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穴位埋针)减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9-08-01曹细香郭少芬廖凌丽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恶心胃肠道

曹细香,郭少芬,廖凌丽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肿瘤科,广东 广州 510095)

0 引言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块),恶性肿瘤因其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化学治疗因其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减缓或阻滞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已经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但化学治疗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例如:①骨髓抑制;②胃肠道反应;③毛发脱落;④血尿;⑤免疫功能降低[1]。其中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这些不良反应会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甚至影响最后疾病的转归。因此,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在临床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医护理(穴位埋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分支,可以通过穴位刺激、调整经络肺腑,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在治疗胃肠道不适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8位肿瘤化疗后发生胃肠道不适的病人资料,来探讨中医护理(穴位埋针)对化疗后胃肠道不适的治疗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98例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按照既往的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18±11.02)岁,对照组98例,男63例,女35例,平均年龄(58.98±10.5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表2。

表1 平均年龄分布表(±s)

表1 平均年龄分布表(±s)

注:两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分组 n 平均年龄(岁)干预组 100 58.18±11.02对照组 98 58.98±10.54

表2 性别分布表

1.2 排除病例标准

①既往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②未出现胃肠道反应或胃肠道反应每日次数小于2次的患者;③不能耐受中医护理(穴位埋针)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伴有全身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⑥依从性差,不能持续坚持治疗的患者;⑦不能判断效果或病例资料不明确等影响效果和安全性评估的患者;其中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的患者纳入不良反应统计[3]。

1.3 治疗方法

干预组100例,除常规护理外,加用中医护理(穴位埋针),穴位埋针方法:确定病人中脘穴、足三里(双侧)、内关穴(双侧)穴位位置,采用1寸的埋皮内针,常规将针埋入穴位处,确定穴位及埋针部位准确,以局部酸胀麻为度,埋针时间2-3天,治疗时间30 min[4];对照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症状改善时间把治疗效果分为三种,分别为:①显著改善:病人治疗五天及五天内,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者。②改善:病人治疗五天以上十天及十天以下,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者;③未改善:病人治疗十天以上,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胃肠道不适未见明显好转;或症状加重(每日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次数较前增加)者。胃肠道反应基本消失的判定标准:每日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胃肠道不适发生次数小于或等于2次。总显效率=[(显著改善病人数+改善病人数)/总病人数] ×100%。

1.5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整理分析后录入SPSS 20.0软件中,其中以率的形式表示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算χ2及P值,计量资料经过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计算t值及P值。设定检验标准为α<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比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后效果对比表(n,%)

2.2 不良反应

干预组有1例病人出现埋针部位红肿,给予停用中医护理(穴位埋针)后,红肿消失。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近年来,化学治疗作为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不但可以提高肿瘤的存活期,而且还能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许多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化疗在治疗中的地位和治疗对象的不同,在临床中可分为四种:诱导化疗、辅助化疗、初始化疗、特殊途径化疗[5]。不同化疗方法对正常细胞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增值状态的正常细胞,在胃肠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等,这些胃肠道不良反应不仅对化疗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患者化疗后的痛苦、改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中医护理干预(穴位埋针)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是一种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中医经络学认为,穴位外通皮肤肌腠,内连五脏六腑,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埋针,具有双项调节作用,内脏器官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传到体表相应穴位上,当体表穴位受到刺激,也可通过经络传人内脏器官,达到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作用。中医上认为,恶心、呕吐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与脾、胃、肝、胆、胰、肺、三焦等脏腑经络之气血功能失调有关。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显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护理(穴位埋针)干预对减轻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有一定疗效。研究中出现一例不良反应,此例不良反应原因可能如下:①病人个人体质原因;②实施护理人员操作原因。所以中医护理(穴位埋针)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操作后病人局部皮肤的反应。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恶心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口腔溃疡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