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技巧的归纳与分析
2019-08-01洪艳梅
洪艳梅
阅读是语文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卷总分中占38%左右,它分为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议论文阅读四个部分,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更是能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学生中考的胜负。但是就是这样十分重要的部分,恰恰是学生很难把握的部分,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师要多总结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在中考的应对能力。那么今天我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归纳和总结几点有关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第一部分: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在中考阅读中占得分数为9到11分,考察范围全部是课外说明文,我们初中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几篇说明文,这是两篇非常经典的文章,我们初学说明文一般都是以他们为例进行讲解,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其实在中考中我们对说明文的考察并不是很难,而且近几年哈市中考说明文难度比较适中,那么对于解决说明文的一些相关问题,我做以下几点说明:
首先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告诉学生读明白文章,弄清文章的说明对象,文章的说明内容,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读明白命题者的问题,注意审题,千万不要偏离题意,注意题干中的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比如:“用原文回答”,“”不要超过XX字”,“结合选文第几段”这些题干中的提示语都是十分关键的信息,所以我们学生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其次对于说明文中归纳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阐述意义、作用这类的题型,概括对象的特征,可以从说明的内容入手,一般情况下,注意:(1)看题目;(2)在首段中找;(3)抓关键词句,比如:中心句,分析文章的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再次对于说明文的语言,他的要求是准确、严密,所以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就要更加的严谨。比如这样的题型: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我们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答题,首先明确不可以替换,然后解释原来词语的意思,再解释所换词语的意思,然后区别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最后说换了以后不符合实际。
最后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取舍和语言的表述。以2017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为例,“为什么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正确答案:苦味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生存几率更高。而那些苦味基因弱的人,往往因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的苦味被淘汰。在自然筛选过程中,苦味基因由于作用重要而被最多的保留下来。答案比较长,由于这个答案多数文字出现于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但又不是连贯性表达,需要我们学生自己进行整合,所以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不太会取舍,往往把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也答上了。
对于考察说明方法的题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也是必考的题型,对于说明方法,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口诀“举打下分摹,两作两列”(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这样的一句话就涵盖了说明文的所有说明方法,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基本上就是对于说明方法的考察,对于其方法的作用基本不进行考察。
第二部分:记叙文
记叙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也是学生比较容易丢分的地方,学生往往对文章的主旨把握不准,不能很好地领会出题者的意图,不能紧紧把握中心思想进行答题,所以导致有些题偏离主旨,那么这一块的分数自然就比较低。再加之记叙文不容易总结方法,所以学生对记叙文比较畏惧,但是在中考试题中记叙文的分值又是最高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的这一部分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整体把握,最大限度的提取文中信息
记叙文文章的可读性特别的强,或记叙一件感人的事件,或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告诉学生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二)把关键的语句做好标记
我们在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先看看文章所设计的问题,这样能知道命题者设计了哪些问题?这样我们读的时候目的性就更强了,在阅读中把文本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圈点勾画,做标志,等到通读全文之后,再结合问题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字斟句酌,仔细揣摩,弄明白句子或语段所表达的含义,再结合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基本上就可以确定答案了。在做每一篇文章时候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定习惯,总结出一定方法,形成综合的分析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注意答题时使用原文词句
文本是我们答阅读的“根据地”,离开了原材料就像风筝断了线。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突破口、找答案。以现在中考题的难易程度,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重组。始终牢记一点:你所做的所有答案必须在文章中找到依据。
(四)紧扣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出题者在命题时也是紧紧把握这一思想来进行命题的,文章中所有的题也是有此生发出来的,主旨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文章的中的所有问题就是大树的枝叶,所以我们在答题时千万不能偏离文章的主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题意,从而做出正确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