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导学讲评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及课堂特征

2019-08-02谭竹黄海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导学师生资源

谭竹 黄海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阐述互联网+与导学讲评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其目的是想实现基本主张:让学习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

【关键词】IDJP  课堂特征

一、核心概念的解读

1.导学讲评式教学

导学讲评式教学(简称为DJP教学)是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独立思考、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流、讲解和师生的评析过程,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评价的教学活动。

其显著特征为“导、讲、评”。

导学:以包括学案在内的各种方案,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授课前先自主学习。

讲解:主要是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多邊形对话交流活动。

评价: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的师生对知识、能力、活动本身的评价。

导学讲评式教学是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提出的教学理念及模式,与它相似的概念在全国有很多,如深圳的“导学研评”,上海的“后茶馆式教学”等,其共同特点都是有前置学习及课堂上学生为主体的交流。

2.互联网+教育

(1)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遵循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从底层重构或改造这些传统行业,从而促进行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行为模式或行动过程。

而我们认为“互联网+”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互联网手段,一层是互联网精神。

互联网手段在教学中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尝试将创新型的硬件和软件用于课堂,新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吸引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

开放:互联网的特质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界限。

平等:互联网上人人平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

协作: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分享: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技术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应用的关键。

(2)互联网+教育

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互联网为工具、以互联网精神为指导,融入丰富的教育资源,搭建多元交流的平台,实现教育活动最优化的过程。

互联网+教育的特点是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相应地,它会给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互联网与导学讲评式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互联网精神与DJP在理念上已经有高度的重叠性了,现在完全可以提出“互联网+导学讲评式教学”(IDJP)这一概念了!

互联网背景下导学讲评式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秉持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用“协作”共建教学资源库,重新整合导学资料,更新纸质学案,引入更多更新的电子资料,“平等”对待每一位师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新“开放”式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时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师生都共同“分享”。

其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的基本主张:让学习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形式!

三、互联网+导学讲评式教学的课堂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互联网+导学讲评式教学(IDJP)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师生的学习资源建设、传播方式、评价方式,相比以前主要依靠纸质化的DJP,体现出较多的信息化。

2.及时反馈

DJP相比过去的传统教学,课堂向课前、课后都有了一定的延伸,但是反馈仍然滞后一天。在IDJP中,由于互联网的加入,反馈几乎可以同步进行。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调整。

3.课程资源的开改性

在DJP时代,课程主要来源于教材及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个人或集体的经验等,基本还是由老师主宰。而IDJP,让新课程预期的课程资源成了为可能,不仅是互联网上重多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动经验成为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

4.课程整合

由于学习资源的丰富,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单方面的由教师传递,学生的学习轨迹将可能很大程度上不由教师控制(这也是很多老师不喜欢的因素)。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视而不见,同时又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及思维发展的程度,了解其思维障碍或弱点,必然重新设计单元教学。

我们尝试用“总——自——分——总”或多个“总——自——分——总”组合学习整章知识。整体预览之后,学生自学,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要在分课时中解决,而最后的汇总是指专题研究,将思维引向更高的层次。

5.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共同体

将以前由师生为因素的班级体变为加入了家长的学习共同体,将师生面对面课堂授课拓展到课堂及线上学习,将学习载体主要是纸质拓展为纸质与电子的集合,同时,又充分融合了DJP中的导学、讲解、评价特征。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提供资源、发布任务、激发讨论、收集生成性资源。学生的是:自主学习、寻找资源、完成任务、提交成果、提出问题。学生同时还受到班级小组合作机制的评价与管理,比如由行政小组收集学生提交的成果并评价,或是在分层小组时完成合作任务。而家长只负责作好帮助与管理工作(如手机的管理)。

6.学生的展示方式呈现方式将丰富而有趣

在DJP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讲解、讨论、质疑、板书等展示能力,在IDJP中,学生借助互联网手段,展示方式加入了照片、视频、语音等,呈现出了许多丰富而有趣的案例。

7.教师教学行为不断受到反馈影响而调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由于互联网技术将发布与反馈都变得迅捷有效,教师的课前工作大有可为,真正体现“功在课前”。首先,是教师个体完成下载、收集各种资源的工作,并形成个人教学设计的方案。然后经由集体备课,从总体设计的角度整合课程,给出每课时的知识定位。再细化到设计给学生的前置作业,同步录制微课,发面任务给学生及小组。学生在提交前置成果后,教师要从中找出生成性资源,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问题已有了一部分认识,教师要灵活机动地发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形对话(对话包括活动、讲解、讨论、质疑、训练等),技术与反馈的加入,使得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课堂掌控能力都要有相当高的要求,因为教师不能再一根筋地自己讲下去了!

而课后,教师将根据课堂情况及课后的拓展延伸,分层布置作业,同时调整后续教学设计。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技术永远代替不了人,但会使用技术的人则可替代不会技术的人”。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不论各个地区的名称是什么,互联网+导学评讲式(IDJP)教学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导学师生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