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 导向 引领

2019-07-30杨仁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乡集体价值观

杨仁美

2016年,义务教育德育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材中将法治教育系统设计,分散嵌入到各册教材中,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这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重点体现了法治教育的要求。

我觉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说得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主流价值导向。把这样的主流价值导向通过我们的教材,能够有机地传达给学生,实际上也是让社会的主流价值能够法律化的过程。”

下面我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渗透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渗透

教材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中有一处活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我发现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过程中,不少学生在出旗、升国旗、唱国歌的时候敷衍了事,甚至交头接耳,敬队礼时动作不够标准,所以觉得非常有必要在学生中开展爱护国旗的礼仪教育,形成敬国旗、爱国旗、爱国家的良好道德风尚,从小培养他们对国家的敬爱之情。因此,应在这课中渗透爱国的教育。但是爱国主义教育比较抽象,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爱祖国、爱人民很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如何让爱祖国、爱人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需要我们思考。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开展,如认认国旗、找找国徽、学学升旗礼仪等具体活动。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尊严,理解国家象征的神圣,以此体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并让学生懂得爱国要从实际行动做起。比如: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保持严肃,不随意讲话,身体不随意扭动;唱国歌时要有精神,声音洪亮,等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渗透

教材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十课《我们不乱扔》中有一处活动设计是这样写的“我也会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二年级学生是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趋向稳定,但习惯还需要巩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习惯若能从小养成,便会犹如天性坚不可摧。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渗透在此中,通过创设秋游情境,揭示了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的第二层意义: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文明素养的体现,也是公民的责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渗透

教材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中的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有一处活动设计是大家一起来约定:“除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外,为了让班级生活更美好,我们班需要制订哪些自己的规则呢?一起来商量一下吧!”很多二年级学生的班级规则意识尚未形成,不理解老师为什么给班级生活制订那么多规则。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渴望自由,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试探,好奇心强。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违反了班级规则。许多班规的约束性、规范性难免和学生的天性冲突,因此如何让班规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其外显为自觉行动,就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觉得很头疼的事。班级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最熟悉的准公共生活空间,帮助学生形成遵守班级规则的意识和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要让学生知道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渗透

教材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第五课《我爱我们班》中的一处活动班级生活快乐多说:“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劳动、玩耍……”感受班级的温暖,增强集体的归属感、荣誉感是集体教育的重要内容。升入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后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的集体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喜欢大家在一起活动,但集体意识还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道德认识,进一步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情感。

一个人的成长,会经历从关注自我到关注群体乃至更大范围的共同体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正是一个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的过程,也是完善自我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和公共生活的人,才是有大格局的人。在这一点上,不同文化都有共同的认识。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只是个人的志向抱负,也是人成长的不同层次。古希腊哲学也高度重视公共生活对人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在人们共同努力并走向美善生活的意义上,同学之间的友善相处,让班级生活快乐多。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的渗透

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中有一处“我家门前新事多”说到,“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家乡新变化》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历时性视角下,感受家乡的变化,同时对家乡的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發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是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几十年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生活观念、文明素养也在发生着变化,处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材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变化,增强对家乡建设的信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我们的生活逐渐走向富强。

总之,通过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有机融入我们的教材,实际上就是能够让学生非常鲜活、非常生动地塑造他的价值导向,这也是有道德的一种引领。”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靖安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家乡集体价值观
我为集体献一计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