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师剧的唱本内容与价值分析
2019-08-01杨晓蓉
杨晓蓉
【摘 要】师剧又名“师公剧”“唱师”---壮剧种类之一,是用贵港本土白话演唱的一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戏曲样式。历史上,师剧曾享有“万人空巷”的发展样貌,但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化日益多元化,师剧发展大不如前,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目前采集到的唱本的分析,探究师剧唱本的特点与文化价值,以期为贵港师剧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剧;唱本;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20-03
师剧又名“师公戏”,贵港话俗称“唱师”,是在师公歌舞(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民间戏曲,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剧的發展受到冲击。有鉴于此,本文以贵港市八塘镇高新村师剧团为调查点,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收集到的贵港师剧唱本内容进行初步分析,探究其文化价值,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推动贵港师剧的传承与发展。
一、贵港师剧的缘起与发展概况
贵港师公戏是广西壮剧众多戏种之一,2006年壮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在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陆续颁布“非遗文件”。[1]基于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显得越发重要。壮剧作为非遗名录,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壮剧的细小分支即贵港师剧的发展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且由于师傅带徒弟式、口耳相传式的缺陷,师剧的唱本资料都没有得到系统的收集,现存资料相当匮乏。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群众娱乐方式增多,使得师剧群众基础不断下降,师剧发展面临威胁。
师剧原属傩戏,分为“唱师”和“跳师”两部分。“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师公戏唱本也应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一些变化。从过去到现在,它确实发生过一些变异。如从初始的提纲式发展到了手抄本,从单纯的说唱发展到了表演故事,从以娱神为主发展到了与娱人并重等。”[2]早期师剧以“跳师”为主,没有固定唱本,唱什么,说什么,全靠自由发挥,通常出现在红、白、拜祖、祭祀等活动中,以一面唱一面跳的形式来表达喜庆哀悼、祈求的心情,这属于较迷信的“唱神”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唱人神”的过渡,最后发展成为与时代相适应的“唱人”阶段。“唱人”阶段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唱师”。这一阶段已经有了固定的唱本,是创作者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作的剧本。
二、贵港师剧唱本的主题与内容
师公剧唱本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宗教故事类,一是人间世俗生活类(包括英雄传奇、孝悌和爱情等)。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师剧侧重于戏曲阶段,收集到的唱本多为人间故事类。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剧本有《二女争夫》《三娇祝寿》《真假状元》《吕蒙正传奇》又名《彩楼记》《毛纪奇缘》(根据同名吕剧改编)《双凤朝阳》《情海波澜》。
在我们收集到的剧本当中,有一部分剧本属于爱情传奇故事类,表达了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厌弃,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另一部分是结合现代政治主题,融入反腐倡廉这一元素,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歌颂农村的好人好事。总的来说,师剧的唱本内容表达的都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假恶丑的批判。
《吕蒙正传奇》讲述北宋才子吕蒙正少年因家贫沦为乞丐,任人欺负。富家小姐王金凤慧眼识珠,帮助吕蒙正并结为夫妻,但被嫌贫爱富的父亲强迫退婚,并被赶出家门,寄寓破窑,艰苦度日。后来吕蒙正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荣升宰相。蒙正回乡时乔装落第,再被退婚,情节跌宕起伏,发人深思。在封建社会中,“嫌贫爱富”的思想深深埋藏在文化的深沟中,大家都不会直接表露,但是在谈及婚姻之时都力求门当户对甚至攀龙附凤,穷人被欺负、埋汰。本剧批判这种嫌贫爱富的丑态,弘扬平等和谐的理念,在对立中求得统一。
《二女争夫》为七场古装师剧,内容为张府小姐嫌贫爱富,嫌弃贫苦丈夫王锦丹,待丈夫高中状元又想谋夫害命,所幸锦丹被奴婢金兰所救,剑帕定情。这部师剧表达了对嫌贫爱富的批判之情,以及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盼。《毛纪奇缘》又名《姐妹易嫁》,同样是表现了对嫌贫爱富的批判,但是增加了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思考。这部剧的大致内容是:素花与穷家子弟早有婚约,因嫌贫爱富,不愿下嫁。妹妹素梅不赞同姐姐,同情毛纪。后毛纪高中状元,乔装落第,素花执意退婚,推给素梅代嫁。结果素梅因祸得福,素花追悔莫及。
《三娇祝寿》以洛阳周、赵、林三家人为主角,周家大娇、二娇、三娇分别嫁给李、黄、赵家。由于赵家最穷,受尽欺辱,后赵家高中状元,人间百态尽显于三娇为父祝寿之中。旨在宣扬平等待人、和睦相处的观念。
《双凤朝阳》又名《烈女二凤》,由李叶隶老师改编。古代房州有双凤,一是黄金凤,二是白银凤。金凤丈夫张志文是穷秀才,遭人暗算。恶霸贾伯林欲霸金凤结果丧命,使金凤含冤入狱。银凤打抱不平,代母看监救出金凤,这又使案情复杂。后由新任巡抚张志文审理此案,真相大白。本剧表达了除恶扬善,善恶分明观点,同时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使观众沉浸于剧本内容的同时又能体会到对真善美的追求。反腐倡廉这一元素,也鲜明的表现在剧本中。如张志文唱道:“为官本是民父母,如今看你几窝囊,应要做官清又正,为何变得似流氓”“尚峰宝剑在堂上、代天巡狩肃朝纲,人来打下乌纱帽,本官看你怎猖狂”。
三、贵港师剧唱本的艺术化表达
通过分析师剧的唱本发现,师剧的创作绝不限于简单的填词。戏曲剧本创作者在剧本中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灵活化的叙事方式、通俗化的语言风格,使唱本更形象生动,独具艺术魅力。
首先是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常见于师剧的唱本之中。例如《双凤朝阳》中的“流干口水想婵娟”,用婵娟借代金凤,极其夸张的表现了恶霸对金凤的觊觎之态。《姐妹易嫁》中“如同入了苦瓜畬,许配毛家贫苦子”,素花将自己嫁入毛家比作入了苦瓜畬,真真切切表现了素花的嫌弃与不愿。同时还善于引用经典表达主题,如《双凤朝阳》结尾处写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有难大家帮,善恶终到头,人间正道是沧桑”,贴切表达了人们善恶分明、相互帮助之情,增强了唱本的感染力。又如唱本中所述:“刚才是用空城计,釜底抽薪在后边”,连用空城计、釜底抽薪两个典故,形象表现了恶霸为霸占金凤机关算尽、步步为营的丑态。除此之外,还善于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姐妹易嫁》中“七月七来月亮茫,双星相会银河旁,未婚少女同欢乐,大家月下想情郎”运用比兴的手法,先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少女期盼好姻缘再谈及素花自己的婚姻,反衬出素花对指定婚姻的不满,为下文铺垫,设计巧妙。
其次是灵活化的叙事方式。《双凤朝阳》讲张志文和金凤的悲惨遭遇,先抑后扬,把平反昭雪、真相大白的喜悅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突显主题。《毛纪奇缘》通过素花与素梅两姐妹的对比,深刻批判素花的嫌贫爱富。
再者是通俗化的语言风格。第一,因师剧是贵港当地戏曲,所以在师剧唱本中存在大量的方言。例如《姐妹易嫁》中“你有病就真”,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一般会说:“你才有病”。还有“无问好过问”中的“无”现代汉语为“没有”的意思,但贵港白话则是表示否定“不”之意;“过”则表示“比较”之意。又如“看过姐夫系乜样”中“系乜样”为“是怎样”之意、“叫佢换衣”中“佢”为“他”之意。第二,通俗化的语言中记录着贵港本土的风俗和饮食习惯,更贴近群众生活,容易被群众接受。如“空菜爬藤无好吃,扭柄南瓜也不甜”中空菜爬藤、扭柄南瓜都是较老的蔬菜,已经不新鲜,自然不好吃。一定程度反映了本地的饮食习惯。还有其中一段念白是“内场八音又响起”,“八音”是岭南乐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发展的产物,包括鼓、钹、唢呐、大锣、小锣等。可以发现唱本中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方言的使用使唱本更加通俗化,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李渔曾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一言。”[3]浅显、情真、意切的唱词更能引起共鸣。
综上所述,师剧的唱本创作过程蕴含着广大劳动者的集体智慧,俚俗浅显,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又不乏含蓄内在、动人肺腑的话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贵港师剧的价值蕴含
师剧在清末才发展成为一种戏曲样式,其存在也有百年历史,虽然中间发展较为曲折,但现在依然存在,说明其本身就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师剧的内在生命力直接表现为深厚的价值底蕴--道德观。
道德观,是中国戏剧的价值理念。师剧唱本以弘扬真善美和批判假恶丑为主题,唱本中包含着仁义礼智信和忠孝的传统道德理念和价值观。曾有人说,中国的戏曲就是中国人的《圣经》。师剧的发展立足于群众,也造福群众,观众在师剧中寻找情感的共鸣,接受道德文化的熏陶。有的人即使大字不识,也能在聆听师剧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师剧的教化功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影响观众,使观众在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得到真善美的启迪。正如《姐妹易嫁》中皇帝问毛纪做人、读书、做官的方法和对待金钱的态度,毛纪一一对答,其对答内容一定程度上在启示观众:待人要平等、与人要和善,读书要不畏艰难,做官要肯于为民奉献,对待钱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另外,师剧还承载娱乐功能。师剧本身作为一种戏曲艺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娱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丰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同时,师剧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首先是研究价值,包括民俗学研究价值和语言学研究价值。师剧唱本中包含着贵港人民的物质精神文化和风俗礼仪,为研究贵港本土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姐妹易嫁》中“空菜爬藤无好吃,扭柄南瓜也不甜”道出了本地人民的饮食习惯。而《双凤朝阳》中“眼见荔枝就要摘”中的荔枝为岭南特色水果,桂平麻洞被称为荔枝之乡。再有念白“内场八音又响起”,“八音”是岭南乐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发展的产物,包括鼓、钹、唢呐、大锣、小锣等。这些唱词中包含了当地的诸多特色,为民俗研究提供参考。并且师剧是用贵港本地方言演唱的,唱本中必然存在诸多的地方方言,为地方方言研究提供范本。
其次是文学价值,师剧的发展根植于农村,创作者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有些学者断言师剧文学性不强、艺术性不高,但是他们是站在文人的高度去考虑的。师剧唱本并不是简单的填词,也蕴含了创作者的智慧。唱本中的语言虽然较多俚语,但也有诸多文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语言,诸如“刚才是用空城计,釜底抽薪在后边”中的空城计、釜底抽薪,显示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创作者还善于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主题,语言朴素而凝练,蕴含丰富的内容。“夕阳一缕照窗台,瑟瑟秋风扑面来,夫婿上京路遥远,未知凶吉挂心怀”《双凤朝阳》,这里创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先通过夕阳、秋风的描写来渲染一个凄冷萧瑟的画面,然后再抒发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以及担忧之情,将这种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师剧唱本犹如一个资料库,存储了诸多的资料,随时供借阅,前提是要对这些唱本进行收集与保护。
贵港是个文化历史优厚的小城,师剧作为当地特色戏曲,唱本中涉及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师剧传唱的方式,宣传和推广本土文化,促进本地及外地民众对贵港文化的了解。师剧在补充贵港文化的同时也推动着本地的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可与政治、经济相匹配,助力贵港城镇建设。
五、结语
师剧作为贵港本土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生活与情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在生命力,具有长久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由于文化的不断发展,群众的娱乐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师剧的发展,使师剧群众基础不断下降,甚至使师剧面临消失风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剧急需社会的关注与保护。本研究希望能引起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为师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高丙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革命”的终结[J].开放时代,2013(05).
[2]韦苇、向凡《壮剧艺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68-76页.
[3]李渔.清.《闲情偶寄》,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