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的危害与防治
2019-08-01于春华
摘要:美国白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植食性害虫,因其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性,被世界很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该虫也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极易传播到各地,特别是在公路、铁路沿线,美国白蛾随着调运物入侵行道树。因此,要做好调查监测及防治。
关键词:美国白蛾;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4.056
1美国白蛾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主要为害糖槭、桑树、白桦、榆树、柳树、杨树、刺槐、果树等。
2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2.1卵
近球形,直径约0.5~0.53毫米,表面具有许多规则的小斑点,初产卵为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卵块大小为2~3毫米,表面覆盖有雌蛾腹部毛和鳞片,呈白色。
2.2幼虫
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宽2.4~2.7毫米,体长22~37毫米。
2.3 蛹
体長9~12毫米,宽3.3~4.5毫米,褐色或暗红褐色。
2.4成虫
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体白色,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雄蛾前翅从无斑到有浓密的褐色斑,雌蛾前翅常无斑。
3 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北方地区每年发生两代。入冬以后,美国白蛾以蛹的状态在树皮下、枯枝落叶、砖瓦缝隙处等越冬。在吉林地区5月中旬~6月下旬开始羽化,第一代幼虫期发生在6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8月上旬~9月上旬,9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羽化过冬。
4 危害症状
美国白蛾食性复杂,主要危害观赏树、果树、行道树,同时,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危害。该虫以幼虫群集结网危害树叶并在网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白膜状,逐渐枯萎,导致树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慢慢枯死。网幕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扩大,幼虫4龄期后分散危害,不再结网,被害叶片残缺不全,整株叶片3天左右即被吃光,严重者能吃成光秆。
5 检验检疫
检验检疫是做好防范发生疫情的主要工作,对地区间的调运物一定要严格检验检疫。加强对林木及林产品包装箱的检疫,特别是对来自美国白蛾发生区林木、果品、种苗及繁殖材料进行严格检疫。疫区苗木不经过检验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6 调查与监测
重点调查范围:机场,铁路沿线,园林,果树农场,行道树,城镇四旁绿化树是重点调查区域。
调查时间:幼虫网幕期是调查美国白蛾最佳时期。第一代幼虫网幕期在6月20日~7月20日,第二代幼虫网幕期在8月10日~9月10日。
调查方法:在幼虫期森防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区阔叶树种进行全面踏查。根据树种,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成一个踏查块,踏查块不超过50公顷,观察树上有无幼虫网幕,将调查结果填表。
7 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强化监督,及早发现,及早除治,避免疫情扩散和爆发成灾。
采取人工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与无公害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按照“一挖蛹、二剪幕网、三地面喷药、四天敌生物防治”的程序进行多措施、不间断、全覆盖的综合防治。建议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方面:1~3龄幼虫还可用25%灭幼脲Ⅲ号1500~2500倍液,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500~1000倍液。老熟幼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在喷药时一定要喷洒均匀,不留死角,防止害虫漏网。
2016年夏季8月中旬在公主岭街道内的102国道旁有几株糖槭树上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幼虫,症状很典型,在糖槭树的叶片上,幼虫啃食叶片,结成幕网,每个网幕幼虫多达几百只,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首先本小班各树种全部喷洒低毒高效农药氯氰菊酯,3%微囊悬浮剂,600倍液喷雾,每公顷用量60~150毫升,当时考虑仅有几株糖槭树发生虫害,为了更安全,彻底杀灭美国白蛾,将几株糖槭树放倒,洒上汽油,集中烧毁,经过近几年的观察,效果很好,再也没有出现美国白蛾。
营林防治:造林一定要营造混交林,以减少美国白蛾的危害。在500米范围内栽植3~5株糖槭树、果树等美国白蛾喜食树种招引美国白蛾,然后,集中消灭。
物理防治:利用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此法可阻美国白蛾的交尾活动,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一般将黑光灯挂在距地面约3米高处,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每天19:00~次日6:00开灯引诱。
参考文献
[1]张红涛.美国白蛾分析及其精准防治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7,(24).
[2]汪浩,刘晶晶,冯继涛,刘海超.美国白蛾入侵状况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2).
[3]张乃芹,耿建芬,王金梅.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2011,(04).
作者简介:于春华,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