力和必须面对的问题。最后回归题旨:科技进步首先要尊重生命,不应“通过藐视少数人的生命价值来换得其他人的平安”。文章逻辑严密,观点犀利,发人深省,是一篇优秀的时评文。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婴儿伦理
婴儿为何睡得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婴儿房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