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2019-07-30杨娟
杨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素质就成为现代教师的主要任务,特别是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显著的帮助,这就需要小学科学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就要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成长规律,积极地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会丰富的知识,还能够增强其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学科学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教师,只会“听老师的话”,要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有自己的思考,能够从中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地提出问题,能够大胆地进行质疑,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观察植物”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学生在经过观察之后,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树的树皮会裂开?”“为什么树枝的树皮不会裂开呢?”“树皮裂开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吗?”等。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能简单地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配合讲授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學习,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特别是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更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地思考。由于小学生通常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正处于对各种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时期,教师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大气压力”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十分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一张纸能不能托住一杯水呢?”肯定有很多的小学生都会回答“不能”。然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这一问题是否成立,而学生在看见一张纸真的能够托住一杯水后,就必然会产生一脑子的“问号”,对其中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教师就可以及时地教学生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其中的原理,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各种有关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所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有效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就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就能够促使小学生有效地发散思维,从而突破其直观思维模式的束缚,这样还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各种问题积极地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学生的看法比较荒诞,甚至是异想天开,教师也不能直接地否定,而是要通过巧妙的语言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缺陷,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月球”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种种知识,比如月球的引力、月球的重力以及月球的空气等,让学生对月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在月球上如何喝水、在月球上如何行走以及在月球上如何上厕所等等有趣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脑洞大开”,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这要比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重要。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