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高校校园英语标识语翻译考察研究

2019-07-31王晶金宇蒲松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

王晶 金宇 蒲松炎

摘要:通过调研辽宁省各大高校的校园英语标识语翻译的情况,阐述了校园内英语标识语的类型、特点,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和“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校园标识语翻译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辽宁省高校;英语标识语;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065-03

一、绪论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而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的语言,扮演着愈来愈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论是在国家级顶层间的对话、国际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英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英语标识语也逐渐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不断繁衍生息,扩大其群体。标识语,即公示语,是社会用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作为一种特定功能的文字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功能。[1]对于高校来说,校园内英语标识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校园的文明程度,提升其文明形象,进而提高高校的整体水平,促进“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办学。

二、标识语翻译的研究背景

2006年3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予以审定备案并公告,22日《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第1部分:道路交通》地方标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出台的关于市区道路交通英语译法规范的地方标准,其对于规范北京市道路交通双语标识、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提升北京市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关于公共场合双语标识的一些地方性规范,为了更好地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1年8月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2017年9月22—24日,第四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推广高端论坛于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确定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负责研制的国家级工作课题《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9个分则将于同年12月1日实施。随着公示语翻译存在的各类错误引起舆论关注,学术界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所依托的理论也不断深化,而且针对校园内英语标识译写规范可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6部分作为详细的参考,从功能设施到限令禁止,其对书写方法、格式以及语法都做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笔者对校园标识语翻译相关的论文、著作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领域并无相关著作,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也不足十篇,而且对于《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都未提及,只是发表个人的见解,不够权威以及准确。最早对校园标识进行研究的是万永坤于2010年在《广告大观(标识版)》上发表的《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调研》,认为“汉英公示语为学校对外宣传和交往的完美名片……成立专门的类似外国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机构来承担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工作,及早采取各种严格、有效的措施保证在公示语设立时做到准确、规范、统一……”。[2]赵明丽、刘宇慧以北京地区高校校园标识语翻译为例,分析了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认为“校园标识语是一所高校的门面,关系着高校甚至国家的对外形象。为了减少校园标识语翻译时的失误,相应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应当注意文化语境这一因素,选择最为恰当贴切的翻译”。[3]

三、校园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校园标识语的特点及功能

本文以为期一年的高校英语标识翻译实地考察为基础,以辽宁省各大高校(共调研15所高校,包括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和不同属性的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综合对比,根据国家标识语分类标准及《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要求,初步得出大学校园内标识语的构成同样也包含这四大类:指示性标识语、提示性标识语、限制性标识语和强制性标识语,除此之外还有功能设施的标识语。

凡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旨在为一般公众或特殊群体提供宣传和服务的语言标牌或标语都可归于标识语范畴。[4]类似地,校园标识语的使用是为了对教职工、学生进行指示、提示,提供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便利,或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或强制,使其行为符合规范、要求。

(二)校园标识语的类型

1.指示性标识语。指示性标识语给予其交际对象以周到的信息服务,其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或指南。校園内的指示性标语占校园内标识语比重较小,只有少数学校对此类标识语应用较广,且为双语的较少。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6部分——教育,该类型多含“请……”的字样,常见的有:“请排队等候”,门上贴有“拉(pull)”、“随手关门”等。大多数学校的指示性标识语都只包含这三种,有的学校并未设置成双语标识,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大连医科大学体育馆门口的“运动员入场”、大连医科大学留学生风味餐厅的“餐具回收处”和“请照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所划分的,还应包括指路标和楼层导航指示,如: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指路方向标(图1)、东北财经大学的指示性路牌(图2)。

(1)指路标。

(2)楼层导航指示图——东北财经大学劝学楼的楼层导航图(图3)。

2.提示性标识语。提示性标识语对其交际对象起提示或告知作用,使交际对象根据提示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安排,用途广泛。该类标语以各个学校的内设机构占比最大,但因学校性质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大多都设为全中文,中英双语的较少,有的学校此类标识设立并不正式,甚至没有。主要有:(1)内设机构。例如: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的教师工作室、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培训学院。(2)设施损坏所设的标语,例如,“电梯已坏,请走楼梯”,这种标语多临时设置,具有临时性、随意性的特点。(3)室内地面放置的“小心地滑”相关标识语。

3.限制性标识语。限制性标识语对相关交际对象的行为进行限制、约束,对交际对象的行为按照其交际意图进行规范,但其指令性语气较弱,留给交际对象选择服从或拒绝的余地较大,语言应用直截了当。该类标语常见于学校的水房、卫生间、宿舍和图书馆,语气稍弱。比如卫生间的“节约用水”标识语,宿舍设有“男士/女士止步”相关标识语,图书馆、教学楼“保持安静”标识语和一些公共设备、设施使用限制标识。(如:电梯内,“不要拍打、不要推拉”等标识语)

4.强制性标识语。强制性标识语的交际意图在于以强制的方式来要求相关交际对象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种行动,指令性语气较强,语言直白、强硬,不容交际对象选择。该类标识语与限制性标语特点类似,主要有“请勿践踏草坪”、“禁止吸烟”、“禁止占座”相关标语。

5.功能設施标识语。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校园内功能设施由九大类构成:大楼(或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类、运动健身类、校园文化类、校园公告类、餐饮类、生活服务类、证照类和校车类。其中,大楼、校园文化类大多设置双语标识牌,而其他类别的只有少数会设置成双语的。校车、证照类设立双语标识牌的学校也只是个例。

(三)校园标识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1.标识无英文翻译。在调研的15所学校中,除鲁迅美术学院外(只有建筑大楼上有双语标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标识),其他学校的双语标识较为健全,但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所涉及各个领域的标识牌,每个学校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缺失或是标识无英文。比如辽宁大学的“学生公寓十五舍”,该校其他学生公寓都为双语标识,却唯独“十五舍”缺失英文标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建筑大楼都为中英双语标识,但大楼内部、房间缺少英文标识,楼层导航图也是如此。

2.拼写错误。在我们所调研的沈阳及大连的各大高校中,只有极少部分标识语存在着拼写错误的现象,如大连海洋大学的原子吸收实验室,该校设立的标识牌上写的是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meter Room,其中Spectrophometer是错误拼写,正确拼写应为Spectrophotometer。

3.译名不统一。各大高校甚至是本学校内部对于“学院”的翻译也不尽相同,比如沈阳工业大学对所有的学院翻译统一用的都是school,而其他院校比如沈阳师范大学,对“学院”的翻译用college的居多。还有关于“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翻译,各所高校的翻译也略有差异,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翻译的是Activity Center,而沈阳工程学院给出的翻译是Student Recreation Center,而沈阳工业大学翻译成了Students Center。有此类问题的标识语还有关于“外国语学院”的翻译,沈阳工业大学将其译为“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而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译为“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4.语用失误。根据英国语言学家Tomas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为:语用语言失误,即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或特定语言环境下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5]例如,沈阳工程学院的“日神广场”被翻译成“sun-god square”、大连交通大学的“致远路”译成“ZHI YUAN LU”以及鲁迅美术学院的“保安室”直接拼音音译为“BAO AN SHI”,这些例子都不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也极其不容易让对方国家的人群理解标识的真正含义。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日神广场”译为“RI SHEN SQUARE”、“致远路”译为“ZHI YUAN ROAD”以及“保安室”译为“SECURITY OFFICE”更合适,更容易使目标人群理解。

四、校园标识语翻译的原则及建议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6]校园标识语的翻译也应做到这三点:忠于原文、文辞畅达、有文采。

(一)“信”——忠于原文

不论是功能设施,还是指示性、强制性的标识语,都应充分理解标识语本身的含义,在翻译的过程中完整、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各个高校制作的双语标识都能够完整描述出标识的含义,但在准确简洁易懂方面还有所欠缺。

(二)“达”——文辞畅达

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标识语在文辞畅达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调研的高校中对于这类标识语的翻译不够重视,翻译得赘余、复杂,甚至不设立相关标识牌。建议各大高校在这四类双语标识语的设置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基于《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以及本校现有需求,设置规范而又种类多样的双语标识语。

(三)“雅”——有文采

可能学者对于标识语翻译要做到“雅”的提法很少见,但笔者认为这个“雅”对于标识语翻译至关重要。“雅”对于诗歌翻译可能说一定要做到言辞优美、有意境,而标识语翻译要“雅”在“特色”二字。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功能设施的设置、校园文化、校园氛围的熏陶方面也大有不同,其标识语的翻译在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为参照的同时,还要与校园文化和特色紧密结合起来,这才做到了“雅”。例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泅渡馆”(游泳馆)极具“警院风”,沈阳师范大学的“红烛楼”(餐厅)极具“师者”气息……

五、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过去五年)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中国外交将不断深入、拓宽,将会有更多的外国友人进入中国,留学生数量将不断增加,而《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9个分则由国标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依托理论和标准更加权威,因此,英语标识翻译标准化更是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2]万永坤.玉溪师范学院校园公示语汉英翻译现状调研[J].广告大观:标识版,2010,(Z1):40-42.

[3]赵明丽,刘宇慧.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北京地区高校校园标识语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6,(21):146-147.

[4]于伟昌.广州社会标志语汉译英存在的问题[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8):90-94.

[5]Thomas,J.,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Vol.4,No.2,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严复.严复卷[A]//欧阳哲生,编校.中国现代学术经典[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