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暗访”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2019-08-01朱湘松
朱湘松
【摘 要】在特殊情况下,公开采访有时无法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于是新闻工作者采用“暗访”这一手段,将受众所应知却未知的事实公布于世。“暗访”在很多的新闻报道中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凡事有利必有弊,不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段有时会产生负面效应,当引起新闻媒体的反思。
【关键词】“暗访” 新闻报道 职业道德
新闻采访的目的在于向受众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不是所有新闻事件都可以通过显性采访来获得,必要的情况下,记者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暗访”,才能获取新闻必要的素材。采用“暗访”能增加新闻的真实度,尤其是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不可否认,“暗访”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会正确运用“暗访”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暗访”也称隐性采访,一般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就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如鞍山电视台《廉政时空》的“明查暗访”板块。也有的是表明记者身份后,将摄像机全程开机进行调查,或者用秘录设备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鞍山电视台《舆情聚焦》栏目多采取这种方式。
一、“暗访”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暗访”主要包括体验型、侦查型、验证型等。《廉政时空》是市纪委和市委宣传部联合在鞍山电视台开办的一档栏目,其中的“明查暗访”板块,多为体验型和验证型。
与公开采访不同,“暗访”过程中记者需隐瞒自己的身份,以事件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调查采访。因为身份的特殊,面对记者的时候,有的人愿意将最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而有的人却选择沉默或者隐瞒事实。所以为了探索到最为真实的新闻,在必要的情况下,记者只能隐瞒自己的身份去获取更多的素材。有时候记者除了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以外,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其中进行调查。如为配合市纪委专项整治行动,我台制作的《最严“红包禁令”出台之后》《不可松懈的“最后一公里”》等节目就采用了“暗访”,比显性采访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不可松懈的“最后一公里”》节目内容涉及工作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百姓十分关注。窗口单位、各类办事大厅的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是政府各个部门工作缩影,其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政府的公务形象。这些窗口服务单位、办事大厅已成为承载政策落地、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然而这本该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最后一公里”,却时常出现“末端堵塞”。2018年7月,暗访组对全市10家窗口服务单位办事大厅进行了“暗访”,发现了纪律松懈、效率低下、“黄牛”加塞等问题。通过暗访组的调查拍摄,逐渐厘清事实。节目播出之后,产生了很大反响。相关单位和部门专门组织收看,并以此为契机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的角度审视工作、优化举措,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多一些热心真情,少一些冷漠搪塞,打造服务型政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有时记者要隐瞒采访的目的,记者如果将此行的采访目的告知对方,很大程度上只会得到很少的消息,甚至会得到经过编排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采访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相对于负面报道,采用“暗访”能取得更大的效果,能得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也能达到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效果。普通采访需要记者事先与受访者打好招呼,约定好时间地点及采访的大概内容,以便受访者做好准备,这种约定好的采访雖然能给记者带来一些便利,但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方面就会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曝光性和批评性报道。“暗访”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情况。
相对于其他报道,批评性报道更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而批评性报道很多只有在“暗访”的前提下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新闻媒体担负着舆论监督责任,如果想要很好地发挥作用,这种“暗访”方式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让受众感觉到媒体的力量,让人们知道记者无处不在;其次让职能部门时刻都在接受社会的监督,进而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扶贫款里的打井钱哪去了》《是谁在触碰禁令的高压线》《无人监管的黑园 步步惊心的校车》《“亮剑”大操大办》《小小黑作坊 漫长关停路》《逾越纪律红线的一把手》《如此“服务”为哪般》等节目就运用了大量的“暗访”,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暗访”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受众的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知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干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记者在进行“暗访”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获得证据而侵犯公民的隐私。
此外,注意“暗访”中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与人文关怀。做人要有底线,同样,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有其底线,要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当然也不乏一些追名逐利的新闻工作者,收受他人贿赂报道失实新闻,为他人炒作,甚至是为了自己采写的新闻能获得轰动效应,而自编自导自演一出“情景剧”,这些行为都超越了新闻工作者的底线,失去了受众的信任,丧失了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资格。古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毫无疑问体现了“民”的重要。新闻媒体也要高举“人文关怀”旗帜,倡导人的价值,才会赢得广大受众的尊重。
三、运用“暗访”的基本原则
“暗访”是显性采访所无法替代的一种采访方式,正确地运用“暗访”会达到积极作用,如果错误使用,其后果也是惨重的。正确运用“暗访”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遵循客观记录原则。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追求,新闻要想真实,就必须做到客观地记录事件的发展过程,记者只有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记录和报道客观事实,不添加任何主观色彩,不带有任何倾向,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遵循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是“暗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公共利益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违背的时候要遵守公共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至上为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新闻工作者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与个人名誉而策划新闻,要遵守宪法等法律法规,严于律己,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闻报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于“暗访”的运用要注重合理有效,在遵守法律法规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探求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报道事实,让受众享有知情权,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建华.一本书学会新闻采访.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3]姚广宜.法治新闻采访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