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02李旭忠
李旭忠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积极探索。
【關键词】中职数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早已成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的优势体现为:
1.现代教育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充分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3.将教学模式由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介彻底改变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且使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职高数学教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少老师在运用这一技术时,仍然存在多用、少用或滥用的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大致为以下几点:
1.过多依赖多媒体,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目前很多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每章必用,每节必用。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劣势。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单靠播放多媒体课件,并不完全能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和解题思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不容更改。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学生该演算的还是要演算,老师该启发提问的仍要启发提问,该突破难点的必须要突破。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坚持适时、适度和适当,才能实现与传统教学真正的优势互补。
2.多媒体课件花里胡哨,干扰学生的学习思维
多媒体课件的丰富性,为学生教学提供了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但我们教师必须明确:现代化教育技术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过多、难度过大,图片花哨,再加上背景音乐,甚至幻灯片切换时爆炸声撞车玻璃破碎声等,就会喧宾夺主,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思维,严重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违背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衷。
3.多媒体课件一劳永逸,懒于修改创新
不少老师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视为宝贝,今年用完明年用,明年用了还想用。还有些教师运用课件的随意性太强,在网上随便下载一个,不去认真研究这个课件的内容与学情的粘合度,真正到上课使用的时候,不但发挥不了课件的作用,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障碍或干扰。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多媒体课件也绝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随意滥用的。每一届学生、每个专业的学情都不一样,数学教材的侧重点也不同。因而教师千万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要勇于挑战自我,勤于备课。比如在学习了某些数学公式后,一般会链接相关的对口升学考试题让学生做真题训练。而每年的高考题型都有变化,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4.不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基本不用课件
有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师,在教学手段上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习惯了“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弄上几张PPT。传统教学当然有其自身优势,但教育技术必须革新,这些老师应加强学习,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要多向年轻老师请教。
三、中职数学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课前:备课环节中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除了要系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外,还应将这些因素进行整合后体现到多媒体课件当中。因此多媒体课件承载了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它不是随便在网上下载一个拿来就可以用的,必须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融合,并从学生的学习水平、网络资源的整合、课件的内容与形式、使用效果预测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备课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2.课中:教学过程中借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难点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数学学科抽象、枯燥,难懂。很多重点难点知识,比如集合的交与并、函数奇偶性、空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等等,仅凭老师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够马上理解和接受。比如,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不是很好,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形象的三维空间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和想象力。
3.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实施师生互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体现为课件、微课、视频等,在课后、课余时间或周末、寒暑假,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与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互动交流,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科学而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哲、张维忠. 数学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作者单位:山西省襄汾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