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 引导 提升
2019-07-30赵化婷
赵化婷
小学的语文教学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也逐步提高,语文教学和作文写作学习要从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学好口语表达开始,学会利用文章向书面作文的转化,教会学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学会写好书面表达。
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时间的进步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历一个从口语作文,向书面作文的转变过程,要让学生从会说,到会写的艰難过程的转变。就是书面作文也是螺旋式上升的长期学习过程,要从写小短文到大作文的转变,从记叙文到议论文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每个单元安排的习作例文非常适合学生的作文学习,对学生的习作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有些地方的习作练习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口语作文与书面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一、把口语交际作为书面交流的起点
低年级小学的共同特点是会说不会写,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缺乏丰富的词汇和写作的经验。要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学会写作,首先就要让学生有一个作文学习的兴趣。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好学习过程和练习内容,每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作文写作。
1.架构教材的口语交际与指向
2011版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说写结合”的重要性,它不仅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的训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中,也要善于挖掘口语交际中的习作训练点,择机进行说写训练。找寻适合习作的口语交际、挖掘口语交际中的语言训练点。比如,第一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分别是抄写第二课课文1-5自然段和课本第27页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们刚刚真正步入作文的殿堂,让学生抄写课文的主要目的旨在训练学生的作文格式,让学生懂得作文的分段、换段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熟悉习作的基本套路。而“小小读书交流会”则是通过畅快的口语交际来向学生落实“读了一本什么书,作者是谁,讲了什么故事,最感兴趣的精彩句子是什么”。这样把学生扶上马、走一程,不但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同时也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为学生今后写好读书笔记做下很好的铺垫。
2.架构教材的语言训练与体系
“基于教材,高于教材”是这个体系构建的主要凭仗,其根旨还是“用好教材”。教学时,不妨根据其叙事单元的特点安排练笔:如第二单元是写景单元,教材为我们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其中《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向我们呈现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种构段方式也是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因此,小作文我主要安排了围绕“秋天是个彩色的季节!”让学生写一段话,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找一找秋天有哪些色彩,巧妙地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上的句子,也可以适当运用教材上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如在写远处的山时,可以写到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写到小河时可以写到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还有一个同学写出秋天是一个红色的季节,他写道:秋天到了,远处的红枫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让学生先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二、引导学生学会由口语向书面作文的提升
小学语言交流和习作中的很多例文,是学生习作的样板。但也有部分例文过于直白、简单,学生往往是“取法乎中,得之乎下”。可以拓展,可以仿编,可以提升,可以改制。
1.适度提升教材
写一种常见的水果则是从小练笔中提炼出来的。其实,我们学校的习作教材优化与重构为每篇课文都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就拿本单元来说:第14课《东方之珠》是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习作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写出“热闹”的场面,突出“热闹”一词;第15课《小露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拓展:向日葵向她点头,好像在说:“——”白杨树向他招手,好像在说:“——”喇叭花动情地向它吹奏着乐曲,好像在说:“——”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点头”“招手”和吹奏的内容;第16课《石榴》要求学生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感受其外观、味道,尽情地描写这些水果的真实、生动与精美。
2.架构教材的合理改编与创编
合理的改编不是替换,而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之上,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适度调整、增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合教学。如教材第七单元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刻画人物的单元,因此根据教材安排情况把作文2“我的自画像”调到了这里,让学生在读懂例文的基础上习得描写人物肖像的一般方法,并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学生对自己再熟不过了,所以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外貌,再说一说自己的性格与爱好,最后再把画的和说的情况写下来,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很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好我的好朋友或者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也就会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