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叩开传统之门
2019-07-30华南陈晰张惠清
华南 陈晰 张惠清
当故宫收藏的名画《千里江山图》化作歌曲走红网络,当敦煌壁画的飞天变成电脑游戏中的“飞天”英雄皮肤备受玩家推崇,当河北博物院开发了“朱雀衔环杯”,將文物元素运用于时尚生活用品,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收藏、承传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在当下被文创叩开了大门,气象万千又鲜活如昨。
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其本质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创IP,重构文创内容生态。
当下,全球多地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都在面临共同难题——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古老的文化艺术。普及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能随时随地接触到文化艺术信息,显得迫在眉睫。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的“面目”决定着它的亲近感与传承度。
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此前五年,我国经历了文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了66.09%。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创产业营收增长最快,仅2017年,增速即达34.6%。
“文化与科技的进步在融合过程中并非同步,全球正在面临‘专业鸿沟和文化传承的风险。”面对关乎人类文明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同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中国方案正在进行积极的实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方式,在新的语境下,文化传承和创新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文化生产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代青年正用他们新鲜的思维打开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创造性转换”。正如2017年8月6日在比利时召开的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所言:“只要找到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传统文化就能在互联网时代大受欢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活起来。”
阳春白雪未必曲高和寡,满足当下未必乏善可陈,融合了科技与文化、兼顾了经济价值与文化品位、连接了过去与将来的新文创,正在尝试唤醒古老,守正而出新,并带着文化生产进入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