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风险治理、企业合作意愿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9-08-01刘勤明ZHAONaKONGTingLIUQinming
赵 娜,孔 婷,刘勤明 ZHAO Na,KONG Ting,LIU Qinming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目前,如何开展供应链合作并提升企业合作绩效是困扰很多企业家的难题。有研究指出,制造业的效率问题归因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导致机会主义盛行[1]。因此,企业在供应链合作中如何选择治理机制以控制供应商风险并提升合作绩效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部分学者对供应商风险治理与合作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得到一致结论。例如,有学者认为供应商风险治理有助于合作绩效的提高[2];也有研究认为供应商正式治理会增加机会主义风险,不利于合作绩效[3]。造成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供应商风险治理缺乏细致的分类研究;另一方面可能是未能明确供应商风险治理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路径。
因此,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将供应商风险治理划分为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4],以细致探析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风险治理的效果。另外,考虑到合作意愿会对企业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引入合作意愿并将之划分为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细致探索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通过合作意愿影响企业合作绩效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将有效指导制造企业如何对供应商进行风险治理以提升企业合作意愿与合作绩效。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合作意愿
合作意愿表达了制造商愿意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态度。基于相关文献,本文将其划分为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其中,信任是合作的润滑剂,能有效减少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促进企业合作和供应链的持续稳定[5];信息共享是协调企业合作的交流模式,有助于及时获取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6];而共同解决问题是指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协商解决供货延迟和库存管理等问题[7],展现出一种权责共担的态度。
H1:信任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
信任也是企业共同解决问题的前提。相互信任时,企业更愿意向供应商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其共同工作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企业间的高度信任还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最大化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信任有助于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
1.2 供应商风险治理与合作意愿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合作过程中最易发生的风险便是机会主义。因此,限制机会主义是提升企业合作绩效的前提[13]。而供应商风险治理正是为了控制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按照治理的正式程度,供应商风险治理可分为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两种类别。正式治理作为双方对于未来行为规范所达成的一种共识,强调利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如合同)来定义关系[14]。非正式治理则是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供应商的效率而对其在存储和物流等方面的特定投资[13],是制造商最大机会成本的体现。
正式治理有助于提升企业间的合作意愿。首先,正式治理有利于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合同通过法律条款能够最小化机会主义风险[4],为合作营造安全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间信任。其次,正式治理有助于企业间共享信息。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正式治理提升了合作者对收益公平的感知[15]。为了获取更好的绩效,合作者会主动共享信息以表达积极的合作态度。最后,正式治理有助于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作为双方对未来行为的承诺,合同有助于对长期合作形成良好预期[16]。此时合作者倾向于协同处理问题,防止出现交货延迟和库存管理不当等摩擦而影响企业长期合作的意愿。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c):正式治理对企业间的(a)信任;(b)信息共享;(c)共同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非正式治理也有利于提升合作意愿。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非正式治理会提高合作企业的沉没成本,促使双方为维护长远关系而产生承诺行为[2],有助于提升制造商对供应商的信任程度。关系交换理论认为,关系会随着交易的进行而逐渐深厚。非正式治理的特定资产作为一种激励策略,向供应商发出了长期合作的信号,能够显著促进信息共享[9]。此外,非正式治理在为合作成员提供异质化资本的同时,也将特定资产锁定在交易渠道中。合作双方为了保证收益,会倾向就合作中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维护特定投资的平稳运行[17]。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2.3.2 不同施钾肥处理对甜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见,施用钾肥显著促进了甜玉米产量的增加,与NP处理相比,施钾处理增产量为1 640~3 875 kg/hm2,增率为 11.02%~26.04%。 30%OF+70%CF 处理和50%OF+50%CF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分别为 18 755、18 379 kg/hm2,比 100%CF 处理增产 5.79%、3.67%,比 100%OF 处理增产13.53%、11.25%。
H4(a-c):非正式治理对企业间的(a)信任;(b)信息共享;(c)共同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合作意愿与合作绩效
合作绩效是企业通过合作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及实现利润共享。企业合作绩效的提升,需要制造企业与供应商加强合作意愿,即增强信任[5],加强信息共享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7]。信任是提升企业合作绩效的保证[5]。一方面,信任会增进合作双方的情感亲密性,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和转换成本,进而提升合作绩效[5]。另一方面,信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合作效率。Zhang[11]认为,信任可减少不确定性的风险,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合作企业可专注于共同目标的实现,提升合作绩效。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信任有助于企业合作绩效的提升。
信息共享也是企业合作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共享通常包括市场需求、需求预测、生产计划以及库存等信息的共享[7]。信息共享可有效减少牛鞭效应[18],避免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失真和信息风险问题,降低企业成本并提升合作绩效。此外,信息共享有助于合作企业相互理解,促进企业的有效合作,提升合作绩效[19]。叶飞认为高效的信息交流有助于管理者快速寻求解决办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合作绩效[10]。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信息共享有助于企业合作绩效的提升。
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12]。一方面,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改善企业间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提升合作绩效。lin认为,由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解决问题可有效减少交易摩擦和交易成本,促进合作绩效的提升[7]。另一方面,制造商与供应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减少不确定成本,提高合作绩效[20]。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合作绩效的提升。
基于以上的研究描述,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商风险治理、企业合作意愿与合作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广东、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开展调研,以确保样本数据的代表性。调研对象为制造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最终问卷由课题组人员统一录入。共发放问卷750份;通过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为28.7%。
为了检验无响应偏差,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早期和晚期应答企业的规模、年限和年销售额,结果显示并无明显差异,表明该问卷没有严重的无响应偏差。另外,问卷虽然设计清晰合理,并采取匿名方式减少受访者压力,但考虑到问卷是同一人填写,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本文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验证,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的解释量为41.8%,表明样本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法对问卷所涉及的变量进行度量,研究指标从“完全不赞成”到“完全赞成”,测量指标的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来源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运用SPSS 20.0对问卷的各个变量进行信度检验。从表2可以看到,各变量Cronbach'α值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值均大于0.9,表明数据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符合信度要求。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采用国外成熟量表,通过“翻译—回译”的方式以及大量的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而最终确定,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包括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聚敛效度,结果见表2。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且所有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均大于0.5,表明本文的聚敛效度良好。
表2 变量的信效度测量
区别效度指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的构念时,所观测到的数值之间可以加以区分。具体结果见表3,由于AVE值的平方根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因此,本研究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3.2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Amos7.0分别检验了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通过企业合作意愿影响合作绩效的具体路径,检验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本研究的模型路径系数如图2和图3所示,信任通过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合作绩效,供应商风险治理通过合作意愿对合作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正式治理对信任有直接影响,并通过信任对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产生正向影响进而提升合作绩效;正式治理对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没有直接影响,这与预期假设不符,可能时因为合同具有滞后性和不可预测性,进而引发了机会主义的风险,合作者不愿意进行信息共享和共同问题的商议[4]。(2)非正式治理对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均有正向影响,并通过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合作绩效。(3)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信任与合作绩效没有明显的线性作用,可能是被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中介了。
表3 区别效度的检验
图2 正式治理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路径
图3 非正式治理对合作绩效的影响路径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供应商风险治理,包括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两个维度,通过合作意愿的三个维度对合作绩效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供应商治理均通过信任对合作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在正式治理和合作绩效的关系中,信任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有效的信任机制,有利于及时的信息沟通,提升双方的信息共享水平和意愿,促使企业完成“1+1〉2”的合作共赢,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合作绩效,促进良性循环。此外,在合作的过程中,保证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协同处理问题的态度,可以有效转化信任所带来的良好效益,减少交易摩擦,促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进而提高合作绩效。
4.2 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虽然对供应商风险治理、合作意愿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做了深度的研究,但仍有以下不足。第一,研究仅深入探讨了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合作,局限于上游供应商的风险治理,未来可从客户风险治理的角度考虑与合作绩效的影响。第二,本研究问卷调研的数据来源相对单一。仅由一位被访者填写问卷可能会造成同源性偏差,虽然本研究采取一定方法证明本文数据的客观性,但建议未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