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9-08-02刘玉梅
刘玉梅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的大面积推广及农药乱用现象加重,导致土壤中虫卵及病菌的数量急剧增加,对小麦的生长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小麦药剂拌种是防治部分种传、土传病害的发生及苗期病害的有效途径。目前市面上小麦拌种剂品种繁多,但效果良莠不齐,为此,我们通过不同拌种剂对比试验,筛选最佳拌种剂种类及合理使用浓度,为使用小麦拌种剂培育壮苗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通过对小麦拌种剂千钧发(吡虫啉50%+苯醚甲环唑1%+咯菌腈1%)及其它拌种剂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其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长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千钧发常规用量)在小麦发芽率、根系发育、麦苗长势、叶绿素合成等方面均优于参试的同类产品,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对小麦发芽、生根和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①小麦品种爱麦1号和尧麦16号
②供试药剂千钧发(吡虫啉50%+苯醚甲环唑1%+咯菌腈1%,山东麒麟农化有限公司出品)及市场同类畅销A、B产品,均由山东麒麟农化有限公司提供。A、B产品根据使用说明配制成合适浓度。
2、试验设计采用室内水培和盆栽土培试验两种方式。
①室内水培实验:分别采用两个小麦品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处理和空白对照。爱麦1号设5个处理,尧麦16号设3个处理(如表1)。
每个处理100粒种子,3次重复。
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②盆栽土培试验:采用30cm×20cm×12cm的塑料盆进行盆栽试验,每盆装鲜土2kg,播种100粒种子,覆土0.5kg,覆土厚度约2cm。设6个处理,3次重复。
3、测量项目及方法
分别于处理第5、6、7、8、9天测定水培和盆栽试验种子发芽率,处理第12天观测麦苗根系长度、植株高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和植株高度采用米尺进行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叶绿素仪。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同拌种剂常规用量使用对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无不利影响。与对照相比,常规用量拌种剂有促进发芽的作用,爱麦1号和尧麦16号均以千钧发常规用量(T1、T6)处理的发芽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品种间相比,爱麦1号处理间差异较小,尧麦16号处理间差异较大。
2、不同拌种剂对麦苗根系长度的影响
盆栽试验中,与对照相比,爱麦1号T1和T4处理及尧麦16号T6处理的根系长度均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的根系长度则不同程度降低。水培试验只有T1和T6处理的根系长度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拌种剂的种类和用量对麦苗根系长度有显著影响。
3、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幼苗株高的影响
盆栽爱麦1号T1和T4处理及尧麦16号T6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水培爱麦1号T1和T4处理、尧麦16号T6和T7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千钧发和拌种剂A对麦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千钧发用量过高则对株高有一定抑制作用。
通过对小麦拌种剂千钧发(吡虫啉50%+苯醚甲环唑1%+咯菌腈1%)及其它拌种剂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其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长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千钧发常规用量)在小麦发芽率、根系发育、麦苗长势、叶绿素合成等方面均优于参试的同类产品,但使用浓度过高时对小麦发芽、生根和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
4、不同拌种剂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盆栽幼苗处理第9dT1、T6、T7、T8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12d,除T4外,所有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水培幼苗处理第9d爱麦1号所有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12dT1和T2显著高于对照,尧麦16号各處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拌种剂的使用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具体影响与栽培方式和品种有关。
综上所述,培育壮苗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也是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常用技术。通过对比不同拌种剂及不同用量对两个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看出,拌种剂种类和用量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系长度、株高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用量的千钧发(T1和T6处理)对两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和根系长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爱麦1号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也有显著提高,说明适当浓度的千钧发拌种有利于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使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市场同类产品,适宜在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274900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