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城市主义的忧虑与不安

2019-08-02雪峰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指尖诗人诗歌

雪峰

程一身在《新世纪诗歌的现实感问题》一文中说:“当代诗人仍普遍面临着来自现实的压力”,“新世纪诗歌对现实的书写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集中,流于表象了,而是以分散深入的形式融入字里行间。”,“现实感与现实的不同之处在于现实是客观的,现实感则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从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人文关系来看,一方面要建造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方面要保护历史建筑,修缮人文景观;一方面要极力扩张公共空间,打造消费和娱乐环境,一方面要强化私密居所,营造宁静祥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激烈碰撞,怀旧情结与时尚文明互相糅杂,重构历史与虚幻未来相交织。人们生活在自我陶醉的全景快节奏之中,享受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文明,又深怀乡土情结。这就是现代都市与现代人的彷徨与纠结。

诗人金指尖的《苍阔·城市阴角线》(组诗)似乎想用诗的形式来呈现和解构这种矛盾关系。当精神的渴求和物欲的浸淫背道而驰的时候,当文化的多元性和背反的价值观充盈在一座城市的时候,“我已经无法定义一座城,这仅剩的/一小撮诗意,或者病/我听见了喉结蠕动,儿音扮演出来的清纯”(《读城》)。这座城,官场炒作,八卦纷飞,“玫瑰之约已被一河锦江水带走”,面对历史遗迹,我们无限惭愧,谁是判官?谁又是小鬼?他们榨取了这座城池多少脂膏?面对“人民公园那一株桫椤”,我仅仅“意外地收获了一小片风景”。与其说是收获了一小片风景,不如说是引发了更多的感慨。争取民主自由,反抗剥削压迫的碑塔犹在,而黄昏下的游客,在观赏之余又与之何干?读一座城,就是读它的缝隙,读它的黑白交界的鸿沟,而这缝隙与鸿沟需要阴角线来加以装饰。就像房屋装饰时,在转角处或色调不一致时,使用的装潢艺术。

“读城”就是从纵深去读历史,从横向去读生活。读它的伤、读它的痛,读它的喜,读它的怒,读它的哀,读它的乐,读它潜藏的变形的扭曲的世相。

这是诗人从正反两面的觀照中获得的灵感和体悟,使诗意的反抗情结加深了语言的沉郁和犀利。史蒂文斯说,整个种族就是一个诗人。我们说,一座城就是一首诗,一首纵横捭阖,沧海桑“味道江湖”火锅沸腾,烈焰滚滚;喝酒划拳,人潮攒动。大人物、小人物悉数登场,或为利来,或为情殇。真如战场之“厮杀”,顽徒之“拼命”,还讲什么忠诚和道义,这样的江湖,无非是酒肉的江湖,世俗的江湖。

就连“红湖鱼庄的鱼儿们”也“披头散发为别人而哭”。“跳水鱼”不是跳进江湖而获得重生,而是跳进沸水里悲愤地惨死,就像“跳水运动员死在自己水缸里”。我们都曾这样看着鱼的挣扎而愉快地举起酒杯,我们也曾这样在醉生梦死的欢愉中忘却了来时的路。

这是诗人用敏锐的触须,在反叛精神的指引下,结合理想对现实的观照,在诗歌现场呈现的个体意识,而希望最终上升到民族自觉的集体意识。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诗并不是用思想来写,诗是用语言来写的。用语言来表现思想,并达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度,是这首作品的显著特色。

寄情山水,观照现实,也构成该组诗的鲜明特色。

岷江水系中的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旷世杰作,它灌溉和养育着文明富庶的成都平原,是成都人民的母亲河。作为城市之一角,已然不可或缺。清代的董湘琴在《游伏龙观随吟》中写道:“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这是纯山水诗,不带任何色彩,为山水而山水。写景或巍峨阔远,气势磅礴,或清新隽永,色彩纷呈,或借景兴叹,状物传神而已。写现代诗的金指尖,他并没有沿袭古诗人的技法,在他的作品里,浓缩了古元素的同时,更多的是注入了时代新元素。《镜子,镜子》和《石头》两首,较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意旨。

“宝瓶口在玉垒山下吐字清晰”形象传神,都江堰的水,就像一面镜子,反照古往,澄澈当今,映照未来。它历经千年而不朽,它“深藏了大海的鼻音”,不但吐字清晰,而且还与人款款对话,它蕴藉的苍茫和辽阔使“庄稼退后五十里”;它迤逦而去,像“一只小兽追赶落日下的狮子”,我们都是在都江堰这面“镜子”里赶考的人。写到这里,我们和诗人一起不禁要问:“谁是镜子里修复巨大饥饿的人?”是谁?是李冰父子?是勤劳善良的成都人民,还是造物主本身?是天然的赐予还是智慧的结晶?“修复饥饿”,带着这样的拷问和诘难,使该诗一洗纯山水诗的温情,把诗的内核推向了更高的层面。

《石头》中,诗人继续发问:“水煮岷江二千余年/如何找回高枝,找回李冰父子安放在离堆上的眼睛?”“离堆上的眼睛”就是一双“情报收集器”的眼睛,是对纷繁世相的摄入和观察,古人在看着我们,在为我们祈祷和祝愿。

从创作风格上来看,金指尖偏向于意象诗的写作,同时也有“事象”的特点。意象诗是以感觉的犀利度在瞬间穿透物象的本质,把握实质性的内核与感性特征,并将之融合在所要表达的意象作品里。而它的缺陷是,拒绝说出结果,或根本就没有结果。它先入为主,人对自然的判断和评价占有主导地位。如能很好把握,是不难写出高浓度与高密度的优秀作品的。

选用题材方面,金指尖很关注现实,善于从日常生活提炼素材,并将这种经验转换为诗性的抒发。这一点很难得,也可以称金指尖为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民生、关注人性、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这无疑摒弃了小抒情和伪抒情,这是诗人的视野和角度甚至品位所决定的。

表现手法上,多用隐喻、暗喻、转喻和联想想象法,或在对比中渲染和烘托诗歌气场,并用理性的思索来节制情感的溢出,行文非常讲究修辞逻辑。

欧阳江河说过:诗歌之美在于微妙处的探幽。现代新诗,不是缺乏题材,也不是缺乏技巧,而真正缺乏的还是,能从众多题材中发掘那些震撼心灵的细微的不被人们发现的曲径中的幽深奥秘。这种探幽,是建立在鱼贯而入的诗写者队伍中,又被千百遍不厌其烦所书写过的物象和意向的基础之上的大胆的尝试和冒险。

《城市的阴角线》就是这种探幽的有效构建,是对城市题材诗歌的深层次挖掘和试验。“阴角线”既是对城市晦涩阴暗的勾勒,也是对城市病理生态的揭露,更是对城市未来美好蓝图的装饰和点缀。

在这里,我由衷地祝福金指尖,期待再次欣赏到他更加优秀的诗歌作品。是为记,并与之共勉。

附:金指尖的诗(二首)

读 城

满城八卦并不比满腹经纶轻

一台戏在学识外

旁白指向历史深处,历史指向百花残

人民公园那一株桫椤

让我意外地收获了一小片风景

一些鸟经过张仪之手

像满清遗失的花容在少城遗址上复活①

风声在减弱。我想象了

时间重压之下

少城路积尘翻滚和八旗子弟兵的宿怨

至于2015年蓉城之春

十万玫瑰之约已被一河锦江水带走

至于不明化合物从彭州来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和游客之间

有一个比喻相连;至于黄昏在夕阳下描眉

金粉撒落一地;至于蜻蜓

在一株宽叶桉上交尾,一只火斑鸠

一路炒作说漏嘴的秘密

我已经无法定义一座城,这仅剩的

一小撮诗意,或者病

我听见了喉结蠕动儿音扮演的意象

因此我问琴台路②

广告的炒作为何高出汉唐的酒舍?

唯一答案是

判官和小鬼都想取走一部分你

①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人民公园附近,是满清朝庭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由于建在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人称“少城”。

②琴台路,位于成都城西少城附近。改造时以汉唐仿古建筑群为依托,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汉代礼仪、舞乐、宴饮等风土人情。

石 头

不是缺火,你不會在我梦里

滚动,我也不会被你的梦

掩埋。不是自救

你叫我如何相信这些梦话的春天

是从身体里取出钥匙

就像一段三月的桃枝不肯轻易交出盐

交出都江堰肥美的花瓣

你说你曾是岷山额角一枚青花

芒由萤构成

你替代原始林木筑坝拦河

曾用长河落日圆,这个红脸的婴儿

燃烧古典的美。大浪淘沙

流水的伤痕处于对自然的干预之中

内河因水而生动

外河因你而苍阔

此刻游人如织,一切那么干净

我一直以为你是一粒俯身浊浪的

种子。水煮岷江二千余年

从遥远的发源地而来

在都江堰找回李冰父子安放在离堆上的

眼睛,以及

石人。石马。石兽。和后世加固的青铜

忍痛逃离或者接近

我找到了勇士心供你隐喻,燃烧

供你,接通奔雷的快感

我还找到了一滴烈焰血,供你奢侈

猜你喜欢

指尖诗人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指尖童话
指尖开启“浪”模式 HOLIDAY NAIL
跟着指尖去旅行
美甲窥探指尖也美妆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