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

2019-07-30张萍周大利芶立黄永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新工科培养模式

张萍 周大利 芶立 黄永前

摘要:以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托大学与合作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多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兴工程科技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103-02

一、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世界经济格局随之不断变化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等,创建了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创新能力、能跨专业协同合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在新经济、新产业的背景下,各高校应建立新兴工科与传统工科相结合的新结构,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推动原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并发展一批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兴工科专业。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复旦共识的主要内容: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须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对一些传统工科优势高校要加大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力度;综合性高校要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催生新技术和孕育新产业;地方性高校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新工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需要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需要扩展国际合作、学习国际经验,不断探索和实践。

根据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内涵要求,培养多层次新兴工程人才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现有大学培养计划中,强化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地位,不断探索并逐步完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了实施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计划,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参与培养计划制订和实施,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学生通过教师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研发项目,完成专业教育,同时提升科研能力,逐渐形成多层次创新工程实践体系[1]。

二、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工程教育体系。首先,大学培养计划的修订需要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根据企业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开设工程实践类课程,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该有行业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使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其次,与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多层次的创新教育模式。如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本科生科研训练、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等手段,进一步拓展新工科教育的理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索综合性大学本科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完善校企合作的多层次培养机制[2]。共同培养具备行业知识背景、较强工程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

三、校企深度合作,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针对社会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根据无机非金属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与相关企业产学研紧密联合的优势,以行业对无机非金属专业创新实践人才需求作为工程能力培养的核心,逐渐建立“校外专家课程+企业生产实习+到企业完成毕业论文”多层次创新工程实践体系。

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团队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同行业专家、工程管理人员,二是高校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经验,由企业兼职教师开设校外专家课程,同时担任本科生企业实习,到企业完成毕业论文的导师。通过企业导师的校外专家课程,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组织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本科生科研训练,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熟悉企业文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多层次创新实践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

在四川大学与合作企业(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基础上,校企进一步深度合作,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同行业的专家、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新入职的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完成自身工程培养,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在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开设校外专家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通过校企导师的联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在企业的创造性科研活动中,能不断补充、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熟悉企业新材料研发过程,生产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各项工作。

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几个方面:

1.四川大学与合作企业(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新入职的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完成自身工程培养,提升教师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引入企业导师体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同行业专家、企业工程管理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建设一个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团队。开设校外专家课程,承担培养本科生、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

2.从企业和校外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教授和管理人员开设校外专家课程,学生可通过课程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现有技术及新产品研发情况;行业的需求技术及可持续发展等。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以前就对相关企业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有效地避免生产实习走马观花的状态。

3.学生通过到企业完成生产实习,熟悉企业,了解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修生产实习II,继续留在企业顶岗实习,或到企业的海外实习基地实习,带着问题,与企业导师一起,结合企业的生产中的问题及研发项目,确定毕业论文的方向,返校后,通过查阅文献,与校企导师一起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并制订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4.到企业研发中心完成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样品的测试及性能表征等工作可在本专业实验室或测试中心完成。在实验过程中,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偏重于新產品研发或生产管理。学生和企业导师一起结合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确定材料研发的合理工艺,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完成毕业论文。

5.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多层次创新实践人才,是产学研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的探索,这种培养模式是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校企合作完成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确立一种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拓展新工科教育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多层次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在新工科背景下,经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大学生,熟悉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流程,以及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可从事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管理等工作。从企业反馈的用人情况来看,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在新员工培训及后续的工作中,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新项目的研发流程。这些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人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

[2]罗正勇,梁朝益.深化校企合作、多层次人才培养办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4,(14).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新工科培养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