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古文阅读高效化模式构建举措的思考
2019-08-01黄继志
黄继志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耗低产”逐步突出,如何将处于语文教学课堂转变为“低耗高产”值得所有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索。古文阅读教学作为“高耗低产”的主要部分,应当被着重改变。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古文阅读高效化模式课堂构建进行几点具体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文阅读;高效化;构建;措施
引言:
初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锻炼理解能力和构建应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意义不言而喻。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古文阅读,做到高效,高分,高兴趣是语文教师目前所面对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一堂高效化模式的语文学习课堂需要从课堂模式到课堂内在彻底改变,颠覆传统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介入实现课堂活跃化,阅读高效化[1]。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并没有具体的界定方案,但是,高效课堂无论给教师还是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是传统课堂所不能比拟的。教师在高效课堂之中可以提升教学层次,加快教学速度,充分传授给学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高校课堂之中也能感觉到愉悦并且充实,只有兼备以上两种特征的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校的古文阅读课堂。从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而言,笔者认为最为直观的感觉就是:少教多学,师生互动,学生能力提升等。
二、初中语文古文阅读高效化模式的几点探索
(一)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时高校课堂构建的基础,往往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过去,教师的教学案和导学案都是相对传统和重复的,甚至很多教师不采用教学案,依据自己的课堂经验进行随机教学,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初中语文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十分宝贵的,教师的课堂导学活动需要在开课五分钟之内完成,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举例而言,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和情境导入,这些导入活动都是学生相对较为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游戏导入教师可以采用诗句接龙,古文段落接龙等等游戏,吸引学生自发性的去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师可制定如下规则:今日接龙最优秀者可以免做语文家庭作业,以最后一个接龙成功者为成功者,接龙规则为首尾字符相同,时间限制为五分钟,接龙开始!那么这样的课堂开头必然会导致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累兴趣。
(二)课堂互动
在语文古文课堂进行到二十分钟的时候,大约是学生兴趣消散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难以再集中了,教师可以再这个时间段采取一些课堂互动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古文朗读,古文拓展,顧问作者事迹八卦等等,这些内容看似偏离课堂,但是对于学生的古文素质积累是有着极大帮助的。另外,初中语文古诗词之中的作者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教师在初中课堂之中完全可以将诗人的各种拓展介绍进行到位,这样学生在后期阅读到同一个作者的古文的时候会感觉到亲切,也大概能够推测出文献的具体内涵。例如:初中教材中绕不开的一位著名诗人,苏轼。在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苏轼有着独特的韵味。苏轼这一生可以说是仕途坎坷,虽然学天资过人,与欧阳修等著名诗人共同被称之为“唐宋八大家”。苏轼在晚年连连被贬,晚年也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甚至最终落得了一个客死异乡的凄惨命运。但是苏轼依旧秉承着一颗爱国爱民的心,为世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苏轼年少得志,中年失意,年老流放。这一生不可不说是跌宕起伏。但是,苏轼即使是在流放途中,也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苏轼的晚年古文多为忧患题材[2]。
(三)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是相对较为固定的,各种文言词汇的解释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作用。教师不妨将这些知识点作为一种游戏手段,深入浅出的进行利用。例如在初中语文之中的之就仅仅局限于几种具体含义,一种是指代作用,一种是顺承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古文中进行扫雷游戏,让学生回答文章中“之”的具体数量。答对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那么下一届课堂就可以提前将扫雷词汇和扫雷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积累。这种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容易的理解课堂之中的难点。深入浅出的将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语文古文阅读课堂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寻找这些知识点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契合,多联系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结束语:
初中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模式,改变古文教学中的枯燥教学,以深入简出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适当拓展。
参考文献:
[1]朱天一.秉承开拓创新 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之良策[J].学子(理论版),2017(14):55-55.
[2]邓玲.关于构建中学语文高质高效教学模式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6(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