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生活化教学
2019-07-30周祥环周祥旭
周祥环 周祥旭
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知识,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缺乏认知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若采用数学化语言,很难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形式不适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从生活化的角度展开教学,借助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积极性。本文主要基于知识源于生活这一理念,对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点科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也发生了转变,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理性相比,小学生的感性更强,想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生活化的方式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一、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薄弱,看待事物的角度更加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坚持理论化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教师应改变这一教学形式,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合理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进行区分。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黑板与桌椅,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通过观察物体表面,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依据学生的了解引入面积概念,并通过物体表面的大小对学生进行引导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比较明确面积大小,在比较中逐渐明确面积单位,通过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直观转变为抽象。生活中涵盖了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生活理念创建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数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数学知识也意味着是在构建知识,学生在这过程中的理解也会发生转变,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探究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构建良好的数学系统。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准备元角分的人民币,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元角分,但学生在进行转换时却无从下手,若教师以任务的形式开展数学课堂,学生通过参与到任务中,对元角分也就有了明确的认知,教师在进行适当的引导,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渐学会如何换算元、角、分。教師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制作元、角、分的人民币,并利用学生的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具展开数学活动,使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进行买卖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逐渐了解课程知识。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元、角、分的相关知识,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创建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三角形、平均分等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但应明确的是教师要明确自身的班级角色,作为班级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三、将教材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到学以致用,传统教学形式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注重拓展数学知识,从教材延伸到课外,从知识延伸到生活,使学生通过实际探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愿意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元角分”课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帮助家长购买东西,在学习完“比例”课程之后,使学生对自家厨房的比例进行测量,在学习“三角形”课程之后,使学生设计桥梁模型,在学习“方程”课程之后,使学生对物品价值进行预估。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与学生之间拉近距离,与学生加强沟通,并为学生搭建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虽然具备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加强学生的生活认知,这也是在小学阶段开设数学课程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实例,将教材延伸到课外,并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胶州市胶东办事处第三小学 山东】