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策略探讨
2019-07-31晏圆
晏圆
红河州蒙自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云南蒙自 661100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实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诊科病症,通常在发病时患者能够感受到一定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胸闷不适、钝痛等,该病发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处理方式不正确,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急性心梗的死亡病例中,在起病1 h内发生的患者约占50%,所以尽早实施有效抢救,将会直接影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概率[1-2]。该研究选择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46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探讨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策略,并对其方法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46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拨打急救电话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 8 例,年龄 39~69 岁,平均年龄(57.14±4.29)岁,心肌梗死位置:多部位梗死2例,间壁梗死3例,下壁垒梗死7例,前壁梗死11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 37~68 岁,平均年龄(56.93±4.56)岁,心肌梗死位置:多部位梗死1例,间壁梗死4例,下壁垒梗死6例,前壁梗死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梗死位置等方面的治疗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与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家属明确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自愿同意参与研究;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的批准。
排除标准: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免疫系统疾病者;药物禁忌症者。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发病后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直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医院在接收患者时对其进行镇静止痛、抗心律失常、调整血容量、缩小梗死面积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为发病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对其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立即出诊。医院在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后,根据电话简单询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确保行动迅速在五分钟后出发;同时,在急救车出发后护理人员应与拨打急救电话者进行二次联系,确认患者详细位置,详细询问发病的原因与过程,叮嘱患者保持通话顺畅,以便护理人员及时联系。②现场初诊。护理人员达到现场后需要立即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和脉搏等体征的变化,同时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呼吸的变化,详细掌握患者心律失常的信号,如有异常需立即报告医师对其进行具体诊治。③药物急救。使患者保持卧位,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给药,如患者情绪较为焦躁,则静推或者肌肉注射地西泮(国药准字:H12020957)10 mg,注意患者体征的变化,如血压水平高于90 mmHg,则需含服硝酸甘油(国药准字:H11021002)0.3~0.6 mg;同时给予患者氧气或者机械通气,其氧流量参数需要设置在3~4 L范围内,浓度大概在40%,观察患者给氧后其胸痛症状是否改善。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明确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具体使用方法,针对药物禁忌症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斟酌使用。④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急,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症会使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将其病症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增加患者与家属对急性心梗死疾病的认知程度,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症的疑问,降低其疑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同时,护理人员听保持良好的态度,耐心、亲切的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注意说话的声音与态度,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进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⑤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在发病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疼痛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进而促进心肌梗死的范围,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表现,如有需要则应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镇静或者镇痛药物。⑥入院交接。在急救车达到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病情与发展情况详细的告知医生,并说明在入院前为患者进行的急救措施与用药情况,做好交接工作使医生能够详细的掌握患者病情,更好为患者治疗。
1.4 观察与判断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其预后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不同院前急救干预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存活率为91.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通过院前急救与入院治疗,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3.0%,参照组在入院治疗后,其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迅速,病情短时间内瞬息万变,并且容易引发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问题,直接影响病患生命安全。急性心梗的发病原因与过度劳动、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情绪激动等有关,临床统计表明,我国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3-4]。
急性心梗发病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及心肌缺氧的状况,这个时候切不可随意移动患者,需将其置于平卧位,等待急救人员处理[5-6]。院前急救的主要手段其实是遵循一个原则,即快速到达患者所在位置,对其病情进行迅速且准确评估,缓解患者当下不良症状,稳定生命体征,为院内救治争取更多时间[7],且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极大的降低了死亡率,提高院内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夏艳波[8]研究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院前急救,能够为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此外,许多家属缺少急救意识,心梗患者发病时还对其进行移动且动作幅度大,更有甚者由于轻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选择不就医,更加耽误患者急救时间,加重其心肌损害,拨打急救电话的家属,通常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对家属进行简单的急救指导,送往医院的路途中急救队也会采取专业急救以减少救助时间,所有措施都为患者入院后更好的接受治疗做准备,改善其预后状况[9]。易鹏[10]研究显示,进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其痊愈率(86.6%)与死亡率(13.4%),明显低于未实施院前急救的组别(73.3%与26.7%);该研究通过对发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救治,从立即出诊、现场初诊、药物急救、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入院交接6个方面入手,可知研究组患者为存活率91.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5.2%,证明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这与易鹏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护理人员专业的院前急救下,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情况,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而院前急救作为一种理想的急救方式,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应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