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的审美价值与传承创新
2019-08-01甘伟胜
甘伟胜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玉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门手工技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玉是纯洁、富贵的代名词,如“冰清玉洁”、“金玉满堂”等涉及到玉的美好词汇不胜枚举。同时玉雕艺术也是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追溯玉雕艺术的历史起源,探究玉石背后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对玉雕艺术的审美价值进行阐述,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传承创新。
关键词:玉雕艺术;历史源流;审美价值;传承传承
一、玉雕艺术的历史源流
玉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主要用作生产工具。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简单概括,工艺朴拙。到了氏族社会,玉器演化为一种符号――人类能力外化和延伸的符号,以至成为沟通天人的中介,这种对话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祭祀礼仪。作为天人中介的玉器也逐渐演变为系统的玉礼器。
夏商周进入礼制时代,玉也因此成为社会等级的标志。玉作为礼器和祭祀的必需品被大量使用,出现了挂件玉佩、祭祀玉璧、官爵玉佩等小型礼器。秦汉玉器开始流入民间,用来表达喜庆、吉祥。此时玉雕受到了儒家文化以及方术思想的双重影响,使得玉器被理想化、人格化,玉的“美德”也随之被推广开来。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低迷后,玉雕在唐代开启了新的局面。兼具实用性和写实性的特征,飞禽、走兽、人物与生活场面交织,使得此时的玉雕充满着人情味唐、宋时期由于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使得玉雕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元代的玉雕在融合宋代世俗化和典雅的气质面貌外,也融合了蒙古族粗犷、古朴的艺术特色。明代除民间作坊,宫廷中还有御作。清代由于皇宫和民间尚玉、藏玉风气浓郁,琢玉工艺达到历史最高峰。
到了现代,玉雕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得到发扬,使得玉雕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玉雕开始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手工艺术备受国家的重视,玉雕制品作为国家礼品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带动了玉雕产业的再次兴起与发展。
二、玉雕艺术的审美价值
《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玉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谦谦君子”的品质。玉器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更是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
中国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点的不同,使得玉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是集审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载体,玉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国古代讲求气化阴阳。从玉器本身来看,其坚凝的石质给人以阳刚之美,但玉本身的色泽是温润、通透的,又显现出阴柔之美,而如何将玉的色泽与质地完美结合是玉雕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工匠们力求从整体把握,尽量保留玉本身的特性,又能将玉器的质感与色泽更好地反映出来,给人以平和静雅的中和之美。
从玉石本身的自然形态出发,突破一般性的构图,出奇制胜,匠心独运,对艺术之美的再认识。无论是设计构思和雕琢工艺都具有绝妙的水平,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湛的传统工艺之精华。他们都以各自的风格代表着当代的最高技艺水平。
现代玉器很重视发挥玉石美,其中以色彩美最直观,烘托色彩美使色彩和物象巧妙结合,成为俏色艺术是现代艺术追求的时尚。从玉石材料的自然美分析,玉石材料本身的颜色、质地、光泽、透明度、硬度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自然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思维,所反映的美感意识框定了人们的审美欣赏范围。优秀的玉雕家对玉石充分挖掘,充分展现玉石自然美属性的同时,更充分地利用颜色形态美来表现玉石之美――俏色雕。充分利用材质的色彩光泽、质地、形态纹理等天然优势,做到造型、材质色彩、工艺的完美组合。
三、玉雕艺术的传承创新
玉雕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萃,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儒雅、精致、情怀的代名词。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艺术理论基础及技艺磨炼是很难产生大师及传世作品出现。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玉雕应与时代的发展互相呼应,互相促进。[1]近几年来,大量玉雕作品迅猛出现,作品雷同性高,创意性不足。高档原材料设计制作缺乏亮点,高端设计人才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民众对玉雕作品多样化的需求,且目前从事玉雕设计行业的人员中,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人员比例低,多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口传身教,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但具备理论修养、美术基础并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短缺。大部分中青年玉雕工作者在其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后很难有提升空间。所以,工艺美术玉雕创作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创新的关键是在继承、尊重传统的同时要有个人思想,绝对不是“一味地模仿”。创新是一种开创性的创造,它是以创作出过去所有没有的玉雕新品为表现的,它的新,是由内及外的。外在的体现在题材、内容、工艺、手法等方面,内在体现在思想、内涵、艺术精神等方面。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对于时代都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对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精神的个人把握。当玉雕师把这种感受以玉雕的形式表达出来后,也就在创作中融入了时代的艺术进程,这就是创新的本质。当代玉雕要在创作中注重设计与立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时代新意。从技巧型走向艺术化,强调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彰显时代的审美特征。在创作中更多融入时代精神,在设计中更多运用时尚元素,在意境传达上更多重视个性满足和情感需要,才能焕发青春活力,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玉雕作品。满足更多人的更多需求,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文化,推动玉雕艺术的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四、结语
中华玉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百姓的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这门古老的技艺也随之在民间生根、成长,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传达着古人的审美追求,更是被中华民族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今后的发展中,玉雕艺术家们应该继续以傳统文化为根基,融合国内外玉雕艺术与时代审美气质,创作出既蕴蓄深厚的审美品格,又有广泛认可度的玉雕艺术品来。
参考文献:
[1]高汉成,张荣红,明承林,孙仲鸣.基于传承与创新的现代玉雕艺术表现探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20(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