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的口语化写作
2019-08-01李宁
李宁
【摘 要】广播电视新闻在形态构成上有其各自的传媒属性,电视新闻强调声画结合,而广播新闻则全部用声音体现其特性,两者共同的特点是都要用有声语言完成传播,在文稿编辑上强调口语化,以口语化贴近受众的审美,缩小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口语化写作就成为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功。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 口语化 简洁
一、广播电视的特性需要口语化写作
广播电视具有受众广、信息不易留存、形象生动、“一次过”等特性。它传播的信息是连续传输的,只能按时按顺序收听收看,这就要求广播电视语言要具备可听性,写作时要始终考虑到耳朵,是为耳朵而写作,语言组织和应用倾向于“口语”,被称为“口语化写作”。
二、口语化写作的特点
所谓口语化,是指经过提炼,去掉日常语言中啰唆的部分,摒弃那些“粗、野、脏、媚、浮”等不良用词,“我手写我口”,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老舍先生解释得更为具体:“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这样写出来的广播电视文稿,才能让受众一听就懂、不发生误会、清楚好记。
1.简练而又清晰
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要求叙述紧凑,记者要学会缩写,少用形容词、副词、惜墨如金。如:(平面媒體的稿子):近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开展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在北京发布了2018至2019年度美好生活指数最高的1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榜单,昆明与南京、长沙、合肥、广州等城市一同上榜,排名第五位,成为该年度的“美好生活城市”。这一新闻写成广播电视稿可能是这样:由国家统计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部委和单位开展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近日发布榜单,昆明荣登“美好生活城市” 第五位,获此殊荣的还有南京、长沙、合肥、广州等城市。相比较而言,广播电视新闻省略了格式,省略了评选单位、获奖城市的更多细节,最大限度地压缩掉了次要的信息,突出了昆明获奖的主题。
2.亲切自然、促膝谈心
广播电视语言最好不要出现教训人式的语言,要去掉“应该如何”“必须怎样”等激昂、造作、让人反感与紧张的词汇,要给人娓娓道来,如友交谈的感觉。“拍肩膀新闻”的写法可以借鉴,这种写法让读者感到记者在同他们谈心,同他们说知心话。亲切的文风,平实的口吻,不教训人,这样与人谈话的姿态很容易被受众接受。
三、口语化写作的技巧
1.尽量用多音词,少用单音词
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就可以构成的词,这类词很简洁,但念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表意也没有双音词清楚,收听效果不好。比如,应把“并、但、已、现、应、或、易、将、虽、今、昨、曾、后、时、可”等单音词,改为“并且、但是、已经、现在、应该、或者、容易、将要、虽然、今天、昨天、曾经、以后、时候、可以”等多音词,这样来进行表达,听众便容易听明白了。
2.将书面语言改为口头语言
有些书面语写在纸上觉得简洁,很有文采,但是在广播电视文稿中就不一定适合了。例如,“故、为宜、甚好、据悉、如何、所致、日益、是否”等。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会感到费解,若改为“因此、就好了、很好、据了解、怎样、造成、越来越、是不是”等,这样听起来就自然了。
3.忌讳生僻字词和古汉语
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记者、编辑会有意无意地使用生僻的字词,以增加文章的深雅程度。其实,生僻字词的运用,是广播电视吸引受众最大的“拦路虎”。比如文稿中的“羸、耄耋”等生僻字词让受众不知所云。
4.舍弃公文格式和用语
很多记者、编辑在编写广播电视文稿时,喜欢用“该、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等公文语言模式。这些字或句式用在公文中是很合适的,但是,出现在广播电视的报道中,就使报道显得不伦不类,既不像公文,又不像报道。收集通报、通知、报告等公文材料,这是采访的方法之一。但在记者、编辑根据收集到的公文内容编写广播电视文稿时,就要把公文中有新闻价值的东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抄公文。比如说,通报中称某人或某单位时,一般用“该同志”或“该单位”。而在广播电视文稿中,就应该把“该 同志”用“他或她”代替,把“该单位”用“这个单位”代替。
5.变通专业术语
新闻采写中,科技新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关的专业术语。编写这类广播电视文稿就要掌握一些技巧,尽量让其通俗化。有些专业术语非用不可时也要用得十分谨慎,对于少数一般读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还需作必要的解释。如“科技人员以千粒重的方式测产”就宜解释为“科技人员从田间取来稻谷,以一千颗为单位称出它的重量,然后测出稻田的亩产”。
6.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
同音字词极易成为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影响传播效果。当非用不可时,尽可能用类义词,以此来充分表意,并避免歧解和单调。例如:稿子前面先用了“问题严重”一词,后来再写这个意思时,可以采用“这个问题使许多聪明人都束手无策”。
7.多用人称名词
口语化写作中人称名词的多寡,也影响着口语化程度。诸如你、我、他、男人、母亲等指人物的名词或代名词,往往与人情味、亲切度相联系。依据语言学家研究分析,人称名词的数目和受众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每100字所含人称名词数量达到6个为标准,19个为非常容易了解,3个为难了解。当然,文字总是以不同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故而标准又是灵活的。
四、广播电视语言要求口语表达准确、亲切自然
广播电视是声音的艺术,广播电视节目中播音员的声音决定着节目收听、收视率的高低。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要加强语言功底,在播报中不仅发音、吐字、重音、节奏等要规范准确,还要表现得亲切、自然、有个性、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达到广播电视口语化的要求。
广播电视口语化是业内人士一致认同和追求的目标。只有我们的广大广播电视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真正实现广播电视语言的通俗化,才能真正为广大受众献上“味美可口”的精神食粮,才能把广播电视节目办到受众的心坎上,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喜闻乐听。
(作者单位:昆明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实用新闻写作》 王春泉;
[2]《电视采访与写作》 赵淑萍;
[3]《应用电视新闻学》 张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