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农发展培育出国内首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2019-08-0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因果困境。
培育出自己的祖代鸡,是中国企业与科技工作者的难点。
近日,“中国鸡王”傅光明旗下的圣农发展,培育出国内首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打破了跨国企业的长达百年的垄断局面。
1 圣农发展打破垄断
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消息,该公司已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个白羽肉鸡新品种,该原种鸡产出的种、肉鸡主要性能指标,如产蛋率、存活率、料肉比等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圣农发展在5月14日注册成立了福建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注册资本2 000万元的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即为肉鸡育种与研发,涵盖原种鸡、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的饲养;祖代种鸡、父母代种鸡、商品代肉鸡的销售;饲料的加工和销售;种肉鸡饲养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示范、技术咨询服务等。
公司新建占地80 hm2、全封闭式管理的原种核心育种场,包括育雏场、育成场、系谱产蛋场、后裔测定鸡场、鸡粪和淘汰鸡转运站、孵化场。同时配套建设高温加热无沙门氏菌饲料生产线、改建谷皮垫料高温消毒加工车间,按照国家P3试验室标准新建技术中心,技术中心拥有通过国家CNAS认证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检测水平达到国家级实验室的要求。
该公司表示,此举是为响应国家白羽肉鸡育种战略,贯彻原农业部下发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打破中国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2 多年投入终成正果
中国鸡肉产品主要来源于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用地方鸡品种及含有地方鸡血缘的肉用培育品种和配套系)和淘汰蛋鸡。其中白羽肉鸡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三大白羽肉鸡生产国之一,年出栏约45亿羽。
而白羽肉鸡属于快大型肉鸡,毛色多为白色,生长速度快,从破壳到出栏时间一般为42~47 d,可达到2.3 kg;饲料转化率高,料肉比在1.6∶1以下。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肉鸡育种的进程中,饲料转化率每提高2个点,能节省60万hm2的粮食。
正因为白羽肉鸡具有诸多优点,成为现代养殖业的首选。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家使用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而长期大量的引种不仅威胁中国肉鸡种业安全,也给家禽生物安全带来了挑战。无论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国家长远战略考虑,都迫切需要重新启动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3 祖代鸡很重要
白羽肉鸡的育种是西方经过百年时间,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由一批批科学家通过“遗传算法”不断优选而来。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数十万、上百万套祖代鸡(一套有10只母鸡,一只公鸡)。2014年更是创下历史纪录,进口量140多万套祖代鸡。而价格是跨国企业说了算的,甚至养殖规模也是控制在跨国企业手中:少卖点祖代鸡,你就多买点白羽鸡,甚至鸡蛋。
可以说,祖代鸡控制着中国养鸡行业的名门,就类似手机行业的“芯片”。
因为除了原种鸡、曾祖代鸡是纯基因,白羽肉鸡商品雞、父母代鸡、祖代鸡都是杂交基因,白羽肉鸡商品鸡,甚至是父母代鸡、祖代鸡都不能留种无限繁殖。如果多次繁殖的话就会出现基因分离现象,一些隐性劣质基因就有可能表达出来,产生的后代就会整齐不一,生产性能低下,抵抗能力强弱不等,达不到理想的养殖效益。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例如我们种的玉米,厂家卖给我们的都是杂交种,中国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下次要种玉米还得找厂家买。
而且,垄断带来高价格,企业花了大价钱引进种鸡不说,同时把一些原本国内没有的鸡病也带进来了,最终导致产能大面积下降,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4 傅光明义无反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圣农构建了从父母代种鸡、肉鸡养殖、饲料、到肉鸡屠宰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凭借最强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和最全的产业链,成为我国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
但在跨国企业面前,圣农依然没有议价权。甚至企业继续壮大的“命门”竟然控制在别人手里:祖代鸡进口数量由有限的几家跨国企业控制。
这对于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来说,显然是不能忍受的:“我们中国人变成什么?养鸡人都成了什么?我非常不舒服。”
2016年初,圣农发展正式启动白羽肉鸡育种项目,从国内引进多名长期从事肉种鸡育种、种鸡场设计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专家组成项目团队,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在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原种鸡群疾病净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多位知名专家亦受邀参与其中。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新品种,用5~6年时间培育出我国自有的白羽肉鸡配套系。
“要什么给什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设备就给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傅光明说。
经过多年努力,圣农发展终于培育出国内首个白羽肉鸡新品种。
2019年5月13日,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国内第一个白羽肉鸡新品种在光泽诞生,率先打破西方长达百年的技术垄断。
目前,圣农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
(摘自中国畜牧网,http://www.chinafarming.com/,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