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春晚相声《妙言趣语》指瑕”导写
2019-07-31韩延明
韩延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央视春晚,岳某、孙某合说的相声《妙言趣语》“说文解字话对联”,令人过目不忘。岳某自称是个“特别有文化的人”,他别出心裁地将“丛”念作“双人床”,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对对联时,更令人大跌眼镜:上联是“江河湖海”,他对的下联是“花花草草”“蹦蹦跳跳”;上联是“江河湖海汹涌澎湃”,他对的下联是“洗澡没法涂沐浴液”;上联是“重中之重”,他对的下联是“轻如鸿毛”……引来满场观众喝彩。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对联不仅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而且平仄规则也十分讲究。听了相声《妙言趣语》,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与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
相声作为一种引人发笑的艺术形式,其功能之一是娱乐。然而,岳某、孙某在合说的相声《妙言趣语》中,为取悦观众任意曲解汉字的行为,充分暴露出一些“文化艺人”知识匮乏“没文化”。这样的“曲解”不仅是对观众的误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大不敬。在对对联时,不知是庸俗,是无知,还是有意作践传统文化,岳某所对的下联简直就是乱弹琴:或不讲对仗,或不合平仄,或表意含糊,犹如痴人梦语,不知所云。真不知“妙”在哪里,“趣”在何处!再看看我们的观众,面对演员一次次的噱头,又是掌声,又是喝彩,一个个眉飞色舞,呐喊一片,全场几近狂欢。
透过表象,可以从三个侧面对材料进行解读:一是演员。作为表演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取悦大众,更不忘传播文化,传递正能量。否则,艺术生命之花必定会过早地凋谢。同时,要加强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不但精通表演技艺,更要多闻博识,特别是相声演员,要努力做一个“杂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二是观众。春晚门票之贵人所共知,由此可想,坐在春晚观众席上的人非贵即富,应该都是有地位、有品位、有素质的人,到春晚现场不单单是看热闹来了,更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然而,他们面对表演者的胡言乱语,非但不深思,不觉醒,反而如痴如醉,一味随声附和,让人戳脊梁骨,丢了颜面,自然也身价大跌。说到底,只怕也是文化缺失的表现。三是导演。大家知道,春晚节目的筛选是非常严格的,每一个送选的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经过层层审查把关。像《妙言趣语》这样深受诟病的节目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春晚的舞台,不能不令人质疑:到底是导演责任心缺失,没有把好关,还是水平有限,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由以上三个侧面入手,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
1.从演员的角度:①德艺双馨,提升品位。②文化素养不可丢。③传统文化不可亵渎。
④打趣逗乐更要传播文化。⑤娱乐至死,文化至上。⑥文化去哪儿了?
2.从观众的角度:①提高文化修养迫在眉睫。②盲目从众,颜面尽失。③重娱乐,更重文化。④勇于质疑,不当庸俗的看客。
3.从导演的角度:①强化责任意识,不辱神圣使命。②高雅的节目必须以高雅的文化做保障。③导演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
[范文一]
娱乐不应以亵渎文化为代价
姚玉逍
曾有外国人说,中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国家。此话虽有失偏颇,但也非毫无道理。猪年春晚岳某与孙某合说的相声《妙言趣语》,就充分暴露出国人娱乐至上而文化缺失的严重性。我认为,娱乐不应以亵渎文化为代价,提升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余秋雨曾说过:“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物质丰裕、精神多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使生活高雅而有品位,浪漫而有情趣,就要用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励我们的斗志,提升我们的境界。
有人说:“中国人一辈子可以学会其他各国的语言,而外国人一辈子都学不完中华文化。”的确如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沃土。
中华文化,化身音乐,抒情言志。它流淌在悠远的箫声里,诉说着哀怨与愁绪;它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它流转在琴瑟间,于轻拢慢捻中净化人们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成为文化的载体,幻化出或舒缓或高亢的乐章,为人们解闷消愁,净化心灵。
中华文化,不仅在丝竹间,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开来。张大千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画出的自然风物,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丹青妙手,用他们的旷世杰作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境界,点缀着这个缤纷的世界。
中华文化,寄身精美的诗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多少人血洒疆场、义无反顾的斗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道出多少人取义成仁、清正高洁的情操;“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抒写多少人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理想……这铿锵有力的诗句,化作神奇的刻刀,将忠诚、仁义、和平的美德与信念镌刻在人们的心上。
然而,反观现实,如相声《妙言趣语》般缺失文化或亵渎文化的现象数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使人们变得浅陋无知;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的畸形教育把圣贤之书置之脑后,导致传统文化严重流失;三是功利思想使人们热衷“权”“利”,轻视文化,致使文化贬值。
文化是基石。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无论个人、媒体还是社会团体,都要树立文化至上的理念,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把“根”留住。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讓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愿我们乘文化之兰舟,渡文化之沧海,吟文化之妙语,让华夏文化薪火相传,延续千秋万代,芳香永驻人间。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见解独到,犀利深刻。文章首先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它“解闷消愁,净化心灵”的功能到“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境界”再到涵养“忠诚、仁义、和平的美德与信念”,逐层递进,步步深入。接着,话题一转,从反面论述文化缺失的现象,并纵深剖析文化缺失的根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论证更进一层,切中要害,给人以启迪。最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构完整,深刻有力。
[范文二]
娱乐至死 文化至上
乔 灿
最近,猪年春晚相声《妙言趣语》因戏说对联成了众矢之的,人们批评该节目为了人气为了娱乐而不尊重传统文化。在当下这个浮躁的、肤浅的时代,娱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须知,娱乐无可厚非,文化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的“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在这个娱乐至上、全民狂欢的时代,公众话语大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时尚,文化都不知不觉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文化的生命力正在逐渐消失。正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
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同样,精神上的疲倦要靠娱乐来纾解。但很少有人会不停地吃饭,更少有人会不停地喝水,这是物理条件的限制决定的。娱乐过度就会狂欢,最终乐极生悲,甚至娱乐至死。看看我们的众多“明星”,只重娱乐而没有文化品位的现象着实尴尬。岳某在相声中滔滔不绝的“应对”,说起来津津有味,听起来朗朗上口,台下观众一片叫好,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对联”不讲对仗,不懂平仄,简直就是胡言乱语!由此再联想到影视演员靳东在微博中提到的“诺贝尔数学奖”,杨幂写的“金榜提名”、把“脚踝(huai)”说成“脚裸(luo)”,孙楠的“什么五指山,不就是花果山吗”……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充分暴露了公众人物文化素养堪忧的问题。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文化营养不良”、浑身散发着铜臭味的明星们,拍一部戏的片酬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屠呦呦的奖金只有数百万元,在北京甚至买不了一套大房子。价值观扭曲到这种地步,何其悲哀啊!长此以往,只怕真的国将不国了。再看看国外,与中国截然不同,那些明星大腕们大多是高学历,高水平,英国著名演员艾玛·沃格森便是牛津大学毕业的,她获奖无数,最终登上《时代周刊》名人榜,这才是真正的“明星”,才艺双绝,熠熠生辉。
前些日子,杨超越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与她一同入选的还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等人。把“福”字错写成“褔”字的杨超越获此殊荣,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范冰冰获得的“国家精神造就奖”,实在是荒唐可笑,匪夷所思。文化的缺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皓镧传》中赵姬成了正面人物,《王者荣耀》中荆轲变成女性角色,《花木兰》中木兰被恶搞成贪吃、不孝、花痴、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在娱乐日趋低龄化的当下,对历史文化如此肆意颠覆和篡改不知会误导、毒害多少孩子!娱乐应有度,决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否则贻害无穷。
娱乐谨防“至死”,文化才是精神之“根”。守住这个“根”,我们的民族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通观全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在选材上破费心机: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理论素材,也有时事素材;既有演艺圈名人,也有荣获诺奖的大家,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素材使用上,点例和面例相结合,正例和反例相对照,详略有致,是非分明。大量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说理形象生动。
[范文三]
“盲”兮“盲”兮奈若何
王 瑶
“江河湖海,花花草草”,要说这是副对联,文化名人们怕是要“抚膺长叹”了。不仅如此,岳某所对的下联不讲平仄,不论字数,毫无厘头,而那些衣冠楚楚的观众们对此哄堂大笑,不亦乐乎!忧哉!莫做文盲,提高文化修养迫在眉睫。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谆谆教导我们:“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不错,人本是散落的珠,只因文化这一根细丝串起,才璀璨夺目。倘若丢失了文化,我们何异于没有血色、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文化是身价的标签,是社会交际的通行证。难以想象,一个文化素养低下的人置身于文化圈,岂不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将是怎样的尴尬、茫然和失落。近日有网友指责电视剧《知否》主题曲“一来就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接一句完全不知所云‘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全靠词藻堆砌,逻辑上狗屁不通,矫情而不知所云。”他哪里知道,该主题曲歌词出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之手,脍炙人口,历来为人称道。到底是歌词“狗屁不通”,还是自己“狗屁不懂”?这位网友可能“文不知李白,武不晓关羽”,竟然大放厥词,岂不令人嗤之以鼻?这样的人还有何颜面混迹于人群之中?
文化是抒情发声最好的媒介,是步入高雅殿堂的叩门环。古人素喜以文字抒情,见美人便脱口而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现代人只会说“颜值高”;见美景便高吟“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现代人只一句“震惊”便打发了;古人高中便咏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现代人则设宴摆阔,美事沦为谈资。今日文化之殇使人难脱俗气,又何谈高雅!
文化是国之瑰宝,是民族的精神食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走过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坎坷后仍鲜活如初。然而今天,文化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轻慢和亵渎。上至官宦名流,下至布衣黎民,多少人都成了物质的富翁,文化的乞丐!倘若人人如此,那明珠岂不蒙尘?“盲”兮“盲”兮,灿烂的文化如何辉映千秋?“盲”兮“盲”兮,国家的灵魂何以寄托?我们要做一个勇士,像冯骥才那样,传承文化精髓;像温儒敏那样,捍卫文化尊严。唯有如此,文化之寶才能熠熠生辉,精神食粮才能香飘万里,沁人心脾。
與浅陋说再见,同庸俗道永别!乘文化之扁舟,渡浩渺之学海,饮知识之琼浆,塑儒雅之形象,如此,我们才能自豪地向世界高呼:“我是中国人!我是文化人!”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字字珠玑,文采飞扬。通览全文,文章自始至终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锤炼雕琢语言:运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催人警醒;运用排比,气势磅礴,形式优美,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美,大大增强了论证力度;大量引用名言警句,犹如给文章镶嵌上一颗颗闪亮的宝石,凝练灵动,韵味十足,靓丽动人。整句、仿词、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增强了可读性。
[范文四]
诊断报告单
齐源芳
姓名:吴文化
性别:亦男亦女
年龄:有生以来
职业:全职
确诊方法:中西结合
一、临床表现
患者在言行上具有明显的娱乐至死意识,而且大脑失常,胆大包天,食欲极佳,胃口极大,无论什么都敢于开涮,无论何人都肆意恶搞,严重消化不良。患者经常因娱乐过度而致使心悸并伴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白日梦语等症状。
二、望诊
脸色:脸色发黄,但无甚大碍,只是不会脸红发热,即使被人热嘲冷讽、口诛笔伐也面不改色心不跳。眼睛:眼球呆滞,缺乏灵活性,只能近观或向“钱”看,目光短浅,无法远视;而且由于向“钱”看的次数过多,通宵娱乐睡眠不足,致使眼角扩张,目光浑浊。鼻子:嗅觉障碍非常明显,只能闻俗气、铜臭和靡靡之音,不闻书香与墨香。舌头:间歇性失灵,而且变形程度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谈“名”谈“利”谈“笑”时舌头形状恰似弹簧,敏捷灵巧,然而提及“文化”时舌头便僵直生硬,酷似铁板,笨拙迟钝,支支吾吾,吐字不清。
三、透视
1.患者因吸入“娱乐至上”毒气过多,肝部和肺部出现大面积阴影,且有扩散之势。2.患者因缺乏“阅读经典”这项生命运动,胸腔内缩,腹腔空空,且有病变迹象,恐时日长久将患痴呆症甚或危及生命。
四、血样采集
患者血色偏暗,血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貌”“钱”“乐”三种,而“书”和“才”严重不达标,且呈下降趋势,抵御“庸俗、低俗、媚俗”毒素的“文化”细胞几乎没有,血象检验结果严重异常。
五、专家会诊意见
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高尔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爱默生:文化开启了人对美的感知。
阿诺德: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
六、治疗方案
1.使用呼吸机排出患者体内有害健康的“娱乐至上”气体,输入大量“人文”氧气,净化大脑和心灵,提高肺活量。2.基因治疗:将学者捐献的“文化”细胞经基因转移输入患者体内,促使新陈代谢,防止腹腔萎缩。3.每日进行一小时“警醒”红外线照射,杀死“混沌”“麻木”等有害细胞,提高疗效。4.阅读大量经典书籍,唤醒文化意识。
七、医嘱
文化缺失已成为当下的流行病,且有滋生蔓延之势,演艺圈的公众人物是此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务请患者注意,出行时喝足“知识糖浆”,戴好“胡言乱语”口罩,切不可相互传染,以防病毒肆意流行,贻害无穷。
医生(签章)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想象奇特,构思新巧,具有个性色彩。作者独辟蹊径,以“诊断报告单”的形式构思谋篇,在论述文称霸天下的今天一枝独秀,格外引人注目。全文以病人就医为线索,从诊断、化验、会诊到治疗,全方位揭示了病因、病理和医治方法,巧妙地影射了当代社会文化缺失、娱乐至上的现状及其严重危害,让人在充满情趣的文字阅读中受到启迪。文中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都新颖机智而富含深意,读之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