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毕业季” 更繁忙也更精彩

2019-07-31周京

高中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科曲江主考官

周京

进入六月,空气里开始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幼儿园的小朋友,忙着筹备毕业演出;中学生,特别是刚刚结束高考的高中生,或许在计划着一场毕业旅行;而大学校园里,则充斥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搞怪“毕业照”。为了纪念曾经的美好,今天的毕业生们绞尽脑汁、玩尽花样,为自己的校园时光做最后的祭奠,那么古人是否也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毕业活动?他们又怎样庆祝自己的“毕业季”呢?

古代学校没有如现代学校般严格的学制,亦没有固定的“毕业”期限。因此,直到科举取中之时,他们才算是真正“毕业”。既然科举考试是古代多数士人的“毕业考”,那他们的“毕业季”活动自然也安排在科举考试前后。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从离开家乡赴京赶考时就开始,放榜后仍迟迟不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序曲  解试之后 大办“乡饮酒礼 ”

“毕业季”的前奏开始于举人通过州府举行的解试后,由州府长吏为其举办的“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来自周代乡学的宴饮礼节,本为显示尊老、养老,与科举无涉。地方州郡在举送人才时也会举行乡饮酒礼,以表示对人才的礼宾,这一举动将乡饮酒礼的含义由“敬老”拓展到了“尊贤”。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获得授官资格。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一来慶贺他们顺利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科举考试中的乡饮酒礼,虽然早在隋文帝时就已有诏书予以确认,但直到一百多年后,在唐玄宗颁行的《大唐开元礼》中才正式确立了地位。在此之前,尽管日常生活中以敬老为主要目的的乡饮酒礼已日渐式微,但在礼书中,乡饮酒礼的核心功能仍是“尊老尚齿”,以尊贤为主要内涵、礼送举子的乡饮酒礼未被认可为主流。而在《大唐开元礼》中,后者独专了乡饮酒礼之名,乡饮酒礼与科举宾贡结合起来,成为定制。纵使后世“乡饮酒礼”之名又重新归还给了尊老礼,但第一级考试之后的“鹿鸣宴”、“鹰扬宴”却沿袭着科举宾贡宴饮的传统,拉开了古人“毕业季”的序幕。

各地举子到达京城后,紧接着便开始他们“毕业季”的第二个重要活动——朝见皇帝、谒先师。这是古代举人参加第二级“毕业考”之前的一大礼仪。

重头戏  拜主考  拜宰相  再拜皇帝

乡饮酒礼充其量只能算古人“毕业季”的序曲,真正的重头戏要到考试结束、放榜传胪后方才登场。这些新科及第的“毕业生”们,要参加谢恩、过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动。其繁忙比之现在,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是拜谢主考官的“谢恩”。唐代省试放榜之后,凡榜上有名的进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感谢座主拔擢之恩。谢恩时,各位及第进士按名次排好队,状元出列致辞,接着进士们一一拜见主考官,作自我介绍,并致感谢之意。随后,主考官便要带领新科进士到中书省都堂去拜见宰相,即“过堂”。过堂前,新进士们得先到大明宫光范门内集合,备好丰盛的酒席,等候宰相上堂。宰相到达之后,由主考官带领进士们进入中书省,在都堂依次站立。主考官向宰相行礼毕,仍由状元代表致辞,其余进士依次自我介绍并致谢,和谢恩时一样。之后,再由主考官带领他们行礼、退下。

考试增加殿试之后,所有进士及第者均为“天子门生”,唐时向主考官谢恩之礼也变为向皇帝谢恩,称为“朝谢”。元明清三代亦延续了这一礼节,朝谢也成为古代“毕业生”们通过考试后要做的第一重要之事。清代的进士在拜谢皇帝之外,还要专门赴国子监和孔庙拜谒孔子,并在那里举办他们的“毕业典礼”。之后,更换补服,前往国子监拜谒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祭酒、司业。接下来,校长分别向状元、榜眼、探花进酒并簪金花,其余诸进士由祭酒、司业的属官进酒、簪红花。这一仪式被称为“簪花”,就是象征着顺利通过“毕业考”、完成学业的“拨穗”了。

唐中宗神龙年间,初中进士的张莒在游览长安郊外的慈恩寺时,兴致突发,将自己的大名题在大雁塔下。这种在今天看来是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当时却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纷纷效仿,日后每科进士在发榜之后,都会集体来到慈恩寺,将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及第时间用墨笔题写在大雁塔墙壁上,若有人将来做了卿相,还要用红笔将名字改过。“雁塔题名”一度成为学子莫大的殊荣。

狂欢  你可曾赴过琼林宴

进行完这么多严肃繁复的礼仪活动,“毕业生”们终于可以尽情地“毕业狂欢”了,时谓“期集”。首先少不了的是“毕业聚餐”,即黄梅戏《女驸马》唱词中提到的“琼林宴”。它是皇帝专为款待新科进士而举行的宴会,因北宋时赐宴地点位于皇家花园琼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时代又有“闻喜宴”、“恩荣宴”等诸多别称。

除为文进士设立的“琼林宴”外,还有为武进士举办的“会武宴”,均群英荟萃、金鼓喧天、排场浩大。这两场宴会最初是新科进士凑份子来筹办的,但朝廷也会有所表示,如赐宫廷美食、赐酒、赐钱等,五代以后则逐渐由朝廷买单,官方色彩日益加强。

此外,进士们也会筹办自己的宴会,尤以唐代的“曲江宴”为胜。曲江宴因设于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一带而得名,往往是古人“毕业季”的最后一项活动,因此更贴近于现代的毕业宴,吃完这顿,同年们就自赴前程、各奔东西了,故而又称“离会”。在这样的场合,新科进士也不免伤感起来,晚唐诗人杜荀鹤就曾在曲江宴后无限感慨:“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旅行  贵胄公卿趁机选婿

“毕业狂欢”不仅有吃,还有玩, “毕业旅行”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当时还存在专门筹办相关业务的民间组织,称为“进士团”。多由长安游民自相组织而成,设有团司,为新进士们安排“毕业”之后的种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毕业旅行”常在春天举行,目的地以曲江为多。

彼时正是曲江最美好的时节,刚刚蟾宫折桂的新科进士紫陌寻春,看见满眼的旖旎风光,心情自然十分欢快欣喜。孟郊的《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将这种喜悦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在“毕业旅行”中,进士团会组织新科进士赏春花、尝樱桃、瞻佛牙、打马球,还有前边提到的雁塔题名和曲江宴等,种种节目,不仅令登科未几的“毕业生”们得以在其中尽情肆恣,释放多年皓首穷经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长安城中众多名流布衣前来观赏,争相目睹进士的风采。

普通百姓往往让儿子以进士为榜样,刻苦求学,以期将来加入那游玩的队伍;贵胄公卿则仔细观察、留意这些科场新贵,为待字闺中的千金物色东床。有时,皇帝也会亲临新科进士的“毕业旅行”,为心爱的公主挑选驸马。不少新科进士被相中,甫一“毕业”再中头彩,引得同年艳羡不已。这些侥幸得入贵族甚至是皇族的“幸运儿”,在外人看来似乎风光无限,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毕业Party”有时会持续数日甚至月余,此后,“毕业生”们将接受铨试,准备谱写他们仕途的灿烂篇章。幸运者及名门之后或可一路青云直上,然而对更多家境贫寒、出身低微的新进士而言,初入官场的他们,也会像如今的职场新人一般,感受到书本与现实的种种差距,这是他们“毕业季”过后所要面临的第一个严峻考验。

猜你喜欢

新科曲江主考官
游雁塔
新科空调逆势增长200% 2019年销售目标200万套
曲江区老促会《曲江老区在前进》画册正式出版
考驾照
曲江,曲江!
冰箱爆炸案:一个合伙人追讨“生育权”
新科鲁兹,第一眼就看上了你
考驾照
艺术院校的面试题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