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2019-07-31张鹏李清富韩菊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设想教学改革

张鹏 李清富 韩菊红

摘要: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桥梁检测与维护》作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教育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现状,探寻出课程教学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分歧,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设想。

关键词:桥梁检测与维护;教学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097-02

一、引言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推出,使得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获得了高度重视,但高等教育仅仅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不全面的。原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林蕙青在“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上指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這与国际高等教育界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加强本科教育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主旋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主要介绍桥梁检测维护的必要性、要点、方法与新技术展望,能够培养满足国家、行业需要的桥梁检测、维护领域专业型人才,降低发生桥梁安全事故导致伤亡的概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提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与“双一流”大学建设内在要求的匹配性分析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就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见解。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1]。王洋也强调建设一流本科,需要从加强价值观教育、破解科研教学的对立、重构校长学术领导力三个路径实现突破[2]。曹桂花认为应该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国外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理念[3]。东北大学张海峰副研究员将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作为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4]。基于此,“双一流”建设就是要立足学科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加强本科教育,遵循“先人后物”的理念来改革管理方法、教学模式、人事制度,并加强学校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我国《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也取得许多骄人的成绩,但在新时代下并不能完全与“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相匹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陈旧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要求增多,工程领域新老技术、方法更迭相当频繁,传统的、落后的方法应该逐渐从知识库剔除,而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应慢慢被采纳。然而我国有关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高等学校教材更新较慢,比如由张俊平教授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自2006年面世以来,如今才更新第二版。为了体现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表达的准确性、素材的时效性、使用的广泛性,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必须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删除过时的技术,增加前沿技术。

2.教学方法单一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高校老师主要的教学方法变成了PPT讲解为主、板书为辅的模式,但是实际上照本宣科十分无聊,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只不过是按照规定的程序,把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让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成为乐学好学之人,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显然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与这个目标相匹配。

3.教师能力抽象化。要完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对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变革。我们一般认为高校教师应同时具备三个职业素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然而当前存在的疑问是,任课教师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去推动“双一流”课程教育发展?近三十年以来,我国高教事业飞速发展,教师需求量不断增大,从最初的本科毕业生择优留校到当前的全面招聘博士、博士后,这使得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教师授课方式不尽相同,年轻教师可能思维活跃但是经验不足,而老教师可能经验老到但是动力不足,所以教师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因素。

4.培养目标笼统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局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描绘出的教育蓝图。从国家和社会需求上来看,桥梁工程领域不仅需要熟悉桥梁检测及维护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推动我国桥梁检测与维护快速发展,解决社会难题,也需要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具备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以加大我国综合竞争力。然而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多以大班教学、应试考试评定优劣为主,并不能根据学生发展方向来分开培养、考核,造成了对不同类型学生“一视同仁”的尴尬局面。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设想

1.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桥梁检测与维护》教学模式变革上,一方面,除课堂内教授桥梁检测维护技术外,对于复杂抽象难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摩实际工程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自由提问、分组讨论,并撰写实习报告,这种认识实习也可纳入期末考核中;另一方面,可以积极邀请行业资深专家、桥梁检测维护项目负责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他们一线工作经历,介绍行业技术和就业形式。同时课程成绩不能拘泥于期末画重点、考试评分这种模式,要运用多因素评分法,根据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习报告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项目综合评分。

2.分类培养人才。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兴趣特长及未来打算(毕业工作还是升学),将学生归纳为应用型和学术型。对于应用型学生,在《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放到工程现场参与实际工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对于学术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基础教育,其次要将最前沿的桥梁检测维护技术、专利介绍给学生,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桥梁检测与维护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根据两类人才的实际表现重新分类培养。

3.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做到:(1)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2)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校内走向建筑企业,走到工程现场,通过锻炼增长工程经验,吃透相关技术,提高专业能力,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配套。(3)科研反哺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桥梁检测、维护桥梁领域专业的科学研究。

四、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桥梁检测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以生为本,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提问,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兴趣特长及未来打算将学生分类培养,以提升综合素质,打开国际视野。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用科研反哺教学,学校也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的支持,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氛围。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

[2]王洋,何晓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本科教育的价值、困境及路径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3):18-21.

[3]曹桂花.创建“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价值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92-94.

[4]张海峰.“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实验室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6-10.

猜你喜欢

设想教学改革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未来几种探索太空任务设想
跟踪导练(一)1
和利时:真诚地为用户设想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