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这些城市正奏响“变奏曲”

2019-07-31陈飞

时代邮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变奏曲贵安新区

城市化浪潮中,一些新城诞生了,一些旧城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品一品这些新旧城市的不同味道,听一听不一样的城市建设“变奏曲”。

杭州:中国“最智慧的城市”

作为中国最早启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杭州在数据资源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012年,杭州被列入“中国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

如今,杭州已然拥有“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条件。从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成了杭州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词。

G20期间,杭州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老百姓吃穿住游行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它成为无现金城市范本。而且早在2016年5月,杭州就在全国首次实现了扫支付宝二维码乘公交的服务,目前这一服务已经覆盖了杭州所有的公交车。

2017年12月28日,杭州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首个实现公交地铁移动支付全覆盖的城市。乘客只需在支付宝内领取“杭州地铁乘车码”,就可以在杭州72个地铁站直接扫支付宝二维码入闸乘车,无须再购买实体地铁票。

学生人手一支“神笔”,随处可以进行点读,校园里的墙壁会“说话”、环境会“表达”,有些课程还会“长”在树上;有学校采用各种创新技术,构建用于教学自助诊疗的系统环境,与网络阅卷系统无缝对接,并为学业的多角度评价提供依据……在杭州就有这样充满智慧的学校。

此外,杭州市还大力建设智慧城管,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形成智慧城管的“杭州模式”。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智能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各类空间、立面、街面的“城市病”。

泉州:古城保护的“3.0”样本

“涨海声中万国商”。宋元时期,繁荣的对外贸易使面朝大海的泉州成为世界级大都市,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都在游记中惊叹“刺桐城”的繁忙与富庶。千年以来,泉州古城虽经历劫波,仍大体完整。保护好古城,既是今人的幸运,也是要答好的课题。

“古城保护一般有三种模式:1.0版是拆了重建;2.0版是留下房子、迁走原来的居民;3.0版是‘活态保护’,要做到‘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泉州市市委书记康涛说。

当然,活态古城的实现最难,目前国内尚无多少成功经验。康涛介绍,泉州古城仍存于6.41平方公里范围内,人们生活、工作其中,这使泉州有条件原真性地保护古城,同时探索市民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的活态传承。

探索“活态古城”,泉州怎么做?答案或许藏在一条200多米的小巷里。这就是与泉州府文庙为邻的金鱼巷——宋代福建转运使谢仲规官至三品,得佩金鱼袋,归乡后在此建宅,小巷因此得名。2018年金鱼巷改造完成,“十一”期间涌入大量游客,成了泉州古城的网红小巷。

踏着石板路,漫步巷中,端详红砖古厝上的燕尾脊。走进位于老宅的精品咖啡店,一位文雅的女士正手工冲泡咖啡,热心指导来客品赏一款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润物无声”展陈空间里,青年们摆出以鲤鱼滴水兽等古城元素为灵感的文创产品。到“海丝金凤”来一碗本地元宵之后,不妨再到隔壁老字号吃片泉州菜头爽爽口。夜幕降临,巷口南音阁的演出开场,散坐在听戏的本地居民中间,赏千年古乐,呷一口粗茶,遥想古城繁华过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奇妙地在这里相遇了。

金鱼巷的这般美好体验,并非自然产生,而是古城保护团队用心用力的结果。改造之后,古巷修旧如旧,老居民仍在这里生活,茶米油盐,家长里短,烟火气和人情味依然;同时,政府将咖啡文化、南音演出、文创空间等引进来,时尚与历史有机混搭,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打卡”。

上海: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举标志着,在推行20多年后,“垃圾分类”在申城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5万元。届时,上海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馆、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为什么上海要下大力气推动“垃圾分类”工程?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曾给出一组数据:“2018年,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粗略估算,如果用2.5吨卡车来运送,上海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所需车辆头尾衔接便可绕上海内环一圈。对上海而言,实施强制性的垃圾分类,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是公认的走出“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路径。此外,对上海而言,推进“垃圾分类”,还有另一层意义——贯彻中央的要求,为全国做出表率。

2018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将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许多试点小区的居民,感受到了这项工作推进的力度,新的垃圾桶纷纷设立,清运定时定点,还有志愿者轮流在现场引导。上海绿化市容局一位处长直言,过去十几年垃圾分类如果是“小步走”,而今这项工作开始“大步迈进”。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全市建成了337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开工建设15个垃圾资源利用设施。2019年,还将开工12个垃圾资源利用设施。

前几年上海“禁燃”“交通大整治”等综合城市治理工程频频取得佳绩,这显示出上海的社会动员能力,对“垃圾分类”这场新的社会革命,人们也有理由抱有相当的期待。我们相信,最终上海“垃圾分类”达到的水平,也将标注这座城市文明的最新高度。

北京石景山:城市老工业区的创意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向工业化城市方向发展。根据当时北京市政府的安排,石景山区重点发展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众所周知的首钢是北京最大的国有企业和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它就坐落在石景山地区。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的趋势,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显然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石景山巧借战略时机,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及信息安全、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特色区。

石景山由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区,“华丽转身”为以高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新区,是发展路径的创新;但同时石景山创意产业又是建立在该区旧的产业基础之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改造首钢老厂房发展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地区并没有完全进入“去首钢化”时代,而是积极利用首钢遗留的基础设施、企业品牌、工业文化和氛围,大力发展相关的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如首钢遗留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经过改建后,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是利用老工业区无形历史遗产发展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石景山地区内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所,通过积极协调,石景山在周边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营造出创业和创意氛围,发展相关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

三是利用石景山传统的京西娱乐中心的历史积淀,发展创意旅游。自2005年起,石景山区提出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确立了大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建设以现代娱乐休闲为特色的商业娱乐区和富含京西文化内涵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同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传统娱乐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贵安:建设海绵新城市

2014年1月6日,经国务院同意,贵州省贵阳市与安顺市的接合部设立贵安新区。作为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历史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十分珍惜“一张白纸绘蓝图”的历史机遇,从规划设计之始就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减小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贵安新区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水源的上游,约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流域内,整个场地的中部地区均为水环境高度敏感区,所以水源保护问题至关重要。2015年4月,经过竞争性评审,贵安新区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新区成为新区保护水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内容,由内到外探索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

建设海绵城市,要转变观念,改变之前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的传统模式,这一点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设计理念。贵安新区从规划层面就把海绵城市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到新区的各项发展及建设中,由“表”及“里”,从宏观的城市水系格局到微观的地块建设,探索出一条海绵城市建设的特色发展路径。

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贵安新区按照地形地貌、水系流域、雨水管网等几方面,将试点区域分为5个流域分区和19个排水分区,各个突破。截至目前,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完工40个项目,完工区域面积12.7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海绵投资43.27亿元。

经测算,贵安新区试点区域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3.6%,面源污染控制率达63.70%,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成都:正在崛起的“音乐之都”

音乐人赵雷的一首《成都》,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成都音乐文化氛围和音乐城市形象。在成都举办的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简称音城会)上,音城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和马丁•埃尔伯恩盛赞说:“成都不仅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而如今的音乐产业也很发达。我非常看好成都的音乐产业发展,也很荣幸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打造国际音乐之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必不可少。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过程中,成都因音乐而牵手世界创新发展,并让音乐走进人们的生活。

成都自古和音乐有缘。不管是司马相如、卓文君千古流传的一曲《凤求凰》,还是唐代诗人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诗篇,或是竹枝词、竹琴清音、川剧高腔为代表的“蜀派音乐文化”,它们无不彰显着,古往今来的成都就是多元音乐聚集之都。

当下,成都是全国拥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四大城市之一,2018年全市音乐产业市场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演唱会票房市场长期稳居全国前三;市域内有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等音乐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10余所……这也是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底气所在。

成都市文广新局介绍,目前,成都已重点打造了武侯区“城市音乐坊”、青羊区“少城视听产业园区”、成华区“东郊记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龙泉驿区“321梵木创艺区”四个特色音乐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以“音乐+旅游”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彭州市白鹿镇、崇州市街子镇、龙泉驿区洛带镇、大邑县安仁镇四个音乐特色小镇。

当下,一张五位布局的城市音乐产业“网络图”正在成都徐徐铺开。正如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所言:“成都发展音乐产业有两大动作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高标准建设一流的城市音乐厅,提升了城市的音乐文化品位。另一个是成立‘中国专业音乐院校原创音乐发展联盟’,真正聚焦了音乐原创这个发展原动力,能够推动成都逐渐成为原创音乐孵化、展演、交易、发行的核心城市。”

猜你喜欢

变奏曲贵安新区
民歌主题变奏曲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寻味贵州——贵安新区
心情变奏曲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贵安之贵 承古烁今
贵安的魏背风骨
“霞客”贵安行
春日条纹变奏曲
老棉裤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