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的路径探析
2019-08-01杨瑞华黄琼霞李海棠周宏乾龙
杨瑞华 黄琼霞 李海棠 周宏 乾龙
摘要: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析在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的路径。
关键词:特殊群体;“四有”;辅导员;路径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是指高校学生中在学习、生活、适应社会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群体,其日常管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的背景下,如何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值得教育者们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在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必要性
(一)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四有”好老师的引导、帮扶
特殊群体学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在下一阶段回归“正常”。特殊群体学生数量虽少,但由于学生个性突出,行为表现、心理特征复杂多样,处理不好极可能诱发危机事件,影响学生工作的整体成效。如学业困难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挫败感或者自卑心理,此类学生可能因难以顺利毕业、就业出现极端想法,后果不堪设想。心理困扰学生常被焦虑、自卑、嫉妒、烦躁、幻听幻觉等不良情绪困扰,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经济困难学生在各发面承受的压力比一般的学生大,易出现自卑、不合群的现象,导致社交困难、反社会等倾向。上述各种类型群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就不能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甚至危及生命、公共安全等。
辅导员是大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
(二)“四有”好老师是对当前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扮演着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等角色,这一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因此,高校教师要具备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位。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准确地反映了新时期教师在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学生关系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应有的道德素养[1]。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最基本、最广泛的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在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的路径探析
(一)坚定高校辅导员理想信念
辅导员“能文能武”、“7×24小时全天待命”,繁重琐碎的工作、较低的待遇可能致使少部分辅导员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随之政治敏锐性弱化,职业认同感降低,敬业精神减退,因此,坚定高校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高校学工部门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定期开展道德讲堂、先进教师事迹汇报等,加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敏感性,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国梦”传播正能量。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政治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部分学生沉溺网络游戏,学习目标缺失,辅导员要进行诫勉谈话,找准症结,标本兼治,通过自身经历或名人事迹鼓励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思想上的“脱贫”,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积极、阳光的性格。通过大力开展资助诚信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着重精神文化引导,培养辅导员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2]。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学习、认知和反复实践,将道德认识转换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師德理论,向优秀的师生学习,在实践中打磨,善于总结和提高。辅导员要经常性地“内省”,严于剖析自己,克服自身不足,表里如一,依德行事,以德润身。辅导员要有仁爱之心,将关爱落到实处,尊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打成一片”。对于心理困扰学生,要定期了解学生情况,耐心倾听,真诚相待,调动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于家中突遭变故或突发重疾的学生,要加强关怀,了解学生切实需求,必要时启动临时补助途径,为学生解决部分经济压力。
(三)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高校学工部门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选聘、培养机制,严格辅导员准入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期间每年定期进行理论、实践培训;建立合理的辅导员晋升渠道、评审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学识。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广泛涉猎,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转变,才能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在学习、工作、人际、创新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比如,辅导员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才能给予学业困难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建议;知晓民族团结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熟悉心理学知识,才能及早发现隐患,家校联动,切实做到“谈心处处在,关心时时有”。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高校辅导员要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学生、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中,引导所有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雷瑜欣.禧做四有 禧为良师——论“四有”好老师的道德价值[J].亚太教育,2016(02):81+80.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5:42
通讯作者:黄琼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