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开发战略

2019-08-02沈洪江杨林宁萌萌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昆仑山遗迹科普

沈洪江,杨林,宁萌萌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开发战略

沈洪江,杨林,宁萌萌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 610213)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板块缝合带、地震遗迹、冰川地貌等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目前该地质公园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滞后,客源市场局限,这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相匹配。结合该公园实际,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公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整合与宣传,拓展客源市场;加强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和建立科普基地;加快地质公园数字化;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等开发战略,以期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PPP模式;昆仑山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持下,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会议多次讨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1]。2000年, 欧洲地质公园网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建立[2],至2018年,中国已有37 处世界地质公园加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昆仑山地质公园于2014年9月23日成功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该地质公园总面积7 033.17km2,东至驼路沟,西至瑶池,南至昆仑山口,北至南山口,分为东大滩景区、西大滩景区、南山景区、瑶池景区(图1),包含有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其板块缝合带及其间的残留岩片记载了复杂地质历史,在中国乃至亚洲东部地球科学上的意义独一无二;Ms8.1级强烈地震遗迹,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地震遗迹之一。公园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系统完整,对于新构造运动下地貌、气候响应,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对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然而昆仑山地质公园目前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程度低,存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明确、旅游主题定位不突出、旅游吸引物及旅游产品策划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目前客源市场规模小,仅有少量的地质科考、朝圣及探险者进入,普通游客极少,这与地质公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匹配。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开放式地质公园,缺乏相关游客的统计资料,传统旅游分析方法难以奏效[3],因此本文采用了Swot态势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现状,以期为公园的旅游开发、地质遗迹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略图

1 区域概况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东北部,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93°01′38″~94°53′21″,北纬35°34′21″~36°11′13″,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层变形、变质、变位明显[4],地势南高北低,沿昆仑山主脊是长江外流水系和柴达木内陆水系的分水岭,山峰常年冰雪覆盖,南北两侧发育多条现代冰川。植被类型以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主,高山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2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Analysis), 即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态势分析法, 即把研究对象的优势和劣势(内部主动因素) 与机会和威胁(外部客观因素)相互匹配,构造分析矩阵,进行客观诊断和评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SWOT分析即是对地质公园的优势和劣势(内部因素)与机会和威胁(外部客观因素)相互匹配,综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应的决策性结论,为昆仑山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支撑[5,6]。

2.1 优势分析

1)地处“南丝绸之路高原旅游经济带”。格尔木市为南丝绸之路高原旅游经济带上的三个城市支点之一,同时为为丝绸之路上的节点旅游城市[7],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格尔木市的一张世界顶级名片,其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另外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被誉为“天路”的世界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穿过地质公园;格尔木机场已平稳运行十多年。战略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资源丰富,以闻名中外的冰川地质遗迹、大型构造地质遗迹、地震遗迹为主体景观,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除此之外还包括昆仑神话、道教文化、野牛沟岩画、古人类遗迹、古人类墓群等人文景观,其中“中华昆仑神话”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也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极具观赏价值的世界地质公园。

3)生态环境良好,位于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m以上,特殊的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美学价值极高。分布有青藏高原特有的哺乳动物11种,特有的高等植物84种,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中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所瞩目,在学术研究和自然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

2.2 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欠完善。目前该地质公园为开放式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多为一些标志解说牌和少量的科普长廊,信息站等,缺少必要的游客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交通、医疗救助等设施,其旅游开发程度较低。

2)客源市场局限,进入公园游客以散客为主,游客类型主要为地质科考、朝圣、探险等,普通大众游客极少。客源地以本省为主,东部和国外游客较少,这与世界级地质公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匹配。

3)地质科普价值利用较低。昆仑山地质公园罕见的同时完整保留了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体系演变历史的地质遗迹,是研究青藏高原及欧亚大陆的的理想窗口,是进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但在大众游客眼里,更在乎其观赏价值,因而其地质旅游动机不强[9]。这就需要加强地质遗迹科普转化研究,将深奥的地质内容转化为普通大众游客可以理解的科普知识。但目前地质公园内仅在昆仑山走滑断裂(8.1级地震主活动断裂)修建了科普长廊,在地质博物馆内进行了部分科普展示,缺少针对普通大众游客的科普措施,科普旅游宣传和科普利用程度较低。

4)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开放式地质公园,无门票收入,地质公园建设仅靠财政资金投入,无自身的造血功能,经济基础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开发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对于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

2.3 机遇分析

1)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行发展全域旅游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地质公园所在的格尔木市的旅游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搭建了空间平台,提供了重要条件[7],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科普旅游潜能巨大。通过开发地质旅游资源,利用地质遗迹开展旅游活动,大力宣传与之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尤其是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规律,以期提高人们的地学知识水平和增强保护地质环境的意识[10]。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生活的提高,大众游客不单单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6]。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科普价值极高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同时拥有历史悠久的岩画,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震撼人心的昆仑神话等等,为开展科普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具有巨大的科普旅游潜能。

3)本地形象良好。昆仑山作为中华儿女的龙脉的本地形象已深入人心,公园内的西王母瑶池是众多国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首选地。同时格尔木被誉为“世界盐湖城”,因此昆仑山地质公园是朝圣旅游、观光旅游和研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本地形象良好。

2.4 威胁分析

1)同类地质公园竞争强烈。昆仑山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及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但由于旅游开发起步晚,开发程度低,旅游品牌还未深入人心,相对比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等均有同类型的地质遗迹,并且其旅游开发起步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且其品牌效应已深入人心,因此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受到同类型的地质公园产生的竞争威胁。

2)地质遗迹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公园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下游称湄公河)三大河流的发源地,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草场退化与沙化加剧,草原鼠害猖獗,沼泽和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11-13],这对公园内的冰川地貌、冻胀草丘、河流等地质遗迹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地质公园内还分布有多个矿权,矿山的开采活动对典型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地质遗迹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公园内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3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战略

将以上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大小的排序方式,可构造成SWOT 矩阵(表1)。可以看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两两组合后, 可以采取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等多种发展战略。S-O战略就是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两个有利因素相互促进,也叫杠杆效应;S-T战略就是利用自己拥有的优势, 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打击的战略;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弱点的战略;W-T战略就是直接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14]。

SWOT矩阵表

3.1 加强整合与宣传,拓展客源市场

1)地质遗迹资源与人文资源融合发展,充分将地质公园的科普价值极高的地质遗迹资源与中华昆仑神话,中国第一神山,寻根问祖目的地等人文景观相结合,加强遗产科普教育,使游客在地质公园内不仅可以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中国文化的深厚,还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2)区域整合。依托南丝绸之路高原旅游经济带节点城市的优势,整合公园内外旅游资源,如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等,规划和建设区域旅游线路,让游客“进的来,留的住”,促使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3)加大旅游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旅游信息的传播对游客旅游决策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市场[3]。应充分利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顶级品牌效应加强旅游宣传,包括:①采用传统的媒介进行宣传;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游客的最新需求,根据游客需求及时调整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③利用各类世界地质公园交流的机会进行宣传等,积极拓展新的客源市场。

3.2 强化科普性,提高科学价值

1)加强地质遗迹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地质遗迹的研究理解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对于大众游客而言,这很难引起游客内心强的旅游欲望[6]。但作为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有对普通大众进行科普的必要性,需要加强对地质公园内的核心地质遗迹的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将深奥的地质内容转化为普通大众游客可以理解的科普知识,打造科普旅游产品。

2)建立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利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独特的冰川地貌、地震遗迹和板块缝合带为代表的地质遗迹资源建立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导游人才,开展研学旅游,更好的为当地中小学生和游客提供科普教育,凸显地质公园的科普价值,形成科普旅游效应。

3)加快地质公园数字化。目前昆仑山地质公园数字化程度还比较低,数字化还局限在地质博物馆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最新技术,开展科普教育,比如利用智能定位导游、智能语音讲解、科普题库定制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智能定位导游服务。自动播放景点语音介绍,通过参答题与答题奖励系统等措施,加深对公园地学、美学、人文价值等的了解。

3.3 拓展融资渠道,实现公园的造血功能

目前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程度滞后,需要加强旅游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如采用PPP模式,吸引民间投资、充分利用企业技术和管理特长等优点实现地质公园旅游开发[15];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使资源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政府监管,企业开发经营的方式实现政企分开[16],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对地质遗迹的所有权, 又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各类企业的积极性, 并可以是当地居民最大限度参与到地质公园建设中来,实现对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宣传教育,实现地质公园旅游、科研与文化三大价值[3]。通过分阶段进行地质公园建设和旅游开发,设置门票站,收取门票,逐渐获得旅游收入,实现地质公园的自我造血功能,旅游收入可以进一步用于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语与讨论

采用SWOT对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旅游资源丰富、科学价值高、生态环境佳、处于旅游节点位置是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客源市场局限、科普宣传滞后、竞争强烈、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当地旅游发展机遇,可以通过加强整合与宣传,拓展客源市场;加强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和建立科普基地;加快地质公园数字化;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等开发战略实现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

[1] 赵逊, 赵汀.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J]. 地球学报, 2009,30(3):301-308.

[2] 赵汀, 赵逊. 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近况和东南亚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J].地质通报,2008,23(7):414-425.

[3] 李卫朋, 刘起, 鲜锋, 等.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与深度开发[J].地球学报,2010,31(4):593-599.

[4] 郭宪璞, 王乃文,丁孝忠, 等. 东昆仑万宝沟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白垩纪孢粉组合[J]. 地质通报,2007,26(12):1611-1619.

[5] 赖家业,秦萱,韦业烈.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 5): 511-514.

[6] 吴艳军,樊文华,杨静文,等. 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3(8):780-785.

[7] 林越英,李春艳,彭瑜.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格尔木市旅游对外融合发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7:56-58.

[8] 宁萌萌,钟晶,宋伟,等. 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规划(2016-2015年)专项研究报告[R]. 2005.

[9] 白凯, 吴成基.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市场拓展策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3): 104-108.

[10] 金利霞, 方立刚, 范建红. 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开发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之借鉴[J].热带地理, 2007,27(1):67-70.

[11] 邵全琴,赵志平, 刘纪远,等. 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0,29(8):1439-1451.

[12] 李林, 李凤霞, 郭安红, 等. 近 43年来“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突变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21(1): 79-85.

[13] 芦清水,赵志平. 应对草地退化的生态移民政策及牧户响应分析-基于黄河源区玛多县的牧户调查[J]. 地理研究, 2009,28( 1):143-152.

[14] 宁建新. 企业市场适应性分析模式:介绍一种新的市场环境分析矩阵[J]. 商业研究, 2000,(10):85-88.

[15] 杨卫华, 王秀山, 张凤海. 公共项目PPP模式选择路径研究-基于交易合作三维框架[J].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 2):121-126.

[16] 何勋. 我国地质公园产卡义转移的理论探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9,29(3):334-337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Mount Kunlunshan World Geopark

SHEN Hong-jiang YANG Lin NING Meng-meng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Team, BGEEMRSP, Chengdu 610213)

The Mount Kunlunshan World Geopark is an open geopark characterized by plate juncture, seismic heritage and glacial landform. At present, its tourism lags behind and tourism market is weak which is very inconsistent with its high-grade tourism resources. 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advantage, ,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geopark by means of SWO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proposes a whole set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onsisting of enhancing integration and advocacy, expanding the source market, strengthening popular science conversion methods, establishing a science base, accelerating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geopark and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 Kunlunshan World Geopark.

Mount Kunlunshan World Geopark;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P66]

A

1006-0995(2019)02-0348-05

10.3969/j.issn.1006-0995.2019.02.035

2018-08-20

本文为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出资科研项目“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野牛沟结合带科普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川地矿区调经字(2017)06号

沈洪江(1988-),男,四川南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调查工作

猜你喜欢

昆仑山遗迹科普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让笔下的角色在挣扎中成长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万水千山总是情
格尔木
美石赞
科普漫画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