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19-08-01全华信

今日财富 2019年18期
关键词:潼南驱动高质量

全华信

潼南立足优势,深入对接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坚持走好“三条路子”、抓好“三个赋能”,推动潼南经济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潼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必须深入分析创新驱动潼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条件,积极探索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才能更快更好推动潼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较大的研发经费投入。近年来,潼南在研发投入上,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R&D投入强度还偏低,2017年,潼南R&D投入2.97亿元、增长25.7%,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潼南作为农业大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难的问题客观存在,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还有差距。潼南目前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不多,企业自身创新还十分薄弱,政府科创基金规模不大,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科技初创型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不足。

(二)支撑市级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战略力度有限

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发展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添彩,大数据智能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在“创新驱动”。重庆对标对表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实施“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其中“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列于首位。重庆通过建设一批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实施80个重点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专项,在公共管理、交通路网、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已初具规模。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支持重庆建设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潼南作为重庆市辖区,不仅要立足自身追求发展,而且要服从、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局,要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奋力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但是潼南撤县升区前,属于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薄弱,近几年来,虽然经过实施“工业区县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水平有一定提升,经济社会迎来新面貌,但与市内外经济发达区县相比,经济实力、经费投入、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支撑市级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力度有限。

(三)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还需健全

潼南坚持走高新产业之路高,在探索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自2016年获批市级高新区以来,潼南高新区坚持“以升促建”原则,于2016年12月全面启动国家高新区升级建设工作。潼南高新区自创建以来积极探索川渝合作创新驱动合作机制、产学研利益联结机制、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支持与补偿机制、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潼南实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较晚,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滞后于高新区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处于靠政策优势来吸引企业的阶段,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势,体制机制红利释放不明显。

(四)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不强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聚集创新驱动要素。支撑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其他社会团体。潼南实施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步较晚,加之政府和企业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营造群体氛围方面举措不够新,一些企业观念保守,在舆论引导、人才激励、载体建设等方面不善作为,导致引进科技平台和科技人才较难,高端科技研发平台缺乏,高端科技人才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大专院校未取得零突破,尚无常驻潼南科研人员、研究生团队,创新活力明显不足。潼南聚集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二、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

根据已有基础,潼南要以“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为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坚持“产业生态”理念,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着眼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按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思路,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聚集创新要素,推动潼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供給。第一,借鉴吸收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潼南创新政策。认真学习借鉴中关村系列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制定高新区管委会职能“负面清单”, 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大力推行“代办制”、探索推行“让市场主体和群众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措施。探索灵活实用、市场化激励的人事机制,提升高新区管理服务效率。培育和发展经济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逐步实现由公共服务提供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完善潼南创新政策;第二,深化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股权激励机制改革,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股权激励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机制;第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优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第四,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建立股权众筹服务平台。第五,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区域间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形成创新合力。

(二)聚焦创新驱动,推动潼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潼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创新驱动潼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重点,推动潼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创新驱动,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遵循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和趋势,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原则,打造潼南制造“升级版”。第一,加快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按照上游抓研发创新,下游抓补链成群的思路,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培育状大产业集群。第二,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三创新两提升”行动,发展绿色制造,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好的绿色产业。支持企业与科所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民参军”。第三大力推动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坚持集约化与规模化并重,着力提升园区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区。第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法律会计、产业论坛、会展等服务平台,引进培育相关企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通过研发、生产、销售、咨询等价值链关键环节与制造业融合参透。

(三)强化创新引领,抓好“三个赋能”

潼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潼南产业实际,必须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上下功夫,关键是抓好“三个赋能”。第一,抓好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农业赋能,推动农业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潼南作为农业大区,应积极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农业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业智慧水平,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高效运营镇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城乡一体的电商运营中心和物流体系,推动“小农户”连通“大市场”,让更多“潼南绿”产品成为网购热销品,卖得更好、卖得更快、卖得更远;第二,抓好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整体质量。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引进数控机床、机器人、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物联网等项目,持续开展“三创新两提升”专项行动,引导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水平,推动传统行业向高成长和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是广泛开展“机器换人”,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產线,不断提升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质量效益。第三,抓好大数据智能化为服务业赋能。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潼南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建设数字潼南,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智慧愿景、享受智能生活。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积极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推动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促进优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普惠共享。四是大力发展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推行行政审批智能办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四)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增强汇聚创新资源能力

积极推进潼南高新区建设,搭建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深化“政产学研资用”合作,引进和共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管理型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以分享经济理念支持企业深化与国际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高“政产学研资用”合作层次和水平,加快科技资源的协同共享,大力引进研发机构、高端创新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引进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汇聚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创新市场主体,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提高潼南产业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潼南驱动高质量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人才的“新家”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