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分析及趋势

2019-08-02杨小锋周梦哲许红叶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献微课分析

杨小锋, 周梦哲, 许红叶

(1.商洛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商洛 726000; 2.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开封 475004;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管理系, 商洛 726000)

0 引言

2004年,孟加拉国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为微课铸造了“视频”形式;2012年,覆盖600万名学生的可汗学院说明了微课已具有了推广环境。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面向全市中小学征集“微课”,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把自己上课的情景做成5~8分钟的精华片段,并上传到网上供所有人免费公开收看,同年,佛山教育局胡铁生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1]一文,将微课引入我国学者视野并逐步成为关注重点。借助文献计量方法,通过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共现关键词、被引用次数、核心作者和合作机构等指标关注其研究发展动态,以期窥见其在教学实际中的未来发展态势。

1 研究数据来源方法

1.1 数据采集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微课实践和理论研究,作者选取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以期刊的形式进行检索,数据库限定为CSSCI、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以“微课”为主题词共检索出文献858篇,剔除通知、众告和咨询等文章26篇,最终得到有效文献832篇。

1.2 研究路径及工具

研究主要采用Citespace5.1.R6.SE.8.1.2017软件,辅助采用Excel软件,Citespace是由美国得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的[2],是以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为目标,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3]。主要对研究成果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整体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由于CiteSpace暂无法支持利用CNKI数据进行被引分析,故研究先利用Excel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被引统计后,借助中国知网的文献互引分析来实现对文献的共被引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微课研究2011—2018年分别为1 (2011) 、1 (2012) 、16 (2013)、96 (2014)、 201 (2015) 、204 (2016)、214 (2017)、123(2018年10月前,CNKI预测值为298),可见,从2013年起微课研究的文献数量出现突增现象,如图1所示。

无独有偶,受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小学微课大赛的影响,2013年,出现了《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4],是微课研究以来首篇关于微课比赛的论文。

图1 论文数量变化情况

2.2 文献刊载期刊分布情况

文献刊载期刊分布情况能够说明各期刊对研究成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发文量高的刊物研究能够更大程度引导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从而对该研究成果的研究领域起到引导作用,围绕微课研究的刊物共有154种,排名前20名的期刊载文量达到了507篇,占到总篇数的60.9%,排名第一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国成人教育》,20种刊物中有7种刊物为CSSCI和CSSCD,占比35%,说明微课研究的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表1所示。

表1 前10名期刊发文量统计表

2.3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作为文献的核心词,其高低频分布能够帮助研究者把握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将数据转化为识别格式,时区分割为1年一分割,选择网络类型为“keyword”,连线强度选择Cosine,提取节点阈值为50,不做网络精简,如图2,其中节点网络数量174,连线数量530,连线越多则代表关键词间相互联系越密切[5],网络密度0.035 2,图谱(图2)中年轮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频次,如图2所示。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类别, 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 使得类别内数据 “差异” 尽可能小, 类别间 “差异” 尽可能大[7],从而使分析更加直观。采用LLR(Log 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算法[8]进行计算,如图3所示。

图3 微课研究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

序号关键词频次中心性首次出现年份1微课4010.5520132翻转课堂1800.3620133教学改革740.2320134微课程550.2420135慕课490.1320146微视频420.2120147微课设计370.1220148教学设计330.1520149微课教学280.15201410互联网+280.1201511课堂教学200.06201412混合式教学170.012014

ModularityQ=0.4,说明网络社团结构好,Mean silhouette=0.425 2,虽silhouette值小于0.5,但平均silhouette值为0.698,说明网络得到的聚类仍然好,共得到8个聚类。

(1)#0微课教学。微课教学研究伴随微课研究从2014年的2篇增长至2017的12篇,汪滢[9]认为微课教学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 熊琴[10]在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教学创新中的价值探讨基础上提出了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和创新原则,陶俊良等[11]则创新性的探索了利用微课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虽舒畅等[12]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以微课为资源,然更清晰的区分了微课和微课教学。

(2)#1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互联网+、信息技术、创客教育等关键词排名在前,2012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题介绍了翻转课堂遵循了学生学习和知识内化的规律[13],将“翻转课堂”引入了教学和研究者的视线,2013年,《职业技术教育》认为翻转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14],因为微课的“短小精悍”,微课成为翻转课堂实现的支撑成为必然。

(3)#2设计。微课设计、微课程、评价和制作是该聚类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微课以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为目的[15],学术界更多的以微观研究为主,结合某一节课或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了具体剖析和论述,使得微课不乏实践支撑。如孟祥增等人[16]系统展现了讲授型微课设计的理论、设计思路和制作流程,张琛等人[17]将微课设计分为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除对常规设计流程的遵守外,孙田琳子等人[18]利用“三五维度”策略进行了微课情感化设计的探究。微课程是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而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讲座长度不长于10分钟的内容精、容量小的新型课程形态,[19]是由具有系列特征的多个微课单元构成的整体,更注重设计、制作和评价,尹合栋[20]从微课程的主题选择、目标制定等方面构建了微课程设计过程模式,方天宇等[21]利用层次构建了开放大学微课实用性评价指标体系。

(4)#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班级授课制和教学方式是该聚类中频次最高关键词,从词名不难看出,微课出现对课堂教学方式,特别是班级授课制的冲击更大,作为以视频为表现形式的微课自然脱离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受众面变得更广和更易获得,也促使着微课成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习的最佳选择,如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前置性学习和“微课导学”教学模式。

(5)#4微课。2011年开始,在经历了胡铁生等人的微课资源构成、教学活动和微型网络课程建设阶段[22],更多学者也将目光转移到了微课实践应用,卢海燕[23]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刘俊香等[24]将“微课”视频引入“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王钦忠等[25]以高二化学“工业流程图试题分析”为例进行了备课实践,和钟登科等[26],进行了微课在中高职动物解剖生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总之,除对微课在不同学龄阶段、不同学科中的实践应用研究外,学术界还开展了对大数据、互联网+、Blendlearning与微课相结合的研究。

(6)#5智慧课堂。微课因其自身特点成为智慧课堂构建的不二之选,学者们从2015年起对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智慧型课程[27]、智慧学习空间[28]和智慧教育进行研究。

(7)#6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与其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是分不开的,加之其图文并茂的外在表现,在技能训练、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更加频繁,徐姗姗等[29]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平面广告设计课程进行微课教学,使课程的实践难度降低,张保金[30]将微课应用到健美操教学中,另外,出现了微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如黄振宣[31]利用微课营造平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8)#7研究热点。研究者利用共词分析、词频统计、多维尺度分析等技术对当时的微课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2.4 作者合作分析

设置网络类型为“作者” 和“机构”,节点阈值不变,出现频次为2及以上的作者分布如表3和图4所示。

表3 2011-2018微课研究主要作者统计

隋勇和卜彩丽对微课的研究相对活跃,对他们的学术追踪可以深入学习微课;从Density=0.026 1,不难看出在微课研究领域作者合作度很低和合作相对松散。

图4 作者合作网络分布图

2.5 研究趋势

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该领域在某一时间段突现的关键词来进行预测,在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基础上,在2011年至2018年间, 2011年至2014年突现的关键词“微课程”。

从关键词聚类时区图可以看出,微课程、微课教学、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微视频、微课设计、互联网+、高职院校等关键词将若干个小点联系在一起,有效的构成了微课研究的传承线路,作者将微课研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12)起步阶段:文献成果数量少,主要是“微课”概念的提出和引入;第二阶段(2012-2014)理论形成阶段:主要围绕微课的概念、特点、设计、表现形式和作用等进行理论研究,并衍生出微课教学、微课程和慕课等研究。第三阶段(2015-2017)实践应用阶段:主要以微课在不同学科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等领域的应用为主,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支持教学的研究备受关注。第四阶段(2018)新发展阶段:出现了数据挖掘、教育大数据、深度融合和Tpack等关键词,即微课研究更多关注新技术支持下的应用,也使微课服务教学更加精准化。

2.6 文献共被引分析

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看出领域研究成果的知识基础及概念来源,因CNKI下载数据未提供参考文献但提供了被引次数,根据普赖斯公式,利用CNKI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频次高于47的89篇文献进行互引分析,得到互引网络集中清晰,《“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是微课进入研究学者视野的开篇之作,《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将微课宏观发展分为3个阶段,为微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主要针对由系列微课构成的微课程设计,也是微课程进入我国研究学者视野的重要文献。

3 总结

3.1 研究的总结

微课研究从2012年起文献数量呈陡坡式增长,随微课概念、特征、设计、制作思路和开发流程等理论研究趋于成熟,微课程、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慕课也成为热点,微课程设计、微课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等研究为今后微课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微课在促进语言类课程(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中表现出了很好效果,这些研究为其他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微课研究的作者群体也逐步在壮大,核心作者也不断的涌现,加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无疑成为开展精准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最佳选择。

对微课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不仅是为了更直观的展现微课研究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为了找出微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微课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不难发现下列结论。

1.微课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使用情况仍存在。从关键词共现来看,同一概念的相似表述较多和随意性较大,文献中就微课、微课程、微课教学和慕课的互相替代仍较多,从而增加学习者的甄别负担。

2.微课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从聚类分析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已注意到了研究微课更多的是使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虽已有以某一学科、某一课程或某一主题等开展实践类研究,但研究数量相比理论研究来说,相差甚远,对实践的指导仍不够明显。

3.微课研究者相对集中于高校,中小学较少。从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微课备受高校研究者关注,仅有极少数中小学校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做法,可供中小学其他教师参考的研究文献较少,从而影响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在实际教学中的推广。

3.2 研究展望

从关键词共现、聚类到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辅助共被引文献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微课研究的发展脉络清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最后到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彰显了该领域研究从基础走向成熟;借助其拥有独特的“短小精悍”特征基础上,微课将更多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实践技能教学与训练中;与教育大数据的结合,将使得微课开发、设计和制作更加精准化;借助在线网络开放平台,微课将成为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首选。可见,微课研究的理论层面将更多关注微课与精准教学,技术层面将逐渐关注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开发与制作,实践层面将肝主微课在终身教育和实践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文献微课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