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正打造人工智能“终结者”

2019-08-01张瑷敏

军事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终结者无人算法

张瑷敏

伴随着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武器装备也逐渐驶入了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人工智能早已悄然渗透进军事斗争博弈的核心领域。透过美军各类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工智能武器装备研究项目,我们不难发现,美军正试图打造出现代版的人工智能“战场终结者”。

激烈角逐的军事科技最前沿

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除了能适应现代战争“快速、精确、高效”的作战需求外,还实现了对目标的智能探测、跟踪和毁伤,将显著提升武器装备的制导能力、命中精度、毁伤效果和反应速度。西方军事强国目前已经将人工智能视作是“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纷纷把人工智能作为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优先发展方向。这也难怪,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宣称,谁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主导地位,谁就可能统治世界。

在当今军事科技激烈角逐的最前沿,美国自然不甘落后。早在2015年12月,伴隨着“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提出,美国国防部就围绕智能化和自主化提出了五大关键技术领域,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军事应用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美国还专门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两份报告,事实上已经将人工智能置于维持其全球军事大国地位的科技战略核心。

2019年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启动了“美国人工智能计划”。2月12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概要: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安全与繁荣》报告,明确表示人工智能是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关键,详细分析了美军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战略形势以及借助人工智能加快提升美军战力的途径和方法,并进一步阐述了美国国防部对于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战略部署及重点领域。事实上,早在2018年6月,美国国防部就专门设立了联合人工智能中心,专门用于指导美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政策制定、数据框架、通用标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安全防控等领域的多边协调,相当于美军在人工智能领域专门设立的“神经中枢”。

近年来,美军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单从资金投入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8年9月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入2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武器研究,旨在推出一款更可靠、更能让军事指挥官接受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系统。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都把军用人工智能作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加以研究,美国国防部明确把人工智能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柱,旨在进一步打造先进智能化作战体系,积极抢占未来军事斗争制高点。此外,在总金额高达7160亿美元的《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也处处可见人工智能的身影,恰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急切发展动向。《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了陆海空等部门的多个人工智能研发项目,资助金额更是高达数亿美元。

正是在美军的“重赏”之下,“未来战术无人飞行系统”“无人海下核心技术”“空军人工智能与非作战支持行动研究”“对抗环境下的目标识别与自适应”等项目得到重点研究,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如今,美军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整理极端组织的大量情报数据,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还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提前预测战场态势变化,为指挥员计划决策提供重要辅助,或将为破解战场“数据迷雾”提供有力手段。

机甲战士的“智慧之心”

还记得那个曾实现完美后空翻的机器人阿特拉斯吗?要完成这样一个动作,需要人工智能算法为机体各项参数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人们不断尝试开发出具有各种战场“特异功能”的“机甲战士”,人工智能的出现恰好可以为其装载上一枚“智慧之心”。

以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测试的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为例,就是一款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控制使用武器的作战机器人。美军目前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也曾在飞行模拟对抗比赛中小试牛刀,其与资深飞行员的空中“搏杀”最终以阿尔法不败而完美收官。目前,美军已经制定了面向2040年的《无人化作战平台发展路线图》,将大幅提升机器人在美军兵力部署中所占的比重,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无人作战平台中的发展运用。我们可以想象,伴随着未来强人工智能逐步发展成熟,智能化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化指挥控制辅助决策、无人军用平台及军用机器人、单兵作战智能辅助系统等领域或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势必推动着智能化战争时代的加速到来。

实现完美后空翻的机器人阿特拉斯

为“小精灵”与载机对接的风洞试验制作的比例模型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在无人作战平台上“入脑走心”,撞出了奇妙的火花。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举行的无人机飞行比赛中,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无人机就在最短时间内学会了躲避障碍和找寻最优飞行路线。地面无人作战平台的日臻成熟,让美军催生出从现有地面车辆改造出一支“地面机器人敢死队”的大胆想法。这些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战车无需耗费巨资加装重型装甲,就可以充当“尖刀”部队首先接敌,甚至还可以包抄敌人或空投至敌后执行自杀性任务。目前,美国海军也正在加速海上无人作战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公开展示有人工智能集群无人突击艇系统,可自主感知海上战场态势并对敌方舰船发动群体性攻击。

最能体现出人工智能在无人作战平台中的应用价值的,当属“集群智能”。目前,美军正在进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试验,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忠诚僚机”计划。该计划主要是为美军现有的第五代战斗机找一群忠诚可靠的无人僚机,以充分利用第五代战斗机的作战网络节点角色,发挥四代机机动性和火力充足的优势,组成一个空中作战“铁三角”。这样一个由无人机在最前面冲锋陷阵、相互配合实现较高程度自主协作的人工智能作战集群,势必成为一个谁都不敢捅的“战场马蜂窝”。

无独有偶,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主导的“小精灵”项目,同样旨在研制一种人工智能“武装大脑”的无人机群化武器系统。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启动的“编群战术空间”计划,重点研究无人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目前已经实现了12架无人机的自主协同飞行和模拟打击。美国陆军也成功实现了阿帕奇直升机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和情报传感,美军下一代B-21远程轰炸机也将探索与无人机的混合编队,人工智能时代的无人战争可谓呼之欲出。

战场迷雾中的“雾里看花”

当我们对人工智能无人作战平台渐渐不觉为怪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它会在有一天突然挺身情报界?得益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提升和网络融合趋势的加快,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呈现出爆炸态势,尤其是无人机、摄像头等,正源源不断地传送着大量图像和视频信息。如何在数据汪洋中快速有效提取出关键信息,成为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美国情报部门研究的重点。

人工智能投身情报分析研究,可充分融合卫星、互联网、无人机、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加快情报提取与分析速度,实现全天侯、多层次、实时广泛的情报搜集。美国中央情报局此前就曾公开透露,目前正依托硅谷的开发商开展137个人工智能情报处理项目,即便是那些看似不经意发出的朋友圈信息,也可能早就被“人工智能间谍”给盯上了。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也积极试水人工智能,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用人工智能自动解析军事间谍卫星的影像数据,目前已经实现了75%工作量的自动化。

美国斥巨资打造了人工智能网络防御系统

事实上,美国国防部正加紧研发可辅助情报人员识别恐怖袭击的人工智能技术,并计划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整理极端组织情报数据。2017年底,美军就在中东地区开展了人工智能情报分析试验。加载有特殊算法的计算机被用来辅助分析无人机采集的视频信息,从中自动识别出人、汽车以及各类建筑物。经过不断学习和算法更新,人工智能在复杂环境下自动识别率已经超过80%。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美国国防部算法战跨职能小组研制出可将无人机收集的海量视频数据快速分类的软件,并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分类和预警计算,以便为军事决策提供更多具有实际价值的情报。如今,算法战跨职能小组已经研发出多套与无人机配合的人工智能算法,下一步还计划将人工智能分析软件直接集成到无人机体内,实现“你中有我”的智能化情报采集分析,或将按下美军智能化建设的快进键。

除帮助美军破解信息化战场上的数字迷雾,美军还在网络攻防领域试水人工智能,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对网络攻击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充分应对未来可能愈演愈烈的网络攻击。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于网络防御,恰好可利用海量攻击信息作为学习样本,在面对大量的网络威胁变化时能快速处理分析,不仅能解决网络防御人才不足的问题,更能提高网络攻击的检测与响应速度,甚至还能“未卜先知”提前感知威胁,为网络安全带来了一番新气象。

美国海军早在2015年就投入巨资,专门用于人工智能网络防御系统研发。2017年,美国空军与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着眼于美军未来网络安全,开始了一种人工智能驱動的网络免疫系统研发。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发的人工智能网络攻击系统,能自主学习网络的架构、规模、设备类型等信息,并通过对网络流数据分析自主编写出适用于该网络环境的攻击程序。该系统不仅可每24小时生成一套攻击代码,还能根据网络环境动态调整攻击程序,直接“致盲”依托病毒库和行为识别的防病毒系统,隐蔽性和破坏性极强。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处理芯片的自主网络攻击系统也得到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高度重视和优先资助。

“终结者末日”会否到来?

其实,美国军方对于人工智能的超前探索还有许许多多。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目前正积极研究用人工智能追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还曾向美军展示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管理和控制技术,可实现不同卫星通信技术之间的协同操作,目前已成为美国空军的资助项目。在美国军方已启动的多个人工智能军事项目中,甚至还有利用人工智能寻找核导弹发射器位置,并预测核导弹发射的人工智能版“黑科技”。2019年4月5日,美国空军太空及导弹系统中心还专门推出了一项用于预测太空态势感知状态的项目,主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来自卫星、无人机及其他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

人工智能器械曾给人带来致命伤害,人类对人工智能要保持警惕

然而,美国军方在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实现颠覆性技术压制的同时,也必须高度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终结者末日”。毕竟,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作战机器人”“攻击无人机”是否会变成威胁人类生存的“杀戮机器”,是必须严肃思考的课题。电影《终结者》中,拥有超人智力的天网系统不仅没有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反而为人类带来了“终结者末日”。2005年的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的剑战斗机器人就曾无故将枪口指向指挥官;2015年7月,美国一台“发疯”的机器人也曾“失手”将一名装配工人杀死。可以说,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拥有高度智能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甚至被敌电磁、网络攻击后“倒戈反击”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更是给智能武器的军事应用带来了无穷隐忧。

对此,美国军方已经计划通过建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政策与监督理事会以及要求评估自主武器的扩散后果等方式,主动关注人工智能武器可能带来的应用风险。事实上,即便是人工智能拥有了“超人”般的智慧,也不见得就完全行得通。应对人工智能分析系统,我们只需要通过相当简单的数字欺骗,就可令人工智能系统发生误判。对此,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都不得不为人工智能寻找预防和应对欺骗的方法。

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化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自主武器野蛮生长。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来做抉择,即便是拥有了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化武器装备,面对复杂的人类战场环境,也不是只靠数据和算法就能“想”明白的。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终结者无人算法
不做话题终结者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白沙门
反击无人机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竹里馆
无人岛上的试验
聊天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