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简《皇门》新证

2019-08-02连劭名

文物春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战国儒家

连劭名

【关键词】战国;清华大学藏楚简;《皇门》;《逸周书》;儒家

【摘要】清华大学藏楚简《皇门》是重要的先秦文献,史料价值可比《尚书》。此文又見于《逸周书》。两者相校,文字多差异,简本胜于今本。《皇门》记周公之言,自称“寡邑小邦”,反映了周人谦逊的美德。又云“今我卑少于大”,少同小,小大为事物的两端,由此而达于中和。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属儒家学派。

清华大学藏楚简《皇门》是重要的先秦文献[1],史料价值可比《尚书》。此文又见于《逸周书》,文字多有差异。现对简文略作考证,分论于下。

楚简《皇门》云:

惟正【月】庚午,公格在库门。公若曰:於乎,朕寡邑少邦,蔑有耆耇虑事,屏朕位。肆朕沖人非敢不用明刑,惟莫开余嘉德之说。今我卑少于大,我闻昔在二有国之哲王,则不共于恤。乃惟大门宗子迩臣。懋扬嘉德,乞有宝。以惠厥辟,勤恤王邦王家。乃方求选择元武圣夫,羞于王所。自厘臣至于有贫私子,苟可有谅,亡不婴达,献言在王所,是人斯惠王恭明祀,敷明刑。王用有监,多宪正,命用克和有成,王用能承天之鲁命,百姓万民用罔不优比在王庭。先王用有欢,以濒佑于上。是人斯既惠厥辟,勤劳王邦王家。先神示复戈用休,俾备在厥家。王邦用宁,少民用假,能稼穑,咸祀天神,戎兵以能兴军用多实。王用能盍有四邻远土。不承子孙用蔑被先王之耿光。

简文云:“公若曰:於乎,朕寡邑少邦,蔑有耆耇虑事,屏朕位。”今按:《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寡我襄公。”杜预注:“寡,弱也。”《淮南子·原道》云:“志弱而事强。”高诱注:“弱,柔也。”《老子》第五十二章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河上公注:“守柔弱,日以强大也。”马王堆帛书《称》云:“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善予而不争,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西周王朝业已建立,周公犹自称“寡邑少邦”,表现了谦虚的美德。《老子》第六十一章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河上公注:“能谦下之,则常有之,此言国无大小,能执谦畜人则无过失也。”又云:“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下。”谦德是周人的传统。《论语·泰伯》云:“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云:“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周礼·师氏》云:“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玄注:“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释名·释长幼》云:“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国语·周语》云:“耆艾修之。”韦昭注:“耆艾,师傅也。东齐谓尊者为耆艾。”《荀子·致士》云:“耆艾而信,可以为师。”《礼记·王制》云:“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耆老,致仕及乡中老贤者。”史传周人尊老。《史记·伯夷列传》云:“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焉。”《战国策·燕策》云:“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简文云:“惟莫开余嘉德之说。”《左传·禧公二十三年》云:“臣闻天之所启。”杜预注:“启,开也。”西周士父钟铭文云:“皇考其身在上,丰丰泉泉,降余鲁多福亡疆,唯康右屯鲁,用广启士父身,和于永命。”《说文》云:“启,教也。”《礼记·檀弓下》云:“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荀子·儒效》云:“教诲开导成王,使喻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

“嘉德”为礼。《尔雅·释诂》云:“嘉,美也。”《论语·学而》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老子》第一章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嘉德之说”属人道。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鹖冠子·博选》云:“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尚书·康诰》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所谓“德之说”“罚之行”属于死生之说,《周易·系辞上》云:“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简文云:“今我卑少于大,我闻昔在二有国之哲王,则不共于恤。”今按:“卑”当读为“俾”。《书序》云:“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释文》云:“俾,马本作辨。”《大戴礼记·少间》云:“天政曰正,地政曰生,人政曰辨。”《荀子·正论》云:“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荀子·正名》云:“辨说也者。”杨倞注:“辨者,明两端也。”《礼记·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矣。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淮南子·缪称训》云:“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善大矣。”“慎”通“顺”,《周易·升·象》云:“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淮南子·主术训》云:“故所理者远,则所在者迩,所治者大,则所守者少。”《老子》第三十四章云:“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周易·系辞下》云:“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文子·道原》云:“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文子·道德》云:“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小”称“蔑德”,《尚书·君奭》云:“又曰:无能往来,兹迪彝教,文王蔑德,降于国人。”郑玄注:“蔑,小也。”亦称“季德”,《广雅·释诂三》云:“季,少也。”《楚辞·天问》云:“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又云:“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淮南子·原道》云:“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老子》第二十五章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河上公注:“大者,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孟子·尽心下》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马王堆帛书《道原》云:“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刑名,刑名立,则黑白之分已。”《庄子·秋水》云:“夫精,小之微也。”《礼记·中庸》云:“致广大,而尽精微。”《尚书·大禹谟》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管子·心术》云:“中不精者,心不治。”尹知章注:“精,诚至之谓也。”《周易·乾·文言》云:“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二有国之哲王”,《尚书·洪范》云:“明作晢。”《尔雅·释言》云:“哲,智也。”舍人注:“哲,大智也。”《诗经·昊天有成命》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有密。”《禮记·中庸》云:“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人。”又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共”,整理者读为“恐”。今按:当读为“穷”。《说文》云:“穷,极也。从穴、躬声。”《礼记·缁衣》云:“匪其止共。”《释文》云:“共,皇本作躬。”《礼记·儒行》云:“儒有博学而不穷。”郑玄注:“不穷,不止也。”《尚书·召诰》云:“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史传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周易·系辞下》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周天子之政事称为“恤功”,西周卫鼎铭文云:“厉曰:余执恭王恤功,于卲大室东逆,禜二川。”

简文云:“乃惟大门宗子迩臣。懋扬嘉德,乞有宝。以惠厥辟,勤恤王邦王家。”“大门”即大家,指豪门望族。《尚书·梓材》云:“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曾运乾《尚书正读》云:“大家,卿大夫有采地之家也。”《诗经·板》云:“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又,《左传·桓公六年》云:“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乞”读为“讫”。《尔雅·释诂》云:“讫,止也。”《礼记·大学》云:“《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又,“宝”,整理者读为“孚”。今按:《周易·系辞下》云:“圣人之大宝曰位。”《周易·艮·象》云:“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易·系辞上》云:“列贵贱者存乎位。”《周礼·太宰》云:“四曰禄位。”郑玄注:“位,爵位也。”

“惠”,《诗经·抑》云:“惠于朋友。”郑玄笺:“惠,顺也。”《诗经·思齐》云:“惠于宗公。”郑玄笺:“惠,顺也。”《国语·晋语》云:“若惠于父母。”韦昭注:“惠,顺也。”《贾子·道术》云:“心省恤人谓之惠。”

简文云:“乃方求选择元武圣夫,羞于王所。”今按:“方”读为“旁”。《周易·系辞上》云:“六爻发挥,旁通情也。”长沙楚帛书云:“天旁动。”《说文》云:“旁,溥也。”《礼记·中庸》云:“溥博如天。”《鹖冠子·博选》云:“君也者,端神明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陆佃注:“舜发于畎亩,傅说举于版筑,胶鬲举于鱼盐,管夷吾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然则选士之路,岂可不博哉。”《吕氏春秋·报更》云:“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高诱注:“博,广也。”《释名·释言语》云:“公,广也。”《礼记·礼运》云:“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春秋曾伯簠铭文云:“曾伯漆哲圣元武。”周王孙戈铭文云:“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诗经·六月》云:“元戎十乘。”毛传云:“元,大也。”《广雅·释诂二》云:“武,勇也。”《孟子·公孙丑上》云:“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圣夫”即圣人,《贾子·道术》云:“且明且贤,此谓圣人。”《庄子·齐物论》云:“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郭象注:“圣人,无我者也。”

简文云:“自厘臣至于有贫私子,苟可有谅,亡不婴达,献言在王所”。今按:“厘”读为“里”。《尚书·酒诰》云:“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西周令彝铭文云:“舍三事令,暨卿史僚,暨诸尹,暨里君。”处簋铭文云:“命女司成周里人,暨诸侯大亚。”《周礼·载师》云:“以廛里任国中之地。”郑玄注:“廛里,若今邑里居矣。”此类人居于国中,以里为单位,应即王人。《尚书·君奭》云:“天惟纯佑命,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屏侯甸,矧咸奔走。”《谷梁传·僖公八年》云:“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王人之先诸侯,何也?贵王命也。朝服虽敝,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

“贫”读为“分”,指分族。《国语·周语中》记单襄公之言,云:“今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左传·定公四年》记周天子分鲁公以殷民六族,“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分族之始,是别子。《礼记·丧服小记》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故“有贫私子”指宗子。公、私相对。《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僖公九年》云:“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私”指私门、私家。《荀子·君道》云:“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李斯《谏逐客疏》云:“强公室,杜私门。”私门是贵族之家,又称家门。《左传·昭公三年》云:“政在家门,民无所依。”杜预注:“大夫专政。”私事即家事,《礼记·丧大记》云:“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故家人亦称私人,《诗经·大东》云:“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毛传:“私人,私家人也。是试,用于百官也。”郑玄笺:“舟,当作周,裘,当作求,声相近故也。周人之子,谓周世臣之子孙。”《诗经·崧高》云:“王命傅御,迁其私人。”毛传:“私人,家臣也。”私人即族人。《左传·僖公五年》记宫之奇谏假道,“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献言”如进言。《老子》第八章云:“与善仁,言善信。”《左传·襄公九年》云:“信,言之端也。”《国语·周语》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简文云:“是人斯惠王恭明祀,敷明刑。王用有监,多宪正,命用克和有成,王用能承天之鲁命”。今按:《说文》云:“宪,敏也。”《礼记·中庸》云:“人道敏政。”《周礼·师氏》云:“二曰敏德,以为行本。”郑玄注:“敏德,仁义顺时者也。《说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论语·里仁》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皇侃疏:“敏,疾速也。”《论语·学而》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郭店楚简《君子》云:“是故凡物在疾之。《君奭》曰:唯冒丕单称德何?言疾也。君子曰:疾之,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说文》云:“中,和也。”《国语·周语》云:“成,德之终也。”《诗经·维清》云:“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桢。”《论语·子路》云:“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礼记·中庸》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故时措之宜也。”

简文云:“百姓万民用罔不优比在王庭。先王用有欢,以濒佑于上。”今按:《尚书·尧典》云:“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孔传:“雍,和也。”《诗经·长发》云:“敷政优优。”毛传:“优优,和也。”《荀子·正论》云:“圣王之生民也,皆使当厚优犹不知足,而不得以有余为过度。”杨倞注:“优,犹宽泰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和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敷政优优。此非中和之谓与?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又,《广雅·释诂一》云:“比,乐也。”《国语·楚语》云:“比尔兄弟亲戚。”《周易·比·象》云:“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司马法·仁本》云:“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尚书·无逸》云:“言乃欢。”郑玄注:“欢,喜悦也。”《说文》云:“欢,喜乐也。”西周兮仲钟铭文:“兮仲作大林钟,其用追孝于皇考己伯,用侃喜前文人。”兴钟铭文云:“兴桓桓,夙夕圣丧,追孝于高祖辛公,文祖乙公,皇考丁公和林钟,用邵各喜侃乐前文人,用拜寿。”《周易·大有》上九云:“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周易·大有·象》云:“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简文云:“先神示复戈用休,俾备在厥家。”今按:“先神示”指去世祖先。“示”,读为“祇”。《墨子·天志中》云:“《大誓》之道之曰: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礼记·祭义》云:“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礼记·中庸》云:“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戈”,简文从土从戈。《释名·释兵》云:“戈,过也。”《列子·天瑞》云:“过东郭先生问焉。”《释文》云:“过,一作遇。”《周易·小过》“下艮上震,六二”云:“过其祖,遇其妣。”艮為根,为鬼门。《周易·说卦》云:“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老子》第十六章云:“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凡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六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遇鬼神相遇于虚极,即天地之根。《管子·心术上》云:“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又云:“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神者至贵也,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管子·心术下》云:“能专乎?能一乎?能毋卜筮而知凶吉乎?能止乎?能已乎?能毋问于人而自得之于己乎?故曰: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非鬼神之力也,其精气之极也。”

《礼记·祭统》云:“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之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礼记·礼器》云:“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周易·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楚简《皇门》云:

至于厥后嗣立王,乃弗肯用先王之明刑,乃惟汲汲胥区胥教于非彝,以家相厥室,弗恤王邦王家,惟俞德用,以昏求于王臣,弗畏不祥,不肯惠听亡罪之辞,乃惟不顺是治。我王访良言于是人,斯乃非休德以应,乃惟诈区以答,俾王之亡依亡惠。卑如戎夫,骄用从禽,其由克有获?是人斯乃贪贼□□,以不利厥辟厥邦。卑如梏夫之有愗妻,曰余独备在寝,以自落厥家。愗夫有迩亡远,乃掩盍善夫,善夫莫达在王所。乃惟有奉俟夫,是扬是兴,是以为上,是授司事师长。政用迷乱,狱用亡成,少民用祷亡用祀。天用弗宝,愗夫先受吝罚,邦亦不宁。

简文云:“至于厥后嗣立王,乃弗肯用先王之明刑,乃惟汲汲胥区胥教于非彝,以家相厥室”。今按:“后嗣立王”,《尔雅·释诂》云:“王,君也。”“区”义同“虚”。《管子·弟子职》云:“志毋虚邪。”尹知章注:“虚谓虚伪。”《释名·释言语》云:“教者效也,下所法效也。”《尚书·汤诰》云:“无从匪彝。”孔传云:“彝,常也。”《国语·周语》云:“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诗经·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传云:“彝,常也。”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云:“和曰常,知和曰明。”“常”即中庸。《礼记·中庸》云:“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家”,义同“私”。《贾子·道术》云:“兼覆无私谓之公,反公为私。”《礼记·曲礼下》云:“大夫私行。”郑玄注:“私行,谓以己事也。”《管子·任法》云:“私者,下之所以侵法乱主也。”《国语·鲁语》云:“皇神相之。”韦昭注:“相,助也。”

简文云:“弗恤王邦王家,惟俞德用,以昏求于王臣,弗畏不祥”。今按:“俞”读为“偷”。《礼记·表记》云:“安肆日偷。”郑玄注:“偷,苟且也。”《国语·越语》云:“上下相偷。”《论语·泰伯》云:“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皇侃疏:“偷,薄也。”

《楚辞·天问》云:“昏微遵迹。”王逸注:“昏,暗也。”《庄子·在宥》云:“远我昏乎。”《释文》云:“昏,暗也。”“求”,读为“赇”。《说文》云:“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引《苍颉》云:“载请曰赇。”

简文云:“我王访良言于是人,斯乃非休德以应,乃惟诈区以答”。《吕氏春秋·务本》云:“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高诱注:“以虚取之曰诈。”《淮南子·本经》云:“其心偷而不伪。”高诱注:“伪,虚诈也。”《贾子·道术》云:“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吕氏春秋·离谓》云:“辨而不当理则伪。”高诱注:“伪,巧也。”《论语·学而》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淮南子·俶真》云:“德荡者,其行伪。”高诱注:“伪,不诚也。”《老子》第十八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河上公注:“智慧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大伪奸诈。”

简文云:“是人斯乃贪贼□□,以不利厥辟厥邦。”今按:“贪”,简文从言、今声。“贼”,简文作“恻”。《方言一》云:“晋魏河内之北谓惏曰残,楚谓之贪。”《孟子·梁惠王下》云:“齐宣王问曰:汤伐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简文云:“卑如梏夫之有愗妻,曰余独备在寝,以自落厥家。”今按:《礼记·缁衣》云:“有梏德行”,《诗经·抑》作:“有觉德行”。《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云:“夫子,觉者也。”杜预注:“觉,较然正直。”《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郭象注:“大觉者,圣人也。”《孟子·万章下》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夫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愗”,简文从心、矛声。《广雅·释诂一》云:“愗,愚也。”《礼记·中庸》云:“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又,《孟子·滕文公上》云:“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简文云:“少民用祷亡用祀。天用弗宝,愗夫先受吝罚,邦亦不宁。”《说文》云:“丧,亡也。”《尚书·汤誓》云:“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女皆亡。”《尚书·西伯戡黎》云:“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又,“天”指天命。《吕氏春秋·本生》云:“以全天为故者也。”高诱注:“天,性也。”《淮南子·原道》云:“不以人易天。”高诱注:“天,性也。”《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性自命出,命从天降。”

“愗夫”,即愚人。《荀子·修身》云:“非是是非,谓之愚。”《贾子·道术》云:“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又,“吝”,读为“旻”。《诗经·雨无正》云:“旻天疾威。”《说文》云:“旻,秋天也。”《尚书·多士》云:“旻天大降丧于殷。”马融注:“秋日旻天,秋杀气也。”《春秋繁露·阴阳义》云:“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广雅·释诂一》云:“罚,杀也。”《春秋繁露·四时之副》云:“圣人副天之所行以为政。故以庆副暖而当春,以赏副暑而当夏,以罚副清而当秋,以刑副寒而当冬。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也,如合符,故曰王者配天,謂其道。”

楚简《皇门》云:

於乎。敬哉,监于兹,朕遗父兄暨朕尽臣,夫明尔德,以惠余一人忧,毋惟尔身之婴,皆恤尔邦,假余宪。既告汝元德之行,卑如主舟,辅余于险,婴余于济。毋作祖考忧哉。

简文云:“朕遗父兄暨朕尽臣,夫明尔德,以惠余一人忧”。今按:《左传·昭公三年》云:“及遗姑姊妹。”杜预注:“遗,余也。”《周礼·小司徒》云:“大故致余子。”郑司农注:“余子谓羡也。”《吕氏春秋·报更》云:“张仪,魏氏余子也。”高诱注:“大夫庶子为余。”又,“尽臣”谓忠臣。《礼记·祭统》云:“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说文》云:“忠,敬也。”

《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云:“《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周易·晋·象》云:“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春秋繁露·仁义法》云:“自责以备谓之明。”

简文云:“毋惟尔身之婴,皆恤尔邦,假余宪。”今按:“婴”,《淮南子·要略》云:“以与天和相婴薄。”高诱注:“婴,绕抱也。”字读为“营”,《说文》云:“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私。”《韩非子·五蠹》云:“自环者谓之私。”

《诗经·崧高》云:“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郑玄注:“宪,表也。言为文武之表式。”《诗经·六月》云:“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毛传云:“宪,法也。”《诗经·桑扈》云:“之屏之翰,百辟为宪。”郑玄笺:“王者之德,外能捍蔽四表之患难,内能立功立事,为之桢干,则百辟卿士莫不修职而法象之。”《老子》第二十二章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河上公注:“式,法也。”

简文云:“既告汝元德之行,卑如主舟,辅余于险,婴余于济。毋作祖考忧哉。”今按:《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大德即元德。《周易·乾·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周易·坤》六五云:“黄裳,元吉。”《象》云:“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周礼·师氏》郑玄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婴”,环绕之义。《文选·西京赋》云:“譬众星之环极。”《论语·为政》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西周毛公鼎铭文云:“俗我弗作先王忧。”

[1]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0.

〔责任编辑:谷丽珍〕

猜你喜欢

战国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麻辣战国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