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测评及对策
2019-08-01李薇冯雨童
李薇 冯雨童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生活意义感现状,并为提高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提供相关对策。本研究随机抽取全国地区大一到大四412名本科生,使用“生活意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学生生活意义感平均值为85.09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生活意义感得分总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在生活意义感之间的生活目标、生命价值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5)。大学生生活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应当引起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 生活意义感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114-02
奥地利学者Viktor Emil Frankl曾提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否则将会陷入痛苦和迷茫。[1]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引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整体素质。本次研究通过对全国各高校本科生生活意义感的调查分析,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活意义感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测评量表
生活意义量表(Purpose inLife Test,简称PIL),由 Crumbaugh & Maholic 依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所编制。它主要用于测量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感知程度。该量表分为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生活自主四个维度,共20道题。以七点量表方式作答,各题分数相加得到总分,总分与生活意义感呈正相关。根据肖蓉等人研究,认为PIL在中国大学生中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结构良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量表总得分在20~140 分之间,得分小于92分表明个体生活意义感较低,得分介于92~112分表明个体生活目标及意义不明确,得分高于112分表明个体目标明确,生活意义感较强。
二、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法對全国各个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2份,回收率82.4%。学生年龄在19~22岁之间,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统计结果
(一)大学生对生活意义的感知水平
在整体得分方面,生活意义感的整体平均分为85.09(约等于百分制下的60.7分)。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样本大部分学生生活意义感处于中低等水平,缺乏明确的个体生活目标,找不到生命意义。
(二)大学生生活意义感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1.性别差异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在生活自主、生活目标维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在生命价值和生活态度两个维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也就是说,尚不能说明不同性别在对待生命价值和生活态度方面有显著差异。从总分来看,不同性别生活意义感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学科类别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考察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在学科之间的差异情况。由表3看出,不同学科对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没有显著差异影响(p>0.05)。
四、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生活意义感状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生活意义量表”中的得分均分为85.09,总体上生活意义和目标还不确定,有76.69%的同学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体现了当前大学生生活意义感严重缺乏,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大学生生活意义感出于中下等水平相一致。[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学生刚刚离开高中进入大学生活,脱离了父母的掌控之后开始松懈,不想再继续高三艰苦的生活方式,奉行“享乐主义”;其二,很多大学生身体虽然已经成熟,心智却并不成熟,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还停留在孩童时期,对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和目标,也无法融入集体生活,生活极其缺乏积极性。
(二)大学生生活意义感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生活意义感差异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得知,样本中,男生和女生的生活意义感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男生总分均值为86.28,女生总分均值为84.45,而在生活自主和生活目标方面,男女生有显著差异(P<0.05),且男生的生命目的和生活自主水平均高于女生,这与肖蓉[2]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受传统价值观影响,男生背负着更重的责任,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定下更高的生活目标。另外,现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使女生在面临就业招聘时积极性受挫,逐渐失去积极性。男生在面对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时,会更加努力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并达到它,而女生由于现实社会客观的压力以及心态的不稳定,造成了女生在生活自主和生活目标上得分低于男生。
2.不同学科生活意义感差异原因分析
生活意义感总分、生活态度、生活目标、生命价值和生活自主的得分在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不显著。分析原因可以发现,随着现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能在社会上大有作为。只要充分学习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清楚现在所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将来都能在社会中立足,这使得不同学科在生活意义感上就没有了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生活意义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
弗兰克尔提出,人的责任在于追寻生命的意义。[1]而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更要勇于追寻生命的意义,更应该有强烈的生活意义感。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因为现在社会的浮躁气息让大学生群体在生活意义感的认知上并不乐观。因此,当代高校更应该开展一些关于就业、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的课程,让他们感受到生活节奏的紧迫,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意识。首先,可以从低年级抓起,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逐渐完善自我,引导他们不断去领悟和践行,从而丰富生活的意义。其次,可以通过辅导员辅导等来说,帮助大学生建立寻找生活意义的信心,引导他们对发生在自身的事件原因归类。比如,把成功归为内部原因,可以提升学生积极性;把部分失败可以适当归为外部原因,可以减缓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同时,学校应该多举行就业指导会、社团活动、演讲比赛、读书会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使大学生活变得充实丰富。
参考文献:
[1](奥)克维多·弗兰克尔.活出意义来[M].赵可式,沈锦惠,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2]肖蓉,张小远,赵久波,李建明.生活目的测验(PIL)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及其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09-311.
[3]贾林祥,石春.307 名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5):420-421.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