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

2019-07-30程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写生

程敏

摘要: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写生与创作严重脱节的状况。作者用树木成长作比喻,说明了高校美术教育目标、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改变写生课程的教学目标,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以作品代替习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有效地解决了写生课程与创作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写生教学;写生与创作;工笔人物画教学;写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104-02

我国大多数美术高校造型专业前三年的课程都是安排大量的写生与素描训练,其中,写生又是重中之重,到第四年再安排创作。“由于本科四年级才开始进行创作,这样,写生与创作等于被严格分割开来。”[1]写生在绘画技能提高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过度重视写生也造成了学生绘画依赖模特,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明显偏弱的问题。加上写生课程模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到创作阶段,许多学生茫然无措,不知该怎样进行创作,创作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现行本科课程设置框架内,教师处在教育体系当中的执行环节,能够改变的空间并不多。如果不改变写生课程以“写生”为教学目标的本质特征,写生与创作相脱节的现象就会长久存在下去。

一、我對于高校美术教育、“写生”与“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

我们常把教书育人比喻成园丁育苗。看似一个简单的比喻,深入挖掘其内涵,则能够通俗明了地说明高校美术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把其称之为“树木成长理论”。教师是园丁,土地就是无尽的知识与世界,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营养。学生是小树,树木的根系就是成才需要的各项专业技能与其他必备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造型、色彩、构图等相当于一些较大树根,它们又由多个小的支树根组成,比如 “造型”就有“素描”、“透视”、“比例”、“写生”等多个小的分支。换句话说,写生只是“造型”根系下的一个小的分支。理论很简单,小树通过根系汲取大地的营养,然后生长发育出枝干与树枝,生活如同阳光与四季,想象力与创造力相当于光合作用。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小树健康成长开花结果,果实就是——创作作品。这个比喻适合任何一类人文学科教育,音乐老师培养音乐之树,文学老师培养文学之材,皆为同理。

按道理中国美术教育特别强调基本功训练的理念没有错。只有根系粗壮发达,树木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园丁让小苗成长,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会有收获。而我们的美术教育之所以出现写生与创作严重脱节、学生不会创作的状况,是因为我们违背了美术教育规律:过于重视“造型”特别是过于偏重“写生”这个分支的培养,造成了根系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导致树木吸收营养不均衡。更为糟糕的是,我们只顾低头培养树根成长,忽视了枝干的生长与发育,忽略了让小树吸收生活的营养形成自己的思维;不看天空难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缺乏想象力与创作力……所以我们辛苦耕耘,却发现树木枝叶稀疏,果实稀少。再粗壮的大树,也是从小树开始长起。树根从大地吸收营养,同时上面的枝干也会长高、抽枝、发芽。幼树也会开花结果,虽然稚嫩,却也甘甜。如果树木只长根系,不长枝干树叶,如何成才?这就是常年以来中国美术院校学生基本功扎实却创作力低下的原因。相反,在现实美术教育中,有的学生一味地想创新,忽略基本功训练,造成树木根系弱,纵然拼了命地想结果实,也是枉然,这也是问题。

高校美术专业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就是综合运用各项基本技能进行艺术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单一的写生能力。写生、素描等基本功是完成创作的学习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创作不仅需要写生与素描等技能支撑,同时也需要构图、色彩、造型、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的营养,并且这些知识应该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营养,合理生发才能转化为创作。教师作为园丁,在教学中要懂得科学地引导与管理,要特别重视学生各项美术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能力,随时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工笔人物画教学实践

我在高校教授工笔人物画课程。为了不让专业写生课程沦为“……几乎仅限于对模特的刻画和技法的熟练掌握”,[2]我设计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写生课程,要求学生在6至8周内在写生基础上完成一张创作作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见图1,图2),这里与大家分享出来。

1.改变写生课程教学目标。在“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写生课程中,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学生对着模特摹画,而是要求对着模特儿进行创作。这种情况下,模特儿变成了创作主体,写生被还原到为创作服务的最初定位。这就需要学生先有创作与作品意识,并产生联想与想象。由于是基于写生的创作,学生又必须研究模特儿,研究人体结构与表现方法。这样创作有难度有挑战又在可控制范围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极为重要。工笔人物画起稿、勾线、上色过程大体都一样,本文就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列举本课程不同于一般写生课程的一些重要环节。(1)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作经验,因而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写生基础上的创作”。我的做法是把许多基于写生的创作作品做成PPT给学生看,讲解这些作品的特点与技法,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愿望。(2)画自己熟悉的人。人物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最终效果。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用的模特并不尽如人意,并且容易画成千人一面的效果。这时候,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可以让学生画自己与同学,或者画亲朋好友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但亲朋好友很难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做模特,这就需要学生学习如何收集、选择、处理和运用素材,而不是照着照片摹画,这也是他们要学习与解决的问题。(3)构图与小色稿。构图是创作中的重要问题。起笔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提前设计小构图与小色稿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学习研究经典构图。(4)造型问题。中国画造型忌讳纯粹的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即使写实,也是追求平面中略有立体的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观察方法,尝试用线条的粗细强弱去表现物象的二维空间与结构关系,在写生基础上进行概括与组织线条,甚至适度夸张,努力达到“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形态与要求。[3]

三、小结

在创作的压力下,学生每一个作画步骤都要经过认真思考方才动笔,结课时收获的不再是习作,而是一张张完整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由于思考不同,模特选取不同,全班学生作业各具特色,毫无雷同。2018年5月我教过的其中15名学生拿他们的课堂作业参加了省美协的新人新作展,全部获得了优秀作品奖。学生通过学习与参展,收获了自信与创作的兴趣。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开始自觉进行创作,这正是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课程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梁小明.对美术教学中写生与创作关系的认识[J].甘肃高师学报,2012(3):95.

[2]韦红燕.工笔重彩人物画课程教学新思维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09

[3]唐勇力.当代中国画艺术论著·厚德载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42.

猜你喜欢

写生
我对水彩风景写生的感悟与思考
写生与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