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019-07-30王明义
王明义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感基础。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小学生探索求知的主阵地,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念。
小学阶段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小学科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人类意识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有可能树立创新目标。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创新教育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如下分析。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情感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们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学习活动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了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所谓情感,这里是指学生与教师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才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一)平等对话,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效应、幽默效应,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发现》一课时,课堂上,同学们纷纷把利用课前时间到大自然中收集到的故事、采集到的材料,讲给大家听,并一一向这些小“探险家”们进行咨询和虚心求教,在互相交谈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情感融入,学生创新意识的升华剂
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学中教师应满怀激情与热忱,要真诚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问,甚至与教师的思路不一致时也能说出自己的道理,要照顾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困难,给予耐心指导和及时帮助,促使他们去探索、去创造。
二、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良好的情境下所进行的常规教学活动。良好的情境有利于知识产生或应用。各种直观手段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利于感知、启迪探究、引导联想和想象、激发学习兴趣的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则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获取科学技能,体验科学内容中的情感,变枯燥抽象的科学概念学习为生动形象,富有兴趣,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一)问题质疑情境
质疑提问是创新思维的开始,对事物感兴趣、好奇、经常问为什么是儿童的天性。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奇。”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之母。学生原本的创新潜质正在被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一点一点地扼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首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小学生们创设一个有质疑冲动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质疑,有创见。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起点。在教学《纸飞机》时,有的同学制作的纸飞机飞得很远,有的却飞不远,但是无论飞得远近,我都引导他们互相问一问:“你的纸飞机为什么可以飞得那么远?”互相交流,通过提问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改进,让他讲出他设计改进措施的道理,当他讲完之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出现质疑的声音,而同学们学习科学的热情越来越高,創新意识也在逐渐地形成。
(二)想象验证情境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创新就是要构建眼前不存在的事物,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不断验证,勇于创新。
(三)科学生活化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善于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纸》一课时,由开始的“猜猜哪种纸的吸水性最好”这个小游戏,引发了学生想要进行动手实验的多种方式方法,使科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了,而是为学生设计了亲自实践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心理迫切,使本节的学习活动达到了高潮.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相信在新课程和新课标的正确引导下,一代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学生们一定会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鞍山市铁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